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自然熟悉这幅画,它曾悬挂于裴仁基厅房壁间,凡来往者只需擡首便可睹之。
「老爷何以格外珍重此画?」彼时温氏只觉这幅肖像并非名家之作,且毫不避讳地绘出了丈夫的大脑门,心中不免诧异。
和善宽厚的长者只蔼然牵唇,微笑答:「观此画,便能令老夫忆及昔日长安初夏盛景,与那位活泼有趣的小画师。」
温氏不禁敛口。她明白,深陷敌营,已是身不由己的丈夫从未停止追忆回不去的长安,怀念再也无法相见的故人。
原来他口中活泼有趣的小画师,便是眼前这位牙齿白璨璨的女孩。
“娘子,长安有最优秀的将军,最渊博的学问家,与最繁华的市坊,去了那里,行俭一定会成为令您骄傲的栋梁之材,更能幸福健全地成长,他一定会比在这里快乐。”李小六恳求道。
诚然最後一语打动了女子,她的眉目逐渐松弛下来,瞳眸视向女孩,缓慢啓唇。
“劳烦将军与小娘子,带我们看看先公魂牵梦萦的长安城罢,那究竟是何模样。”
四月仲春时节,多年前女孩与善良的一家三口所种下的那颗果实,此刻终是破土而出,伴着婴儿清脆彻亮的啼哭,日後将长成根深叶茂的绿树,亭亭如盖。
其後裴行俭出将入相,治戎安边,百战百捷,尽破东突厥馀部,被赞“儒将之雄也”,此又是一阵後话,暂且不表。
。
罗士信先行一步护送温氏母子离开洛阳,李小六与李道宗则暂且逗留,预备待上一月再回长安。
长孙无忌难得自公务中抽身,见李小六无所事事,遂提议:“我请你用食?”
李道宗闻言,亦主动自荐:“莫遗忘了我。”
三人便行至坊间,寻一知名酒楼就坐。
此处临近定鼎门大街,因而最是人烟如缕,数月以来,洛京逐步接近正轨,外来回迁居民已是日益增多,愈添宜人春色。
虽由长孙无忌做东,却是由李惜愿点菜,她便走向垆台,对着食单木牌一一询问酒博士。
洛阳兴盛汤水菜肴,多酸咸口,李小六本着去哪里便把哪里特色尝一遍的主旨,点了连汤肉片,牡丹燕菜与葱扒虎头鲤,并一道洛阳锅贴。
又窥李道宗虎背狼膘体格,本已点罢离去,她再次折返,指着木牌道:“再加个云照腐乳肉。”
酒博士喜滋滋领命:“一刻钟便可,请小娘子稍候。”
观李小六与酒博士谈议,李道宗自觉寂寞,便扭首与同座的长孙无忌闲话,他自认二人素来相熟,于是话题语调俱愈发轻松。
“辅机可知长安进来发生的一桩新奇事?”
“哦。”长孙无忌虽不热衷于此,然出于尊重对方,遂以问代答,“是何?”
李道宗道:“杜学士娶了京兆韦氏女为妻,想是已行罢亲迎之礼了。”
谈及此,他眸色忽亮,不待长孙无忌答言,续兴致勃勃攀谈:“道宗本以为杜学士得了圣人与万妃首肯,这件婚事十之八九,孰料杜学士转头便与他人订了婚约,此事予小六的打击足以想见,道宗揣测这或许便是秦王令我伴小六远行洛阳之由。”
“这二者并无干系。”长孙无忌蹙眉,显然不悦。
“如何无干系?”瞥李小六尚未回座,李道宗反驳,“秦王爱护幼妹,不忍小六留于故地睹物思人,是故唤她离开长安换个地方散心而已。”
长孙无忌似乎不置可否,又时值李小六兴致勃勃返回,问他适才趁自己不在言了些甚麽,李道宗只得咽下话音,怏怏答无甚。
一会儿酒博士端盘上菜,香气飘袭,李小六夹筷入碗,不远处蓦地坐入一对夫妇,袖底丝缕熏香幽幽送至,霎时牵引她目光。
夫妇二人打扮穿戴皆得体不凡,举止清润文雅,瞧模样神态似是新婚,女子面庞上蕴着娇羞,若露水芙蓉,清新扑面。
而男子亦姿态轩举,于细节中处处照顾妻子,为她挽袖取箸,又擦拭碗碟,眸中尽含温情。
李小六不无羡慕地瞟着二人,而後更是擡起眼盯着注视,如是过了有顷,已然舍不得挪开。
李道宗见她连饭也忘记扒,忍不住颠转箸尖,敲敲碗沿,响起一串铿鸣。
李小六回神,正对他不怀好意的谑笑:“小六莫非想起了杜学士?”
李小六沉浸于自己心事中,未听清他问语,嘴里後知後觉开始扒菜,随口应答:“嗯。”
李道宗挑眉,向长孙无忌露出一个得意神情。
这顿饭于李道宗一人自言自语中结束,因他过分活跃,是故李小六并未察觉还有一人始终沉默,不发一话。
待第二日,李小六欲观洛阳牡丹集会,再去府衙邀请长孙无忌时,意外未等来对方。
她耐下性子等候于踏跺下,约莫经过了一刻,须发花白的掌事出来,一张沟壑丛生的面孔上满是歉意,毕恭毕敬回话:“郎君公务缠身,无暇见公主。”
“那真是不巧了。”李小六深表失望。
“公主!”掌事一语又唤住将欲告辞的她,“郎君有话让老奴传予公主。”
李小六转身:“甚麽话?”
掌事举袖拭汗,仿佛四顾为难。
良久,老者方硬着头皮道:“郎君言,他绝非公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还请公主早日回长安罢,那里自有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