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他掉转身子,脚步咚咚地回了天牛庙。
封二父子俩在“惊蛰”这天开犁耕地了。这是一年农事的真正开始。一大早,父子俩就磨起只有这天才给牲口喝一顿的豆沫来。他们没舍得用牲口,而是一人抱一根棍子推磨。磨出两碗,放进筲里,再掺上一些水,就提到了一牛一驴面前。等他们将豆沫喝干,大脚也把犁铧整理好了。他问爹:“先耕哪块地呀?”封二大声道:“当然先耕新揽的!”父子俩就吆上牛驴,去了村西三里远的蚂蚁沟。
从费左氏家揽到的十三亩地,就在这条沟的沟坡上,长长短短宽宽窄窄共有八块,中间隔着一道道斜斜的堰塍。走到地头,封二没顾上歇一歇,便拿铁鍁到地里挖了一下,抓起一把棕色湿土来,拈一拈,又放到鼻子上闻一闻,兴高采烈地对儿子说:“这地还行,不算太瘦!”
接着,父子俩就套牲口。封二怕那个掉角牛不听话,就亲自扶犁,让儿子在前头牵着牲口。那牛果然不听使唤,老是不走直线,领导着旁边的灰叫驴往地边上走,大脚怎麽拉也拉不住它。封二老汉火了,说:“豆沫子也喝了,你给我来这一套呀?你是瞎了眼!”擡手“啪”一鞭,打在了掉角牛的左耳梢上,那儿立马见了血。掉角牛“哼”地一甩头,又往右边走,封二又一鞭将它的右耳打出了血。这一下,那牛便老实了,乖乖地往正前方走。这时,封二反而吆住了它,停下犁去摸摸牛的两耳,心痛地道:“你呀你呀,你有多傻!”
牲口不用牵了,封二看看地里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石头,便吩咐儿子捡出去。大脚便撅着屁股,一歪一歪将那些石头捡起,一一扔到地堰上。
转眼间,封二已经指挥着牲口耕了两个来回了。他手扶着犁把,心里忍不住阵阵激动。望望前面赳赳而走的一对牲口,他想起了往年耕地都要由儿子给那头驴拉帮套的情景,心里说:我终于熬上一整犋牲口了!想想村里,除了那些财主,能有一整犋牲口的并不多呀!有这样棒的一犋牲口,就是有五十亩丶六十亩地也不在话下!
更让封二激动的,还是第一次耕起这块陌生土地的感觉。这块费左氏家的地,已经让铁头家种了多年了,而今天我把它争了过来,我用我的犁耕它了。这种感觉,只有一件事情能和它相比。那件事情是封二隐藏在心底十多年的秘密。那一年的麦季里,他跟费大肚子一块到南乡给人割麦子,干过五六天,他挣了两块钱,费大肚子却只挣了一块。因为费大肚子到哪家,哪家就嫌他吃得太多活却没多干,一致地扣他的饭钱。这时,封二惦记自家的麦子该割了,就决定回去,费大肚子却说他家里没有麦子再多干几天。那天晚上临走时,费大肚子让他给老婆捎个话,说他过个三两天才能回去。封二至今清楚地记着,那个晚上热烘烘的西南风刮得很猛,将那些没有收割的麦子刮出了无数个此起彼伏的漩涡,让他感到有些发晕。走进村里已快半夜,家家户户都已睡了。费大肚子的家在村前,没有院墙只有两间破草屋。封二走过这儿,想起费大肚子的嘱托,就走到了那破屋前。他说:“嫂子睡啦?”屋里没有人应。再喊一声,屋里还是没有人应。他想难道这女人没在家?就推了推门。奇怪,那门竟没闩,一推就开了。封二就走了进去。这时候,她看见了从破窗里照进来的一大片月光和月光里一个白花花的光身子。封二见这身子比自已老婆白得多,一时兴起,便脱掉裤子上去了。在进入的一刹那,那女人睁开了眼。封二羞羞地道:“费二哥叫我捎个信,他过几天才回来。”女人“扑哧”一笑:“你就这样捎信儿呀?”封二不好意思再说什麽,赶紧将脸扭到一边继续做他的事,做完事就走了。那女人既没留他也没起身送他,依旧白花花地躺在那里……这是封二平生唯一的一次艳遇。就这麽占了别人的老婆,每次想起来,封二都有着一种隐秘的快乐,同时也有着一丝暗暗的歉疚。但总起来说快乐还是占上风的。今天,他将自已的犁铧插进别人种了多年的土地,一股难言的快乐又荡漾在心头。于是,他扬起脖子,高声喊起了被鲁南庄稼人称之为“喝溜”的吆牛号子:“哟嗬嗬嗬嗨哟嗨哟嗬——,哟嗬嗬嗬嗨哟嗨哟嗬——!”
