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想到后来几百年间黯然无光的大明文坛,她欲哭无泪。合着以后大明文坛不出彩,锅还是她的?她是历史的罪人,是她没有建设好大明文坛?
&esp;&esp;“杨侍讲,你不要太……”
&esp;&esp;离谱两个字还没说完,杨荣已经有了决断:“实不相瞒,王妃,明日早朝,下官会与解学士一道上折子。”
&esp;&esp;上折子干什么?
&esp;&esp;徐妙容心头突然有股不好的预感,她看着杨荣的眼,听到杨荣说:“下官会与解学士一道,求陛下收回成命。王妃,你不该被关在王府闭门思过,我大明文坛的希望,怎能被禁锢?”
&esp;&esp;“谢谢你。”
&esp;&esp;徐妙容红了眼眶,杨荣,你可太温暖了。这世上,就没有比你更温暖的人!
&esp;&esp;谁敢和未来的文坛巨擘过不去?
&esp;&esp;皇宫奉天门。
&esp;&esp;臣子们集体沉默了,他们看看奋勇争先,站在最前头的杨荣和解缙,再看看一脸震惊,同样站在最前头的梅殷几人,心中哀叹: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esp;&esp;“梅大人,听闻周王殿下因你之故,身染沉疴,如今你不在殿下面前照看着,却跑来这里大放厥词,你意欲何为?”
&esp;&esp;杨荣一贯是中正谦逊的,可此时,竟从他嘴里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esp;&esp;臣子们惊呆了,纷纷看向解缙,寻思,这杨大人和解学士,莫不是互相换了魂?
&esp;&esp;“杨大人咄咄逼人,我倒想问问杨大人,意欲何为。”
&esp;&esp;梅殷嗤笑了一声,而后同样不留情面地讽了一句:“我不来早朝,又怎知,杨大人移花接木,为了一己私欲,弃我大明子民的颜面于不顾?”
&esp;&esp;“梅大人所谓的大明子民的颜面,难道便是指鹿为马,漠视他人的生命,败坏他人的名声?”
&esp;&esp;“我漠视谁的生命了?”
&esp;&esp;梅殷垮了脸,“如果你说的是周王的话,他……他已经快好了。”
&esp;&esp;就是不好,他也要想办法,让他好。
&esp;&esp;想到朱橚,心中平添一丝厌恶。明明他什么也没做,却被朱橚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害得背上了黑锅。如今谁见了他,都要问一句:“周王殿下可大好了?”
&esp;&esp;被缠了这么久,大事都耽搁了。原本他已经造好了势,只等着群起而攻之。可,计划突然被中断,此时再没了一鼓作气的劲。
&esp;&esp;他怎么甘心?
&esp;&esp;今日,他老话重提,说到情绪激荡处,杨荣和解缙却突然来搅局。
&esp;&esp;他们说,徐妙容的词写得好,那首《临江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为此世第一!
&esp;&esp;呵,第一!
&esp;&esp;若大明王朝词作第一是出自徐妙容的手,那他敢打赌,这大明朝,要完了!
&esp;&esp;不过……
&esp;&esp;看了最上面的朱棣一眼,他在心中暗叹:出了这么一个随心所欲的皇帝,大明朝,的确要完了。
&esp;&esp;“杨大人敢说,你特意在此等庄严肃穆的场合提起安王妃的名字,不是为了你的一己私欲?”
&esp;&esp;他故意把话说得暧昧。
&esp;&esp;果然,诸位朝臣皆面容一肃,隐晦又隐忍地看向杨荣。
&esp;&esp;杨荣生气了。
&esp;&esp;他面色凝重地看着梅殷,一字一顿:“敢问梅大人,你自诩文武双全,几十年间,你可留下名动应天的诗词文章?”
&esp;&esp;不等梅殷回答,他又问梅殷身后的郭英,张杰等人:“武定侯,凤翔侯,陈大人,刘大人,胡大人,你们可留下过名动应天的诗词文章?”
&esp;&esp;“我们是武将,武将马革裹尸,写那劳什子文章做什么?”
&esp;&esp;郭英回了一句。
&esp;&esp;张杰也道:“就是,谁要当那文弱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
&esp;&esp;“合着文臣在你们心中,不值一提?”
&esp;&esp;杨荣笑了。
&esp;&esp;一句话却让梅殷变了脸色。
&esp;&esp;不好,姓杨的故意设套,将他们和徐妙容,和朱棣的矛盾,转移成了武将和文臣的矛盾。
&esp;&esp;“杨大人书读得好,嘴皮子也利索。可杨大人敢说,今日字字句句,全部出于公心吗?”
&esp;&esp;他问了一句。
&esp;&esp;杨荣点头,“我的确是出于公心。”
&esp;&esp;“杨大人若非出于公心,那这朝堂之上,就没有人有公心了。”
&esp;&esp;解缙接了一句。
&esp;&esp;扫了诸位朝臣一眼,他道:“《临江仙》好不好,我心里清楚,杨大人心里清楚,各位大人心里,也清楚。我大明开国,至今三十五年,三十五年啊,才出了这么一首空前绝后的词。格律、意境、情怀,皆属上乘。如果这不是好,那到底,什么才是好?”
&esp;&esp;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