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惊才绝艳小人杀
如意初年,儒宗师兄弟与陆长清在青城偶遇。不管先前种种,在徐安期的撮合下,三人总称得上一见如故,一齐赶往扬州。
徐安期与徐潜山身为儒宗弟子,不能参加江湖排行。徐安期摩拳擦掌,一腔热血为化名鹿山涯的陆长清加油鼓劲。
于是当年的扬州演武场上就出现了一个奇观。
一名不知道从哪来的天才剑客横空出世,此人身法飘逸,剑势凌厉,一路打到了排行榜前十。而且每每他上台,台下必有一位儒宗弟子为他摇旗呐喊,擂鼓助兴。
为何只有一位,是因为徐潜山嫌他师弟实在丢人,在一旁装作不认识。
陆长清上台和人打完架,下来还得一把摁住徐安期叫好的脑袋,低声叹气:“……亲爷爷,你不要脸,我还是要一点的。”
然而效果也显而易见。
那届的演武大会,群贤毕至,几乎人人记住了那位第一次参加就夺得江湖第五排名的剑客鹿山涯。
就在陆长清以鹿山涯的名字在扬州一战成名的当天晚上,在演武场下摇旗呐喊的徐安期蹲在舍管角落,两道影子压在他头顶。
徐潜山沉默片刻,才开口:“我觉得得打他一顿。”
陆长清轻笑:“一代儒侠在他乡饿死,总不是事。”
这些天,陆长清忙着登台切磋,徐潜山恨不得当做不认识他这个师弟,徐安期就成了握着钱袋子的那个。
徐安期此人浪迹天涯,潇洒肆意,哪懂得精打细算?兴致满满握着钱袋子不过七天,不曾劫富,直接济贫去了。
陆长清结束定榜,刚刚喘口气,忽然得知了他们三人变成了穷光蛋的消息,直接笑出声。
徐安期摸了摸鼻子:“实在不行,我可以去街上表演胸口碎大石。”
**
自然,二十多年的青城三杰,还不曾沦落到到扬州街头卖艺求生的地步。
日月山庄内,木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踢踏声,乔青纨打开大门,一眼见到徐安期,轻快笑道:“……原来你长这个样子。”
乔青纨的外祖父曾立誓编修《日月琳琅》,成以行世,可惜天不假年,积五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书三分之一。
乔青纨继承外祖父的遗志,接过编修到一半的《日月琳琅》,其中未见他书引录的孤证,想要借看儒宗明鬼石室的藏书辨僞溯源。
当年儒宗明鬼峰虽为天下私藏之首,但被当时的孔氏把持,外借书难如登天。一次被拒,乔青纨锲而不舍,往儒宗三次修书恳求。
後来是徐安期偶然见到乔青纨的手信,干脆以自己持春峰大弟子的身份,替她找到所需书籍。
藏书不能外借,他就亲手抄录了送到扬州。
乔青纨在信中写典籍考据,徐安期回信谈江湖见闻。一来二去,两人虽然不曾见过面,却引为知己好友。
陆长清有些吃惊:“你居然有乔姑娘这样的好友?”
从见面以来就没见过他看正经书的徐安期,居然能与天下出名的才女乔青纨成为朋友?
“怎麽了?”徐安期警觉,“陆长清,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陆长清淡笑:“上次你一进书馆,就拿起株林野……”
徐安期满脸羞红,急得越过徐潜山堵陆长清的嘴:“我那是看错了!”
乔青纨笑得抱起肚子。
正是青梅从酸涩到成熟的季节,日月山庄的老管家捧着青瓷酒壶而来,壶中浮冰相撞,叮咚作响,清脆得像是檐下的风铃。
四个少年人围坐在老梅树下,他们笑着谈论过去的遗憾,谈论着现在喜欢的诗集,讨论今後。醉到深处,酒盏里的碎冰渐渐化开,天上的流云散尽,星子明亮,银河如练,四人沉沉睡去。
那时年少,轻风与岁月仿佛都照拂着少年意气,他们只道是一个寻常夏夜。
往後人生聚散,阴差阳错,二十年磋磨,只是那时他们都不知情。
**
时间匆匆而过,到如意四年,青城三杰各自分别,魏海棠有孕,徐安期决心留在百越。
当年的徐安期考虑到自己的宗牒尚在儒宗未除,况且他还想和徐潜山解释清楚自己的心意,于是在魏海棠的的支持下,他与百越护卫一起离开百越,前往儒宗。
就如同徐潜山猜测的那样,徐安期当年选的是陆路。按行程,他应该从边境兖州出发,至徐州丶荥阳丶清河丶陈郡,最终抵达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