喊过一遍,觉得意犹未尽,便接着再喊。喊到第三遍上,他觉得身後地边的路上走过来一个人。那人说:“二叔,你耕这地,想没想过是替旁人耕的?”
封二回身一看,那人竟是地的原主封铁头。
封铁头下决心要在天牛庙闹农会了。他首先找到姑家表哥封木匠,拿出蒋先生发给自已的三角木牌儿,让表哥照着做一批。封木匠便依样画葫芦,用一些边角料给他做了半麻袋。铁头背回去,便开始发展会员。发展的第一批是他小时一块儿上山拾草的五六个夥伴。那时一帮光腚虫子不知愁,拾一会儿草便在山上疯。他们常玩的一种游戏是学羊顶仗:两个小孩趴在那里,一下一下地撞脑壳子。铁头之所以叫铁头,就因为他在孩子堆里头最硬,谁也撞不过他。这帮人眼下大都成了家,都是些锄地户子。一听铁头要领他们争永佃权,立即表示愿干。铁头便一人发了一个三角木牌给他们。想想上面还应刻名字的,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能认得蚂蚁爪子,便说:“名字就免刻了,反正谁有木牌谁就是会员。”
有两个人这时手拿木牌表现出忐忑。铁头问他们为何,他们说想起了自已还是青旗会的会员,是宁家大少爷手下的。当时觉得青旗会使枪弄棒地怪好玩,就入了,如今再入农会跟财主家作对,这合适吗?铁头也觉得这是个问题,说:“你们想想吧,反天只能入一边。”这两个人想了想,一个要舍青旗入农会,一个要留在青旗会里头。要留青旗会的这人说,宁可金已经答应他,要让褚坛主给他装身,让他成为杨二郎。铁头便没强求他,将他的三角木牌收回作罢。
以这几人为骨干,铁头在锄地户子中加紧发展起会员。他存放家中的三角木牌两天内去了三分之一。在此过程中,几个骨干也崭露了头角。其中有两个是最坚决的,一个是封从青,一个是费百岁。他们两人的地今年都被东家抽掉,正窝了一肚子火。
这个时候,一个称呼也在村中流传开了,说铁头正在组建的是“土蟮会”。究其原因,是封木匠在三角木牌上刻的犁过于粗疏,弯弯曲曲恰似一条蚯蚓。铁头对这些也无心郑重更正,说:愿叫土蟮会就叫,反正有咱的地种就行!
在农会会员发展到五六十号人的时候,铁头组织了第一次公开行动。他也捡了天牛庙逢集的日子,约定这天都到村前铁牛旁边集合,然後一起去找宁学祥。按铁头心里的意思,是应该先去费左氏家中的。他要给这个老寡妇一个下马威,让她看看抽了他的地所带来的直接後果,并让她当面答应将抽回去的地再还给他。但他又想,这样做未免让他的部属看出太顾自已。再说,打蛇打头擒贼擒王,宁学祥是天牛庙的首富,而且最爱随便抽地,还是先找他为是。
当天牛庙村前集市上来人已多,那个紫黑色的铁牛有三分之二的身躯沐浴在早春阳光里的时候,农会会员已经在那儿站了一片。这时,一些本村和外村的人向他们指指戳戳:“看,土蟮会!土蟮会!一帮土蟮!”这把一些农会会员激怒了,封从青肚子一挺大声骂道:“土蟮?土蟮是拱你娘的×的!”
