来泡茶的德贵人看见皇帝不时擡头,连忙柔声安慰道:“皇上,有李伴伴陪着大格格丶太子殿下和大阿哥一起出门,必然妥妥当当的,该是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外边就有了动静。
果然云岚几个孩子就回来了,先来书房给皇帝报平安。
大阿哥一进来,就忍不住说道:“皇阿玛,府衙那边好热闹,全是人去打听的,把门都堵上了。那些差役招架不住,想关门都关不上。”
皇帝抱起女儿,笑着问道:“看来挺顺利的?”
云岚点点头道:“皇阿玛,是很顺利,李伴伴办事周到,没什麽不妥当的地方。府衙过一阵子再发新稻种,也只发一点,抢着种的百姓会更多。”
“到时候,他们好不容易抢到的稻种,只会十分精心伺候,收获的时候肯定会有惊喜了。周边其他人看见这里丰收的新稻种,也会抢着要种,推广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了。”
皇帝听後十分欣慰道:“不错,你为这事着实费心了。要是後边推广新稻种的事相当顺利,那必须要给你记下大功。”
云岚笑吟吟道:“这新稻种是皇阿玛用心改良出来的,要是後边江南都种上了,得了大丰收,该是给皇阿玛给自己记大功才是。”
这话让皇帝哈哈笑道:“你这孩子就是会说话,叫朕听着心里高兴得很。不过再好的新稻种,要是没人愿意用心种,怎麽好也没用。”
所以他依旧觉得,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云岚身上才是。
云岚数着手指头道:“皇阿玛和我都有功劳,李伴伴也算一个,府衙那边能算一个,通通都有才是。还有太子弟弟帮着补充了一点,让事情更顺利了,也得记功劳。”
大阿哥眼巴巴看过来,云岚努力想了想,一时不知道该给这个弟弟安上什麽理由的功劳。
总不能是大阿哥一路陪着她去东市视察,难得特别乖巧听话,没有捣乱吧!
眼看大阿哥的眼睛变得湿润起来,云岚觉得自己再不说话,这个弟弟就要哭了!
她闭了闭眼才艰难说道:“大阿哥也很努力,看出了这场戏究竟是怎麽做的,学会了,以後兴许能用上。”
云岚:她真的尽力夸了!
皇帝看了大阿哥一眼,笑笑道:“行了,你们都有功劳,该赏!”
他赏的是今晚的菜式,上了云岚最喜欢的菊花豆腐,上了大阿哥喜欢的酱肘子,上了小太子喜欢的腌炖鲜。
一顿饭吃得几个孩子肚子滚圆,都很满足。
新稻种推广的事越发顺利,李德全不好离开皇帝身边太久,打探这消息的事就交给曹寅了。
曹寅也带来了另外的消息,之前在东市盯着皇帝那些人,背後的家族全都被揪出来了。
他也不含糊,直接把人都召集起来,狠狠训斥一番。
这几个家族都参与其中,彭家被曹寅训斥後最为不服气。
他们彭家跟曹家不一样,是靠真材实料起来的。
原本彭家在江南一家独大,就因为曹寅小时候是皇帝的伴读,就抢走了彭家原本的位置,只能屈居第二。
这就算了,如今曹寅竟然狐假虎威,当面训斥他们,彭家的脸面挂不住,就更不痛快了。
曹寅看出彭家的想法,也不解释,敲打一番就直接走了。
如今他跟皇帝禀报的时候,表面上听着还算客观,在云岚看来多多少少就有偏向了。
不过也是,彭家那麽看不上曹家,曹寅能在皇帝面前说彭家的好话才怪!
总不能对方打自己的脸,曹寅还要好声好气给彭家美言几句,这是人话吗?
皇帝听着只微微颔首道:“彭家出了一位状元之後,行事就比之前张扬得多了。不过彭定求却是个人才,满腹诗书,讲经极为出色。”
云岚知道这位彭定求就是彭家那位厉害的状元郎了,听皇帝的意思,状元郎跟彭家不一样,是个勤勉好学之人,还喜好钻研。
但是下一刻,听见皇帝的话,她就惊呆了。
“彭定求再三给朕写折子求致仕,希望能回乡专心研读经书。朕原本可惜他这个人才,只是彭定求去意已决,要得知彭家人如此,他也难受。”
言下之意,皇帝是准备允许彭定求致仕了。
云岚:他考上状元才没几年,这就辞职了?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曹寅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整个人呆住了,迟疑道:“皇上,彭大人的文采出衆,从小经书就读得极为通透,很得大儒们赞誉。”
他虽然不大喜欢彭家,却对彭定求这个状元没什麽坏印象。
这人在江南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读书,关起门来钻研,从不惹是生非不说,待人也相当客气和善。
曹寅跟彭定求见面的次数不多,对他的印象都相当不错。
得知他考中状元,曹寅还十分欢喜,给彭定求送去贺礼。
高中状元後的彭定求去了翰林院,如今满打满算才四年左右,实在太短暂了。
尤其他还得了皇帝的青眼,能在皇帝嘴里听到一句赞赏,就知道彭定求的经书是读得极为透彻。
如果他留在京城,等小太子和大阿哥到了读书的年纪,彭定求说不准能成为两位小阿哥在尚书房的先生之一。
但是彭定求就如此致仕了,这机会就要错过了,叫曹寅都忍不住惋惜,才会在皇帝面前夸了他两句。
云岚也是看出来了,曹寅这人能处。彭家和彭定求之间分得很清楚,还为彭定求这位人才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