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陈可秀看着篮子里的十几个鸡蛋,连忙推辞。
人都没了,还有什么可谢的。
而且,鸡蛋来之不易,太贵重了。
两人拉扯了下,洪嫂子见她真的不要,脸色就不太好看了,“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陈可秀摇摇头,还没说话,就见她抹了眼泪,“还是嫌我拿女儿买命钱给你送的鸡蛋?”
郭嫂子见状,劝道,“小陈,这是洪嫂子的一片心,你就收下吧。”
陈可秀十分别扭,可洪嫂子哭天抹泪的,她只得无奈收下。
“那就谢谢洪嫂子了,坐会儿,我做晚饭,大家一起吃吧。”
郭嫂子闻言,点点头,“也行,那这样,我回家拿点东西,今儿在你家吃吧。”
最近,因为她和陈可秀的关系,两家关系不错,还没一起吃过饭呢。
她前几天磨了一板豆腐,拿几块过来,拿点粮食,也不算占便宜。
正好她今年不在大院过,就当提前热闹了。
陈可秀原本只是顺嘴客气,她其实不太喜欢很多人一起吃饭,尤其都带家属,还有个洪营长。
在这大院里,她最不待见的,就是他了。
当然,也不待见郭连长。
可是郭嫂子这么说了,她也只能点头,“行,嫂子啥也不用拿,叫上红平和郭连长过来就行。”
“好嘞。”郭嫂子应得爽快,就回家去了。
她才不会什么都不出的,谁家都没有万贯家财,和亲近的人家一起吃饭,是常有的事儿。
那也得一家出点粮食,断然没有让人请客的道理。
洪嫂子也是欣然同意,“我今天买了不少肉,我拿点来,粮食就不拿了啊。”
陈可秀原本还希望她拒绝的,毕竟两人的关系比之郭嫂子差得太远了。
没想到她同意了,只能捏了鼻子认下。
第57章爷们说话,插什么嘴
两个嫂子都走了,她原本是打算吃米饭的,只能换成了白面。
她也不会蒸馒头,等洪嫂子过来,她把面粉交给她,“今晚上吃馒头吧?”
洪嫂子嘴角抽了抽,“这个天,面一时半会不起来,烙饼吧,我来做。”
陈可秀:“……”
哦,她忘记了啊。
蒸馒头好像要面。
反正她也不懂,吃面食这方面,还得看洪嫂子和郭嫂子的,两人来了,就忙活起来。
她就在旁边打下水,跑跑腿,要啥给啥就完了。
郭红平也来了,他没乱跑,安安静静地坐在煤炉子前面,看起来稳重多了。
郭嫂子和陈可秀来往密切,这些日子,都到了互相能借盐借油的交情了,连带着郭红平和她见面也多。
她偶尔会教郭红平认字,没事的时候讲个故事给他听。
可能小孩就是这样,郭嫂子的话,他不一定听,但是陈可秀说的,他基本上都听。
什么抢秋千的恩怨,已经不复存在了。
再加上,因为洪梅梅的事,大院里的人肯定都说教孩子了,也不像以前那样轻拿轻放。
至少,这些日子,孩子们打闹的声音都少了。
很少听到谁家孩子被打哭的事,安静了不少,也不玩打仗的游戏了,孩子们都稳重了。
陈可秀见他坐着,有点别别扭扭的,就拿了本邵卫国的书给他看,“这是你邵叔叔的书,你看着玩。哦,不许弄坏弄脏,不然他要说我的。”
郭红平嘿嘿应声,“晓得了。”
他接过书,顺手翻看。
《十万个为什么》有插图,而且是等比例的,他看的这本,还是和军事实操有关的。
大院里的男孩子,多数都有当军人的梦想的,郭红平也不例外,一下子就入迷了。
见他看的津津有味,郭嫂子笑道,“这是天要下红雨啊,一个看书不到三分钟,屁股上就长了钉子的人,在小陈面前,稳重得很。”
陈可秀抿嘴笑笑,那也得看看什么书啊。
她看过郭红平的课本,说实话,真的很难学。
没有什么拼音,全靠老师教,对于这些大多数从老家过来就开始上学的孩子不是很友好,毕竟没有任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