封铁头见人到得差不多了,便招呼会员们住村里走。这帮穷汉没有一人有好衣裳穿,全是露着灰色败絮的破棉袄。至于下身,有人连棉的都没有,只穿几条套在一起的破单裤。随着这支队伍的出现,村街两边很快聚满了看热闹的人。
走过两条街,便是宁学祥的家。一转过墙角,农会会员们都吃了一惊:只见宁家那个高高大大的门楼前边,宁可金正带了几十个青旗会员站在那里。那些人的手中,有木棍,有枪攮子,有大刀片,还有十来杆钢枪。农会的队伍中,立马有几个人溜了出去。他们拱进街旁的人堆里,转回身来当看景的没事人,有的还叫:“哟,铁头这些人是要干啥呀?”
铁头长到这麽大,还是第一回与宁家人面对面说事,看看今天又是这麽个阵势,心里也有几分怵。但他还是硬着头皮,领着已经变得薄弱的队伍走上去了。他向宁可金说:“我要找老爷。”
宁可金却不理睬铁头,他向部下们一扬下巴颏:“练!”于是,青旗会员们便“嗷”地一声操起家夥瞪起了眼。这一下,将大部分农会会员们吓得掉头就跑,最後只剩下了三五个骨干。然而青旗会会员们并没向他们动手,只是走出了一些刀枪手在那里捉对儿假打,人叫铁响的。铁头看看这场面,再看看自已身边,觉得实在没法再继续行动,便与几个帮手红着脸离开了这里。当他拐过墙角时,他清楚地听见了宁家门口青旗会员们的一片欢呼。
封铁头回到家,让一肚子火憋得厉害,又将老婆捉过来狠狠地揍,傻挑还是哭叫着求饶:“俺不敢啦!俺不敢啦!”打了几下,铁头也觉得自已太过分,便扔下傻挑趴到床上喘粗气。他娘坐在那里,望望儿子,腮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自从儿子开始在村里发那三角木牌,她就多次劝儿子甭去干那鸡蛋碰石头的事,可儿子不听。今天儿子果然没干成,她不知该怎样劝他,只好在那里默默地流泪。
坐到中午,女人听见东院封二父子俩从地里回家了。封二显然已经知道了铁头的失败。这个几天中一直在隔墙窥探铁头动静的老汉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将声音格外提高,吩咐老婆:“快给牲口拿草来,一过晌再去耕地呀!”铁头娘气愤不过,走到院里摸起一根棍子就去猪圈里捶猪,捶得那头半大的瘦猪一边逃窜一边叫唤。傻挑看见了十分兴奋,跑过去向猪传授经验:“快说我不敢了!快说我不敢了!”
