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02)昔日眷侣变敌人(中)
是啊,纵使他在武举中脱颖而出,可宫中侍卫里的能人如过江之鲫,哪个不比他一个刚出仕的毛头小子有能耐?莲枝戒备心重,除了文公公,对谁都不信任,又怎麽会在刚把他提拔为御前侍卫後,就让他一个人近身伺候,和他说朝中事宜了?
那时候他还以为,陈凤莲对他是有几分信任的。
“您还不如不把这些话告诉我。”柏康苦笑。
“自从那日,你带小珠回来,我就总觉得惴惴不安。”柏夫人捂住心口,泪眼朦胧地看着他,攥紧了柏康的手腕,枯瘦的手骨节分明:“好孩子,你还年轻,母亲再给你说一门亲事,给你找一个知根知底的好孩子。你喜欢……男孩儿也罢了,你父亲不会怪你的。新帝登基,不要再和北海境的人扯上关系了,就当母亲求你!”
“母亲。”柏康想将她的手扯下去,犹豫半晌,只是扯断了自己的袖子,承诺道,“您放心,我不会让咱们柏家收到牵连的。”
柏夫人眸中的光瞬间黯淡下去。柏康本就不想和养母独处太久,此刻见她不再说话,连忙把门打开,想请她回去。
突然,柏夫人冲到他面前,将门重重一关。柏康心里本就窝着一团火,铁青着脸道:“母亲。您若是真的想拦我,又何必将信物带给我呢?”
大可以装作那日无事发生。反正柏夫人肯定清楚,自己不是个会质问长辈的人。只要她不开口,这事也就过去了。
偏偏现在又把信物拿出来,将从前的事告诉他。他懂得孝顺母亲,不代表他蠢。
柏夫人一怔,又哆嗦起来。
“母亲有话不妨直说。您是我的母亲,是长辈,纵使是要儿子赴汤蹈火,也不过您一句话的事。”柏康向柏夫人伸出来手。
过了一会,柏夫人将玉牌放在了柏康手心。
“柏康,母亲没有想要你做什麽……我只是,我只是觉得自己是要死的人了,如果带着这件事下到地狱,我不知道该怎麽面对杨姐姐,我良心难安啊。”
柏夫人低声说完,没再继续解释,便慌不择路似的逃了。柏康看着那块泛着光泽的白玉牌吊坠,随即,将头深深埋在了掌心中。
当天夜晚,北海境军队没有前进。
他们没有进犯,大宁这边当然不能贸然行动。穆王派去的人大致探查过,那是一支赫兰部的队伍,有男有女,大概三百多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精兵,战力并不算弱。
京中大乱,新帝终于下旨,携部分官员南下逃亡。在北部的柏康自然没有赶上。本来还有几个和他同行的礼部小吏暗暗後悔,自己若是没有来容城,现在恐怕已经逃了。但在看到容城多日来一直安全,固若金汤,又庆幸当日跟着柏大人北上。
柏康的伤只伤及皮肉,养了几日好了不少,至少不用再坐轮椅了。自那一日起,柏夫人没再来找过他,柏康也没再回去过。他私下找柏福问过,自从去年秋天,他们回容城那次之後,柏夫人的确日日守在佛堂吃斋念佛,身子也不怎麽好了。父亲听说後,还回来过一次。
现在看来,并不是听说他回来,故意设计等他的。柏康的人手几乎都在京城,如今可用的人不多,他只能让两名礼部郎中帮忙。索性调查的事很快有了眉目。
“您让属下们找的人,已经打听到了。当年和您母亲一同出宫的那一批宫女,几乎都是京城人士。”两名礼部郎中带着一支银簪回来,柏康举着那支簪子看了半天,又看着坐在他身边,咕咚咕咚喝水的下属。
“就这麽找到的?”柏康摸着下巴问。
“就这麽找到的啊。”礼部郎中元攸擦擦嘴,一脸懵。另一人方禄洺听了,叹了口气。
“说来可巧啊大人,您是不知道!”元攸兴致勃勃道,“这也是我们二人运气好,正巧这位老嬷嬷举家来容城逃难,让我们给遇上了。那位老嬷嬷听到丽妃,就把这支银簪给我们了,说是当年丽妃赏的,咱们还得还回去呢。”
柏康不语。方禄洺叹道:“晋阳长公主的大军驻扎在范城和雁门,如今这时节,都是南下逃难的。你刚才不觉得奇怪吗?一个老妇人带着几个小孩子,从京城来容城逃难?”
