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礼物给我
商越川和蒋修在夏屋足足待了一周,才把箱子内的所有物品理顺。
谢莉的生平轨迹,从求学到工作,再到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仿佛被摄像机全程跟拍,几乎清晰可查。
也正因为个人资料过于详实,让商越川和蒋修发现了疑点——关于那件共创雕塑《谜》的制造时间。
根据第戎美术馆提供的资料,《谜》问世于2000年5月,当时谢莉20岁,在巴黎着名的私人艺术工坊工作。
而谢莉私人日记本中,则是另一番说法:
“年夜饭格外丰盛,一碗雪菜肉丝面,一份红烧肉,还有一盘淋了葱油的蛏子,皆是熟悉的绍兴味道,好怀念。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手头雕塑终于度过收尾阶段,进展比预想中顺利。只是作品名字尚未决定,也许会称呼它为《谜》。——1998年1月27日除夕,于第戎。”
谢莉个人记录的作品创作时间丶地点,与第戎美术馆的公开信息完全不一致。
一扇门,两端连接卧室和客厅。
商越川睡不着,试探着轻喊蒋修名字。那头很快传来低沉的“嗯”一声回应。
“你说,美术馆的资料有可能弄错吗?”商越川问。
“可能性极低。”蒋修躺在沙发上,合着眼,双手交叠垫着後脑勺,“他们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作者自述或者公开采访资料,涉及年份,肯定校对过多遍。”
商越川抱着被子滚来滚去:“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蒋修不语。
其实他也察觉几分异样。印象中,母亲出身优渥,怎麽会把区区一碗面,一份红烧肉和蛏子,形容为“格外丰盛”?
“回第戎後我们再去一趟第戎美术馆,和馆方确认那件雕塑品最初的资料来源。”蒋修语速不疾不徐,有条不紊地安排接下来的步骤。
说到一半却忽然意识到,卧室安静得出奇。
蒋修顿了片刻,睁开眼睛,目光扫那扇门板:“商越川?”
无人应答。
蒋修从沙发起身,悄无声息走到门边,轻压门把。
房门推开瞬间,一缕带着草药味的淡香扑鼻而来。是他送给商越川的线香。商越川很喜欢,每晚要点,香气萦绕积聚室内。
可线香这种东西,成分复杂,终究不宜久闻。
蒋修俯身,把线香尾端那点火星,埋入灰烬中熄灭。
许是感觉到香味骤然消失,床上的人不满地哼唧一声,嗓音懒懒倦倦。
蒋修循声望过去。
商越川侧卧着,双腿自然弯曲,一条腿在被子里面,另条腿胡乱搁在被套上方,胳膊八爪鱼似的牢牢抱住另一个枕头。
不设防的睡觉姿势着实令人不敢恭维,但蒋修忍不住多看了好几眼。
-
夏屋除了储藏室,其馀地方未发现和谢莉相关的线索。
两人决定再停留一天。离开前,去逛一逛海边集市,随後啓程返回第戎。
昂蒂布的小镇紧挨湛蓝色的地中海,沿街建筑外立面装饰黑色铁艺花架。集市设在码头边上的广场,摊贩主要售卖果蔬食品丶蜂蜜酱汁丶香料花包丶还有陶器丶木雕等手工艺品。
商越川蹲在摊位前,聚精会神挑选法国本地生産的精油皂。
蒋修站在商越川身後,戴着墨镜,唇线平直淡然。他对这些玩意儿提不起兴趣,但很耐心地等待商越川磨磨蹭蹭选择香型,始终不离半步。
以至于摊主误会,蒋修此刻的身份是“陪女友逛街负责结账的男友”。
商越川挑选得摇摆不绝,最後竟然买了一整袋。
这种在蒋修看来毫无特色的法国集市,商越川却逛得津津有味,指着精油皂,说打算回国送人。
蒋修好笑道:“你要送的人,未免太多了吧?”
“我可是千里迢迢来法国。”商越川掰手指算人头,“朋友要送,同学要送,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得分开算,还有邻居。每种不同味道,我留了一块自用,好喜欢法国的精油香。”
商越川给朋友选伴手礼的模样郑重其事,像在干什麽大事。
蒋修唇角扬起一点弧度:“如果我是你国内的朋友,以我们的关系,能有资格收到你的礼物吗?”
商越川忽然停下脚步,看蒋修眼神欲言又止。
蒋修随口揶揄,其实只是想知道,自己在商越川心里,是属于哪一级别的“朋友”。
商越川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如实道:“其实……我之前有给你买过礼物。那次独自去巴黎,在蒙马特高地无意看到的。当时想着,感谢你允许我续住,就顺手买了当谢礼。”
此话一出,轮到蒋修怔愣:“怎麽没送?”
商越川道:“你平时吃穿用的东西都很贵,那晚你们开派对,连啤酒是都不流通市场的私酿。我怕礼物的价值普通,入不了你的眼,就决定不送了。”
蒋修:……
他好奇心爆发,追问:“礼物是什麽?”刚问完,便自问自答:“无论是什麽,我都想要。礼物在哪里?现在给我可以吗?”
商越川卖关子:“在第戎的房子里,回去以後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