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算非动画片热播期,宝贝星球的营收也不差
玩具店则因为陆续推出了不少系列动画的角色玩偶,所以只要系列动画有热度,就算不是热播期,也会源源不断有顾客来光顾。
因此,就算将童装玩具店分离出来,单独开店,销售额应该也能有保证。而且这么做,宝贝星球的分店很快就能开遍大江南北。
别说几千家店,上万家都能开出来
但叶薇始终觉得,宝贝星球能区别于其他同类店铺,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综合业态,且这三种业态,相辅相成。
将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业态分离出来,也许短时间看效果不错,但时间长了,只会让它失去特色混然众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特色可是很重要的。
有特色的店铺,往往更容易被人记住,一旦记住,这个人就是店铺的潜在客户。
反之,抛掉特色,也等于自断臂膀。
这些年因为有特色而横空出世,却又因为创始人想法太多,越改越没有特色,导致没落的企业可不少。
再一个,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别看儿童乐园前期投资大,且有接待量限制,但店铺做起来后,最赚钱的也是它。
童装玩具看着营收很高,可它的成本也不低。
早些年,宝贝星球刚成立时,叶薇从深市服装厂进货,扣掉各种成本,平摊下来每件衣服也能对半赚。
但现在不行了,原材料和人工都在涨,而服装行业竞争又很激烈,基础款的T恤,十年前能卖十九块九,现在还是卖十九块九。
虽然有人愿意为了品牌买单,但宝贝星球一直走实惠路线,涨价空间不大,除非叶薇决定抛弃掉现有的客户群体,否则利润只会越来越薄。
玩具也是同理。
儿童乐园则正相反,它是看着营收不高,但实际上收回前期投资后,它的营收扣掉人工、租金、水电,以及定期的维修费,剩下的都是利润。
当然,这不是说儿童乐园不会有其他成本了。
游乐设备都是有使用寿命的,定期需要更换,但除了蹦蹦床,其他游乐设备用个三五年没问题。
成本平摊到每个月,可以说非常便宜。
综合考虑,上市前,宝贝星球扩张的度并不快,进入两千年后,每年也就新开三五十家分店。
截止到上市前,宝贝星球旗下分店数量不足五百家。
上市后,宝贝星球扩张的度有所增加,第一年,它开了近百家分店,此后几年,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宝贝星球分店数量已经增加到一千三百多家。
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多,但范围扩大到全国,每座城市的分店数量也就不多了,
以国内的人口数量,宝贝星球分店数量再翻五倍都不算多。
那为什么不再加大扩张度,开这么多分店呢?
道理很简单,国内人口再多,也不代表他们都是宝贝星球的客户,
时至今日,在温饱线挣扎的人口依然不少,而这一类人口,是拿不出钱来消费的。
何况,就算那些能拿得出钱消费的,也不代表他们都是宝贝星球的潜在客户,
市场确实很大,但需要慢慢开。
扩张度太快,难免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到那时候,创始人就只剩下两条路,一是申请破产,二是继续融资。
能走第二条路,一般人都不会走第一条路。a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走第二条路就一定能高枕无忧吗?
不,继续融资意味着继续出让手中股份,股东越多,创始人的话语权就会越小,甚至丧失公司控制权。
市场开放到今天,因为大肆扩张而丧失公司控制权,甚至被踢出局的企业创始人只多不少
所以在融资方面,叶薇一直都很谨慎。
这几年,宝贝星球的扩张度,基本是配合着星球动画产出的作品进行的。
今年年初,《宝贝星球》系列动画迎来了大结局,也正好是弹幕上说的总共十季。
完结《宝贝星球》系列,倒不是因为它没热度了,
事实上,直到今年,这个系列仍是星球动画最火的动画。
虽然电视台的收视率在逐年走低,但近几年,《宝贝星球》系列动画的收视率一直很稳定
《宝贝星球》后面几季基本都是四台联播,倒不是叶薇不想把动画片的轮播放权卖给更多电视台,而是相关部门有规定,一部剧轮最多只能卖给四家卫星电视台。
地面台倒是没有限制,但地面台基本都是市级甚至县级电视台,信号覆盖范围有限,基本只有本地及周边少数区域能收到。
而且地面台都比较穷,买不起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的轮,所以《宝贝星球》的轮都是四个星级电视台联播。
且其中央视、沪市和湘省三家基本是固定的,另外一家苏、浙两省随机。
大环境不好,再加上联播电视台多,《宝贝星球》后几季的单台收视率自然难以冲高。
第十季因为开播就以大结局作为宣传,所以收视率比前面几季都要高,但单台收视率最高也就冲到了百分之十五。
其中央视单台收视率高一点,过了百分之十,其他的沪市、湘省电视台都在百分之八左右,浙省更差,只有百分之六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