到了下午,更为严重的情况发生了:上午跟随铁头去宁家的费文田的老婆来了,哭着说宁家已经告诉他们,因为费文田参与闹事,把他家种的地给抽了。说到这,那女人满腔悲愤:“你看看,本来还有地种,这一闹腾倒闹腾没了!铁头,这事是你惹下的,俺断了粮路你得管俺!”说着说着又来了三个女人,她们和费文田家是同样的遭遇。这几个女人异口同声埋怨铁头,并要铁头管他们的吃。说完,几个女人便起身在屋里搜索粮食。见墙角有几罐糁子,一人抱起一罐就走。铁头娘慌了,大哭着去阻拦:“俺就那些粮食呀!拿走了俺一家人咋办?”但几个女人执意不听,仍抱着罐子不放。铁头对娘说:“你叫她们拿去吧。”铁头娘将手一松,遂坐到地上大嚎不止。
封铁头在家里躺到第二天,一直没吃没喝。最後,他找出蒋先生发给他的三角木牌,对娘说:“我找蒋先生去,我就不信我扳不倒宁家!”娘拦住他道:“你趁早算了,你弄不过人家的!你看家里断顿了,还不快找人家干点活,挣点塞肚子的?”铁头看看空空的墙角,思忖了片刻便去看傻挑腿边。那儿,他两岁的儿子坷垃正拽着娘的袄襟喊饿。
这天下午,封铁头托宁学诗牵线,将坷垃当给了王家台的王成任家。王成任五十多岁却没有儿,他与宁学诗讲妥,小孩放在他家,当期两年,当银三块,到期要还五块。如两年後还不上,坷垃就改成王姓给他做儿。宁学诗回来一说,铁头便答应了。当即与王成任见面写契,拿来银钱,然後让王成任到家领孩子。将坷垃往王成任手里交的时候,铁头娘躲在屋里没出来。傻挑不知是怎麽回事,见儿子在王成任怀里直挣扎直哭,笑嘻嘻地劝道:“叫老头抱抱!叫老头抱抱!”直到晚上去了床上,她觉得怀里发空,这才想起儿子没回来,便向男人反复说:“俺要坷垃。俺要坷垃。”铁头狠狠地道:“坷垃叫毛猴子叨去了!”傻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便下床要出去找。铁头厉声道:“你敢出去,我揍扁你!”傻挑便不敢了,老老实实回到了床上。然而她这时发现男人脸上湿漉漉的,立即破涕为笑:“大男人淌眼泪,不害羞!”
第二天一早,封铁头便动身去了县城,这一去三天没有回来。这三天中有一天是县城逢大集,赶集的人回来讲,可不得了,县城的农会反了天了。那天有上万的人在县城游街,连县知事都躲在衙门没敢出来。目击者还具体描述了游行的情况。他们向村民们讲,那天在大队人马前边,是一些上洋学的学生,有男也有女。他们一边走一边撒纸片子,呼喊不止。最奇的是,学生中有两对男女,是牵着手走路的,而且连脸也不曾红一下。听说这事,听衆们均“啊呀啊呀”惊叹不止,惊叹完了发表评论:“那样的货,他爹他娘是怎麽做出来的!”
三天後,封铁头又出现在天牛庙村。他挺着腰杆走在街上,前几天的狼狈样子荡然无存。他走到宁学祥的门首,将一封信递给觅汉小说,让他转交给宁学祥。
宁学祥接到信之後立即慌作一团。那封信是县农会写来的,上面还盖了一个血红的大印。信上讲,听说他对农会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将组织全县十四区农会会员到天牛庙说理。人数约万馀,让他“酌备薄饯”。他急忙让儿子看,宁可金将脚一跺:“我去找褚会长搬兵,跟他们拼了!”宁学祥竖眉道:“你找死呀?小说,快把铁头叫进来!”
小说急忙跑出去叫封铁头。封铁头愉快地扯一下小说的耳朵,说:“你个兔羔子,腿跑得真溜呀!”他挺挺胸脯,刚打算走进去,忽然有人拍着他的肩膀道:“干得好呀铁头哥!”
