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月(九)
崔述从户部值房出来时,奉和正拿着一份奏报迎面而来,脚步匆匆,神色焦灼。
“何事?”
奉和将奏报递上:“宫里的,哭庙之事有後续了,肃王夜闯宫门,要圣上惩处今日处置文庙之事的女官。”
崔述本不甚在意,但见他面色焦急,知有蹊跷,似想到什麽,立刻接过在原地看了,面色慢慢凝重起来,目光最後落在“掌籍周氏”四字上,手上一用力,竟将那份奏报的一角抓皱成一团。
奉和低垂着头去看,见他攥着奏报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面上亦隐隐泛着铁青,一时竟有些惧,忙解释道:“起先文庙那头的奏报郎君也看了,未写明皇後派遣的是哪位女官。刚刚宫中夜宴初散,奏报一送来,得知是周姑娘,我便赶紧来找郎君了。”
瞧他面色实在不太好看,奉和硬着头皮相劝:“待命妇一出宫,宫门也将下钥了,料想今日无从处置此事,郎君已劳累了三日,这两夜都不曾合眼,还是趁宵禁前赶紧回去休整会儿为要,明日便有什麽事也好处理。”
崔述未听完他这番话,便沿着千步廊往北走去,奉和急得赶紧追上。
二人方行出三丈远,暗探倏地现身,悄声禀报:“经再探,宫门已下钥,肃王并未获准进宫,肃王妃也仍还留在内廷。”
奉和如蒙大赦,忙劝道:“既如此,想来圣上与中宫并未答应肃王所请,周姑娘今夜应是可以安然度过。宫门已闭,再去无益,郎君,天明再入宫吧。”
暗探悄然隐身,奉和哀哀再劝:“郎君。”
崔述转身往外行去,奉和喜不自胜,随他出了景运门,束关已自下马亭将车驾出,崔述两步迈上马车,这才觉出自个儿仍旧紧攥着那份奏报。
他慢慢将紧握的手摊开,将那份令他失态的奏报重新平整,再阅了一遍,目光落在最後那两排字上——“悖祖宗礼法,妄自干政;以下犯上,残害宗室子”。
都是极适合前朝大作文章的引子,若有心之人妄图通过弹劾女官来抨击中宫,这是极好的靶子。
在新令上,圣上展现出了铁腕,似乎此志磐石无转移,但平心而论,圣上能承担着满朝怒火保他,是因为他尚能推动政令往下推行,而区区一个女官,宫中会不会保,他没有太大信心。
静默片刻,他冷然开口:“去赵长俞府上。”
奉和一惊,赵长俞乃通政司长官,此去因由便不必再问了。
重入政事堂以来,崔述从未拦截过一封往上递的弹劾他自个儿的折子,不知是本就抱着并无善果的心来为此事,还是有足够的信心,认定明光殿不会因此对他有所贬黜,总之对此不甚在意,任由反对之人对他大加挞伐。
此番头一回私下拜会通政使,几近明目张胆地徇私,竟是为了周缨。
这等拦截奏章丶壅蔽圣听的天大把柄若落到有心人手里,一旦发作起来,将是何等後果,几乎不敢想象。
奉和暗自心惊,忙让束关改道,自个儿进入车内,见着崔述眉目间显出淡淡的倦怠之态,仍是没忍住多嘴相劝:“周姑娘的事再大,也总有法子转圜。郎君还是当注意身子,年初好不容易休养了几个月,眼下又这般夙夜操劳,别又损了根骨,便再难调理了。”
但见崔述岿然不动,完全没有听进去一星半点,奉和无奈一叹,跪坐于几案边,为他斟上一杯提神的桔梗茶。
天际方露出一线青白,崔述从通政使府邸中出来,吩咐立即入宫。
看这阵势,奉和安敢再劝,赶紧让束关驾车再返景运门。
车方停稳,崔述已掀帘出来,未待杌凳放好,便一跃而下,急匆匆地往里去了,全无素日稳重之态。
奉和看了半日,长叹了一声。
步履匆忙赶至明德殿,卯时尚未尽,殿中静寂,方开始晨间洒扫的宫人见他来得这般早,不由生奇,停下动作和他见礼。
崔述这时才敛去了焦急之色,平和地笑笑回应。
待入偏殿,他未关门,只安静地等待着。
辰时一到,那身影果然从门口匆匆而过,却并未瞧见这一反常态早早亮起的灯光,径直略过往正殿去了。
昨夜闻肃王上疏要圣上治她的罪,周缨提心吊胆地等了半晌,未得发落之令,後来见偏殿灯灭,知帝後已经歇下,此事晚间应是无果了,只得胡乱睡下。
然而到底睡不安稳,又兼记挂着崔述的事,今晨起来精神不佳,但毕竟还未得令,不敢懈怠今日之差事,还得匆匆赶来上值。
一路思绪不宁,到此地时,周缨也未留意到此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