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明天会更好的诗句 > 第19节(第2页)

第19节(第2页)

&esp;&esp;杨文娟已是锥心之痛,但仍然克制着自己悲伤的情绪:“组织上找过我了,我知道他当时正和你产生分歧,但我不怪你。他从六七年前因公负伤后就一直带病上岗,这次脑溢血也是他新伤旧疾叠加的结果,和你没有关系。”

&esp;&esp;副局长强忍着内心的愧疚,酝酿半天化作一句:“组织上一定会还你清白,我们也一定会给史跃平公道。”

&esp;&esp;“相信组织。”杨文娟泪流满面。

&esp;&esp;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林伊娜陪同着杨文娟和几位亲友从殡仪馆回到了家属院。灵堂前,不知谁送来了一束肃穆淡雅的白菊,被恭恭敬敬地摆放在地上。

&esp;&esp;林伊娜捧起这束白菊,只见花瓣上还挂着新鲜的露珠,她翻开丝带束住的包装纸后看到了一张卡片:

&esp;&esp;“

&esp;&esp;史跃平叔叔一路走好,祝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esp;&esp;”

&esp;&esp;这张卡片上的字迹很娟秀,像是出自女孩手笔。林伊娜环视着院子,确实没有看到陌生的身影。她抱着花回到单元楼口,继续和其他家属们扶杨文娟上楼去。

&esp;&esp;杨文娟红着眼睛问:“谁给跃平送的花?”

&esp;&esp;“没有落款,可能是师父曾经帮助过的群众吧。像刚送过来的,还挂着露珠呢。”林伊娜换了只手臂夹着花束,提醒杨文娟小心台阶。

&esp;&esp;“有心了。”杨文娟说。

&esp;&esp;15、我家大门常开,开放怀抱等你

&esp;&esp;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那个夏天,正是颜宁即将升入高三的暑假。

&esp;&esp;早在8月6日奥运火炬境内传递的那天,颜宁就在颜振凤的“沁凤斋”茶楼里观看了首棒火炬手杨利伟从故宫午门传递圣火的实况。为了应景,颜振凤在茶馆门口插上了国旗和会旗,远远望去这一排临街的铺子,到处都洋溢在红色的海洋里。

&esp;&esp;由于天坛公园和地坛公园分时段戒严,早就有人计划翻墙去看圣火传递。这天一早,街坊们就拿着传单挨家挨户地敲门通知:“听说天坛公园外发现有孩子上方爬树,杵树上看火炬传递,太危险啦,家长们看紧点!都直播着呢!”

&esp;&esp;要是袁良再小几岁,颜振凤毫不怀疑他能做出“上房揭瓦看火炬”的举动。

&esp;&esp;随着夏天高考分数的公布,已经20岁的袁良在高考中发挥平平,分数线只够一所走读类大专。颜振凤本想劝他复读一年,因为她还记得袁良最初投靠来京时的好成绩,有这样的底子却轻言放弃实在可惜。

&esp;&esp;可劝来劝去发现,袁良对于复读和名校的兴致都不大,甚至可以说很消极。颜振凤知道,哪怕再逼他复读一年,结果也还是一样。

&esp;&esp;但让颜振凤彻底放弃这个念头的,是袁良已经不再和颜宁亲密无间了。

&esp;&esp;很难说清这个变化是何时开始的。可能是从颜宁读了初中起,人高马大的男孩即便不用袁良接送也可以安全上下学;可能是从袁良迷恋上电脑开始,他从高中就经常借故旷课往网吧里钻;也可能是两个男孩都已进入了青春期,性格积极较真的颜宁总是管教监督袁良,让性格不拘小节的袁良产生了逆反心理。

&esp;&esp;总之这些年,袁良和颜宁并肩上下学的时间越来越少,可从家里消失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可以说,几乎除了回家睡觉吃饭,家里很难见到他的影子。

&esp;&esp;但袁良贪玩归贪玩,每年的12月29日却都会恭恭敬敬地前往陵园,那里安放着袁良母亲王月娥的牌位,以供背井离乡的袁良遥寄思念。可能正因为这份“孝心”,让颜振凤对袁良还心存幻想:或许这个年龄的男孩天性叛逆,不愿与长辈说说心理话,等到他再长大一些,总会惦记着这些年的养育之恩,能常回家看看。

&esp;&esp;虽然,颜振凤也根本不图袁良所谓的报答罢了。

&esp;&esp;填报志愿的阶段,颜振凤任袁良做主选择了北京本地的一所走读类大专,第一志愿填报了计算机专业。他的录取通知书是直接寄到颜振凤茶楼的,虽然只是专科,但颜振凤看到录取通知书时还是流露出骄傲的情绪,毕竟自己已将他养育成人。她还计划等秋天到来之前,要好好去酒楼摆几桌庆祝庆祝。