“啊!”元攸一拍掌,“你刚才怎麽不说啊!”
“不重要。”柏康擡手。这事巧得有些离谱了,明显是有人把那位老嬷嬷送到他面前。从京城一路到这里,究竟是谁,不言而喻。
无所谓了,反正他对莲枝的谋算一无所知,多这一件少这一件也无所谓。只要能得知事情的真相,不论莲枝想怎麽做都没关系,他都认了。
当天,柏康将那名老嬷嬷请到驿馆。那名老嬷嬷如今已年过五十,夫家姓赵,据说亲戚是容城的商贾,才会在京中大乱後北上逃亡。那名老嬷嬷被请进来时,只看了柏康一眼,双眸就泛起了泪光。
“妾身见过大人。”老嬷嬷行了个宫女的礼,颤巍巍道,“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见到杨姐姐的孩子。妾身这辈子,值了啊!”
“您和我母亲关系很好麽?”柏康扶着她坐在自己身边。老嬷嬷用力点头,眼神模糊,陷入了回忆之中:“杨姐姐是宫中难得的好人。我们这些小宫女小太监都很依赖她。她心善,做事又有本事,到後来丽妃娘娘连自己陪嫁的侍女都不信任了,只亲近杨姐姐一个。她那麽好一个人,为什麽老天让她早早去了呢……”
老嬷嬷抹了抹眼泪。柏康沉默着,不知该怎麽回答。这些事,母亲从没和他说过。他只知道母亲是宫女出身,要不然,以她的家世是没办法嫁给父亲的。
但父亲官职不高,他便以为,母亲只是个小宫女罢了。
“杨姐姐是不愿牵连您。侍奉过丽妃娘娘不算什麽光彩的事,她的身份太特殊了。若不是娘娘以自己的命,和她诞下过一子为由向仁帝陛下求情,只怕我们都会悄无声息地死在宫里。也正因如此,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娘娘的大恩。柏大人,不要怪杨姐姐,也不要怪你的母亲。她们都是为了你好。”
柏康还想再听听自己母亲的事,但他也知道现在正事要紧,继续问:“丽妃的信物为什麽会在我母亲手中?”
“若不是那块玉牌,仁帝陛下也不会发现娘娘的身份。”老嬷嬷控诉,“娘娘临终前,将自己的信物一分为二,半块留给自己的儿子,半块则交给她最信任的杨姐姐。意在希望小皇子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而且,若未来小皇子受仁帝陛下信任,凭借信物,小皇子一定会对杨姐姐多加优待,将她奉为亲母。若是未来小皇子在宫中孤立无援,回到北海境,杨姐姐在北海境那边也有一条退路。可是,娘娘和杨姐姐都太心善了。”
老嬷嬷话锋一转:“杨姐姐知道娘娘死的冤屈,有了信物,就一直想为她报仇,嫁到容城後,便想尽办法联络北海境的人。我们都不知道她成功了没有,最後一次通信时,杨姐姐说她没有办法了,可能这辈子,没办法报答娘娘了。那封信里,姐姐还提到了您。那个时候,大人您才十岁。姐姐是真的不希望你牵扯进我们这些老东西的恩怨之中啊!”
“然後呢?”柏康淡淡挑眉。
老嬷嬷说的声泪俱下,帕子都哭湿了三块。没想到柏康竟丝毫没有情绪波动,甚至连眼眶都没红,瞬间懵了。柏康抓起桌上的酒囊,喝了一大口。
大夫说他伤未好前,是不能饮酒的。但他心里烦躁的很。
柏康问道:“我娘应该见过灵帝吧。否则,他怎麽知道我长什麽样子?”
“您……”老嬷嬷迟疑了。柏康摆摆手:“您不必瞒我。您带着几名孙儿,一路北上到容城,又正好让元攸撞见。这麽巧,想必是珠兰王子让人送您过来的吧。您知道珠兰王子和灵帝的关系吗?我想是知道的吧。”
老嬷嬷没有瞒,或者说她本就也没打算瞒:“是。的确是小王子派了侍卫护送我。但妾身说的句句属实……妾身也知道您和小王子的关系!您千万不要误会小王子啊!”
他怎麽会误会莲枝呢。柏康想。
明明莲枝说什麽,他都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