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掌中看作者枕宋观唐 > 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页)

“陛下打算将此事交予何人办?”

萧贞观瞥了姜见黎一眼,“这法子是你提出来的,你若是想,这事儿就归你,你若是腾不开手,朕立刻派羽林卫去将夏侯汾召过来。”

“此事宜早不宜迟,陛下还是快些将夏侯少卿召来吧。”

翌日一早,夏侯汾就出现在了草庐外。

这位司农寺少卿在院外踌躇了半晌,直到姜见黎亲自出来请他,他才入内。

夏侯汾自打进了院子就一副恍在梦中的神色,姜见黎低声提醒他,“少卿,不必如此意外。”

“这,这,陛下在竹州这些日子,就住在草庐里头?”

“嗯。”

“可这,这也太,”夏侯汾结巴了半晌才想到一个委婉的词,“未免有些简陋了。”

何止是简陋,简直是家徒四壁,是破败,像个废墟。

“陛下这麽做自有陛下的道理,哦,对了,”姜见黎再此提醒,“陛下虽未刻意隐瞒身份,但是也不想太过张扬,少卿当称陛下为,‘主上’。”

夏侯汾回头看去,羽林卫肩挨着肩将草庐围了个严严实实,“这……羽林卫在此,还有何人不知草庐中的人的身份?”

姜见黎明白夏侯汾的意思,萧贞观不让臣下在此称呼她为陛下,所为不亚于掩耳盗铃,羽林卫一出,整个竹州还会有人不晓得她的身份?

“主上愿意如此,不过一个称呼,少卿就不必纠结了。”

姜见黎引夏侯汾进屋,萧贞观在高桌後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着一份章程,夏侯汾匆匆瞥过,想来这就是他被急召来此的原因了。

“这份章程乃姜卿草拟,夏侯少卿先瞧瞧。”萧贞观将章程推过去,夏侯汾躬身上前接过,一目十行地看完,暗自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什麽难事。

“夏侯少卿可有把握?”萧贞观问。

夏侯汾拱手道,“臣必不辱命。”

“此事急迫,朕就不多留你了,你去竹州府衙接管此事吧。”萧贞观挥了挥手。

“臣送少卿出去。”

夏侯汾从进入草庐到离开草庐,总不超过一盏茶的功夫,姜见黎引他出去时,见他面色送泛,便好心提醒,“少卿,此事固然不难,但也得提防一二。”

夏侯汾人精似的,闻言就知道姜见黎不会无故这麽说,竹州的水看来比他想得要深些,急忙虚心求教,“某对竹州情形不甚了解,恳请姜寺丞指教。”

“指教什麽的不敢当,下官只是提醒少卿,有见钱眼开的,便有妄图避责的,等到事儿办起来时,少卿可不要被混淆了视听。”

“姜寺丞言之有理,多谢。”

有了姜见黎的提醒,夏侯汾接管後格外仔细地先将灾民的人数清点了一番,发现他们分别来自十一个不同的村子,于是又问竹州府衙取来这十一个村子的黄册,比照着幸存的人数,算出了各家亡者数。

丧生于此次山火的百姓,共一千一百六十七人。

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萧贞观下令在五日之内完成收敛入葬,夏侯汾测算丧生人数就花去了一日半,眼看只馀下三日半的时间,得加快进程。

他依照村落的方位,将人分成四批,每一批由五十羽林卫加一百竹州府君护送监督,返回村落收敛亲人尸首,同时他还给每一批都配了五名文吏和两名医师,文吏负责记录实际收敛的尸骨,医师则随机应变,负责前往收敛尸骨的灾民的安危。

夏侯汾做完这些,特意赶来草庐向萧贞观回禀,萧贞观听了回报,得意地看向姜见黎,“朕早就说是姜卿多虑了,这不好好的麽?姜卿这回可是输给了朕,回头好生想想怎麽完成自个儿的下的赌注吧。”

姜见黎却道,“此事还没结束,陛下此时同臣要赌注,未免心急了些。”

萧贞观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也罢,姜卿不死心,那麽便再等等,夏侯少卿,你先回去吧。”

“少卿,今日文吏回传的名册,少卿可要仔细看一看。”

夏侯汾不清楚眼前二人在打什麽哑谜,不过他不也敢追问,得了萧贞观的吩咐就退下了。

等人走了,萧贞观才问,“还不死心?就那麽不想输给朕?”

姜见黎取来药箱,“臣还没输呢,陛下,该换药了。”

提到换药,萧贞观疑惑地举起被虫子咬过的手指,“这无花果叶当真有如此奇效?连着敷了几日,伤口都快痊愈了。”

“这是民间的偏方,”姜见黎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住萧贞观手指的纱布,又将上头无花果叶的残渣清理干净,从石钵中取出新鲜研磨好的叶子敷上去,再用干净的纱布一圈一圈包扎好,“其实谈医师那副药见效更快,奈何主上您嫌苦,臣只好用着偏方了。”

手指被包了好几层,半点不能弯曲,萧贞观用这根手指戳了戳高桌的桌面,硬邦邦的,嫌弃道,“方子是好方子,东西也是好东西,就是你这包扎的手法,丑了些。”

“咚”一声,姜见黎将石杵重重扔回石钵里,抱着药箱头也不回地走了,任凭萧贞观如何在身後唤她,也都充耳不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