&esp;&esp;升学问题尘埃落定后,袁良就更是三天两头往网吧里跑了。早在8月初,颜振凤就让颜宁转达袁良,让他无论如何留出8号晚上的时间,她最后再带两个孩子去国博广场,和北京市民们一起等待奥运会开幕式的到来。

&esp;&esp;颜宁给袁良发完信息后,又打趣颜振凤:“那这茶馆怎么办?那几位员工姐姐肯定也想看开幕式呢。”

&esp;&esp;“歇业两天呗,像这种体育盛会之夜,还是把聚众的热闹留给酒吧或者夜市吧。”颜振凤笑眯眯地说:“到那天,咱也吃烧烤去。”

&esp;&esp;8月8日,北京。魏公村街道的杨树上,雀鸟唤醒了寂静的清晨;王府井喧闹的大楼间,一缕晨曦逐渐弥漫天际。

&esp;&esp;早在清晨四点,环卫工人们就蹬着三轮、拿着垃圾箱沿街清扫杂物。他们私下里喊出了口号,叫做“把白天交给大街、把夜晚留给奥运”。只要今天肉蛋菜没涨价,他们下了工就去菜市场,准备做上一桌丰盛的家常菜,等待在电视机前收看开幕式。

&esp;&esp;菜市场的蔬菜鱼肉并没有涨价太多,但确实人满为患,或许大家都抱着“做一桌堪比年夜饭的丰盛佳肴”的心态,一早就赶到菜市场备齐原材料。

&esp;&esp;可比他们还狂热的,是那群凌晨三四点就赶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升旗的人们。近期,天安门广场最畅销的商品莫过于“ilovebijg”的红色t恤。排队的市民们在脸上贴着国旗的印纸,手腕上缠着“中国必胜”的红飘带。而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也能被这情绪感染,手持小红旗不断挥舞。

&esp;&esp;中南海的红墙掩映在玉兰中,上面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在奥运会开幕之际,整座城市都在讨论开幕、祝福奥运、祈福北京。

&esp;&esp;早在几个月前,颜振凤就通过票务网站购买了三张男子400米混合泳决赛的门票,准备在10号带两个孩子去美丽的水立方观看比赛。

&esp;&esp;当天下午,袁良难得没有外出,一家人提前吃了晚饭。今天颜振凤一早就炸过酱卤,用温水焯过了豆芽,煮了一锅劲道的面条,两个男孩子都吃了两大碗。席间,颜振凤问起这游泳比赛都有谁参加,彻底打开了袁良的话匣子,他从菲尔普斯聊到了罗切特、又聊到了蝶泳蛙泳和自由泳等泳姿的差异,那如数家珍的样子让颜振凤数次感叹:“你要是学习也有这种劲头,还愁上不了重点?七八年前,你小学的考试成绩明明那么好。”

&esp;&esp;颜宁替袁良解围,说像袁良这种人才叫术业有专攻呢:“哥哥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不比很多稀里糊涂填了专业志愿的人强多了?哥,等明年我高考完,你好好教教我游泳吧。”

&esp;&esp;没想到,原本滔滔不绝的袁良听到这里时突然沉默了下来。

&esp;&esp;“

&esp;&esp;菲尔普斯脱颖而出,领先第二名罗切特099秒最后一种泳姿!现在他领先第二名一个半身位,世界纪录被他踩在脚下,非常漂亮!比赛前菲尔普斯就说,北京一定是场非凡的奥运之旅,今天他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首站赢得开门红!4分03秒84,菲尔普斯在水立方上演的第一场决战中就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esp;&esp;”

&esp;&esp;2008年8月10日,内蒙古包头。

&esp;&esp;电视机前,水立方容纳的上万名观众欢声雷动,现场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伴随着慷慨激昂的解说词,郊区的一排民房里爆发出懊恼的声浪。

&esp;&esp;老旧的电风扇叶片咿咿呀呀地转个不停,它输送的凉风根本无法让这闷热的房间降温。满地四处散落着空啤酒瓶和毛豆花生,屠广志精神振奋,声音洪亮地伸开手掌道:“菲尔普斯赢了,拿钱!”

&esp;&esp;见工友们纷纷起哄,王老二不情愿地掏出了50块,把赌输的怨气撒在那位叫罗切特的“赌注”身上。电视直播里,第二名的罗切特和第一名的菲尔普斯热烈相拥,倒是王老二啐了一口,像是心疼他那赌输的五十块钱:“这不争气的东西!”

&esp;&esp;工友们哄笑起来,阴暗的房间内更闷热了。

&esp;&esp;王老二看着报纸上的赛事预告,不服输地问:“后天还有200米自由泳,你还来不来?”

&esp;&esp;“来啊。”屠广志懒散地半卧着:“我还押菲尔普斯。”

&esp;&esp;“那你等着输吧,我就不信菲尔普斯能连着赢金牌。”王老二好像看到了屠广志败局已定的样子:“这回我押那个韩国的朴泰桓。”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