铁头回头一看,原来是费文典。
自已拉扯大的费文典会不跟她一心,这是费左氏没有想到的。
还是在十天前,她就让邻居郭龟腰捎信让费文典回来。郭龟腰整天去在东海边贩盐到临沂卖,知道费文典的学校在哪。费左氏让他回来是因为农会的兴起。还在封铁头拉农会之前,她就知道了农会的厉害。那是北乡的娘家告诉她的。那里的农会从年前就闹起来了,而且闹得很凶。她爹左玉钧因为减租减得不痛快,就让农会戴上高帽子游了街。她爹一辈子最怕丢面子,游了这麽一回便想一死了之,别人好说歹说才把他说转。费左氏在出了这事以後曾回去看过一次,农会留给她爹娘的馀悸深深地感染了她。从娘家回来她老是坐卧不宁,总觉得天牛庙也非闹起来不可。果然没过几天,封铁头便开始悄悄地发三角木牌了。封铁头挑头闹,这更让她存了几分担心。因为她得罪过铁头,她抽了他的地。这时,费左氏便想到了让费文典回家。她觉得,费文典已经是这个家中的成年男人了,遇到大事的时候,是应该让他回家拿拿主意的。
让费文典来家一趟,费左氏还出于另一种考虑:文典离家半个多月了,也应该回来与苏苏团聚一次。费文典没到开学时间就离家去临沂,她那时就感到文典两口子之间是出了差错。窜苔韭,谢花藕,刚成亲的小两口,这是最最新鲜的营生,文典跟苏苏咋不是这个样子?她捎信让文典回家的事,曾向苏苏说过,但苏苏却表现出一脸漠然:“他愿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
也怪,费文典回来得果然不干脆。在郭龟腰从临沂回来向她说口信已当面转达费文典之後,费左氏便一天天地等,但等了五六天也没见费文典回家。这期间,铁头已经公开闹起来了。费左氏更加焦虑不安。同时她发现,苏苏也坐不住了。她知道,苏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铁头的举动一方面威胁了她的娘家,另一方面也让她和绣绣姐妹俩都不好过。于是,费左氏便在这个时候与苏苏取得了一致,都希望文典回来一趟了。
费文典是在这天坐临沂开往青岛的汽车回来的。在县城下车,再走二十里路,到家时天刚过午。费左氏让苏苏给他做了饭吃下,便向他讲起闹农会的事。苏苏在一边也不时插嘴补充一些费左氏叙述中的遗漏,并神色专注地看着费文典的反应。费文典听着听着,突然拍膝高叫一声:“好哇!想不到,咱们县的革命形势发展成这样啦!”
见他这模样,两个女人面面相觑如坠五里雾中。费左氏惊诧地问道:“你说农会好?”
费文典顿着白脸盘子说:“好!不好怎的?”
接着费文典站起身,激动地讲了起来。他说,他和他在临沂的同学已经早就盼着这样了。可惜临沂城里北洋军阀的势力太大太强,他们的革命活动只能偷偷摸摸进行。不过,国民党,共産党,暗地里都有了一批人,他们现在正合在一起,一同等待着南军打过来。说到这里,这个临沂省立第五中学的学生还念起了他们中间流传的一首歌谣:今日盼南军,
明日盼南军,
南军来了日月好,
南军来了政治新!
两个女人让他说得晕头转向。费左氏道:“你别跟俺说南军,你就说农会闹起来咱家怎麽办吧!”
费文典一挥手:“好办!让你减租你减租,让你永佃你永佃!总而言之,一切听他们的!”
苏苏叫了起来:“这怎麽行呵?”
费文典却说:“怎麽不行?噢,就只许你们欺负穷人,不许穷人起来说理?”
说完,他擡脚往外走去。费左氏问他去哪里,他说:“我找铁头给他鼓劲去!”
也不知他和铁头说了些多少话,反正回来时已经天黑了。进门後他向两个女人道:“你们听着,明天立即把铁头的十三亩地还给他!”
费左氏瞅瞅他,又瞅瞅苏苏,说:“我早知道铁头想把地要回去。再给他也行,地给谁种不是种?只是苏苏她姐家不如意了。”
在很不融洽的气氛中吃过晚饭,苏苏早早回了自已的屋里躺下了。过了一会儿,费文典走了进来。他在床前站着看了苏苏片刻,便伸手去摸她的鬓发。苏苏立即将他的手打到一旁,猛一翻身,将一个脊背给了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