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终章(1):新帝
阿鲁斯的伤没有大碍,不过几日就已经完全痊愈。长公主听闻此事後,将阿鲁斯软禁起来,派人看守。
想来见到漠北使者後,他们会有一笔旧账要算了。
五日後,侍卫们在江畔下游找到了新帝的尸身,连同一些新帝旧部一起带回京城。
多日没有回京,柏康竟然生出几分感慨。管家带着一衆下人来迎接他们时,他突然觉得,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他和莲枝终于能好好在一起了。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帝的身份是经宗正承认的,也因为这实在算一桩不光彩的事,经宗人府商议,直接给了新帝一个废帝的称号。
“为什麽我的谥号就那麽差。”莲枝听说此事,还是很不满,“我当皇帝时又没闹出乱子,没有天灾人祸,到底是谁故意骂我!”
话虽如此,他倒没有因此大动肝火,再去找宗正和长公主大闹一番。莲枝不是特别在意身後名的人,与建光帝,废帝相比,他们都死了,而他还活着,还复了仇就够了。就这麽简单。
帝位空悬,不过五年时间,大宁已经换了三任皇帝,虽然长公主和莲枝私下里已经做好了交易,但还是那句话。
长公主无法服衆。
新帝一日不登基,宗亲爵位丶官员官职,老臣去留等等一系列事情就决定不下来。有“真龙在北”的谶语,长公主也算是为自己的儿子做好了铺垫。
但那些大臣并不信服她。
追随长公主的人中,除去极小部分长公主自己的人手,剩下的要不是追随仁帝的前朝旧臣,要不是信服莲枝的人,大多数都不满一个稚儿当皇帝。
“依我所言,仁帝从前的八皇子英亲王还有一世子,如今快到及冠之年。”宗正看着玉牒名册提议。
此时大殿内只有长公主丶宗正和莲枝三人——宗正已经隐隐察觉到莲枝的身份,更何况处置废帝时都有莲枝参与,此时也不得不与他一起商议了。
“不可。”莲枝蹙眉,“英亲王此人胆小怕事,当年没有参与夺嫡是他知晓自己脑子蠢,就这样还被人害死了,可见他的儿子也不会聪明到哪去。”
宗正也没问他怎麽知晓当年之事的,又翻了一页,“仁帝先太子有一庶子,如今不过十五,但他……”
“宗正大人可是忘了那句谶语?”长公主终于出声打断他,端起茶杯浅抿一口,“真龙在北,这可是您金口玉言承认的事。宗正可是忘记了?那是天命所归啊。”
宗正丝毫不惧怕她,凌厉地扫她一眼:“今时不同往日,先太子之子是不过十五,但也比黄口小儿年长。那句谶语究竟是怎麽来的,长公主心里有数,我也有数。”
说完,宗正略一行礼,离开了大殿。出去时正好撞见门口等待召见的柏康,再想起殿内的莲枝,他摇摇头,叹息一声离开了,看得柏康莫名其妙的。
柏康站在殿外,隐隐听到里面长公主和莲枝的说话声,还有什麽“你可得帮帮皇姐啊!”
过了一会,莲枝才出来:“回去吧,皇姐不见你。”
柏康早有预料,两人出了宫,上了马车,柏康才开口:“问了老武他们几个,都不信长公主会推自己的儿子……不对,推仁帝的幺子继位。你的算盘可能要落空了。”
“那你还嘲笑我?”莲枝没好气地瞪他一眼。
这些日子,柏康也在到处奔波。废帝在位时间太短,许多政令没有推行下去,而建光帝推行的部分政令又让百姓有所不满,长公主想尽快笼络人心,必定要自己去修订从前的政令。
礼部这边,柏康最近在和达奚宓丶淳于鹰等几位北海境使者通信。长公主有意多开放几条商道,让柏康去和北海境使者商议。
忙是忙了点,但做完这些,他就能告假辞官了。
去年冬天得知莲枝如今身份时,柏康就有辞官的打算了。富贵非他所愿,他又本就是武举出身,在礼部这些年虽然没出过差错,但柏康总觉得自己难以做好这个尚书。与其之後可能还会受人猜忌,不如带莲枝去游山玩水。
只是长公主和驸马都不是精于权术之人,跟宗正交锋根本落不到好。一日,莲枝出宫回府,一进书房,就瘫坐在榻上开始叹气。
“怎麽了宝宝?”柏康立马抛下笔,心疼地跑过来:“谁给你气受了,夫君去打他。”
“别提那个字!”莲枝嘟起嘴,“方才在宫门口,驸马和骠骑将军大打出手,拦都拦不住。”
原来是为着出兵征讨废帝,如何封赏将士们的事,驸马一派和骠骑将军一派意见不合。两方都是大老粗,驸马脑子不如长公主灵光,出了宫,竟然直接把骠骑将军揍了。骠骑将军是一品大将,征战沙场三十多年,不会因为驸马的身份就怕他,也把人揍了。
不聪明就罢了,还沉不住气。
“不光是骠骑将军,光我这些日子听说的对驸马的不满都不少。”柏康叹了口气,开玩笑道,“她想登基,说不定得把驸马休了。”
但从这几件事也能看出来,长公主御下是真不行。若只说管理自己的封地井井有条百姓和乐,但现在,长公主要面对的是整个大宁国。
底下人不信服她,小到管不住王公大臣,大到未来的政令推行不下去,只怕小皇帝坐不稳那张龙椅,大宁国还会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