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明第一太子 最新章节 无弹窗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esp;&esp;朱棣之前放弃官刻默认她把书稿交给来财书坊刊刻时,她就微微觉得异样。

&esp;&esp;现在想来,朱棣那时候,心中也纠结呢。

&esp;&esp;碍于朱元璋留下的铁律,又怕朝堂再吵翻天,他婉拒了交税一事。可市场反响如此热烈,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esp;&esp;来财书坊每多卖出去一本书,就代表,朝廷少了一份税。

&esp;&esp;本来那税,是可以进国库的。

&esp;&esp;朱瞻基左一句好多钱啊,右一句好多钱啊,正是在往他心上插刀。从来没得到,并不让人遗憾。可得到了却被自己拒绝了,意义就不一样了。

&esp;&esp;就好比你拒绝了一个很好的人,因为你觉得,对方可有可无,虽然有你喜欢的特质,但那特质不明显。可士别三日,你发现,你低看了对方,对方其实是个隐藏的大佬来着。

&esp;&esp;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她猜,朱棣现在有点后悔了。

&esp;&esp;可当皇帝的,不好自打嘴巴,况且书坊交税这事,的确有些棘手。现在朱楹想开这个口,帮朱棣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操作,有点火中取栗的意味。

&esp;&esp;但她不明白,朱楹想取的栗是什么。

&esp;&esp;是朱棣的信任,是国库的充盈,还是别的什么。

&esp;&esp;“你可知道,昨日为何是王宁,与我起了争执?”

&esp;&esp;沉思间,朱楹问了一句。

&esp;&esp;徐妙容挑眉,这个问题,她昨天就想知道。

&esp;&esp;“是因为他瞧不上坊刻吗?”

&esp;&esp;“王宁的内侄,任着国子监司业。”

&esp;&esp;嗯?

&esp;&esp;徐妙容感觉,好像隐隐约约抓住了什么。

&esp;&esp;国子监司业,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还承担着官方刻印工作。国子监乃官刻机构,来财书坊属于坊刻。

&esp;&esp;原来如此。

&esp;&esp;王宁啊王宁,嘴上说着主义,心里却全是生意!他哪是真的想肃清出版市场,完善出版秩序,他明明是,在维护自己所属阵营的权益!

&esp;&esp;大明刻书,分官刻、私刻、坊刻三种,私刻即私人刻印,坊刻即坊间刻印,而官刻,则分国子监刻本、内府经厂本,各政府机构刻本和藩王府刻本。

&esp;&esp;明朝开国之初,爱学习重教育的朱元璋便命人接收了前朝遗留的雕版印刷版片。那个“人”,是她爹徐达。

&esp;&esp;徐达入元大都,把宋代的元代的版片全部打包带回了南京,藏于现在的国子监当时的国子学。

&esp;&esp;而后,国子学的日常就变成了:修版、补版、修版、补版。

&esp;&esp;新一年,旧一年,修修补补又一年。

&esp;&esp;当然,中途国子监还主动雕版新刻了一部《元史》,除此之外,几乎再无新书。

&esp;&esp;说起来,她也很想问一句,你们就不能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点新鲜东西吗?《元史》,那是替前朝修史,政治性和目的性太强。

&esp;&esp;前朝的版片的确好又多,可薅羊毛,也不该逮着一只两只羊死命薅不是?

&esp;&esp;怪不得大明文坛一潭死水。没有创造力,只想薅羊毛,能不死吗?

&esp;&esp;“所以王司业,是指着《三国演义》咸鱼翻身吗?”

&esp;&esp;她心里跟明镜似的,颇为笃定地问了朱楹一句。

&esp;&esp;王司业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esp;&esp;别的官刻机构,不停产出,遥遥领先,独独国子监来回炒着前朝的冷饭。天降一本《三国演义》,不仅可以撕掉炒冷饭的标签,在同行面前扬眉吐气一回,还能刷一波绩效,换取实质性的好处。

&esp;&esp;王司业,怕是指着这本书,往上升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