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簪缨问鼎txt > 月映青简一(第1页)

月映青简一(第1页)

月映青简(一)

正当周缨欲设法探听前朝消息时,十二月初,祝淮来找她时不经意间提起此事:“殿下虽受傅半月有馀,少师人选却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前朝推举文书盈几,後廷也被动得很,要准备的章程还多着呢。”

“不知前朝的官员们属意谁?”

“杜太傅德高望重,又曾为帝师,本是不二之选,可惜近年无心朝堂之事,纵有衆人推举,圣上与娘娘兴许还有别的考虑,故而一直未下旨意。”

周缨默然不语。

“倒有一人,或能担此位。”见周缨目露疑惑,祝淮挑明道,“政事堂那位崔侍郎。”

“崔侍郎?”

“崔侍郎先帝时曾任刑部右侍郎,後获罪罢官,近来起复,改授户部左侍郎,并获准入政事堂议事。此人乃杜太傅高徒,虽出身士族,但未受恩荫,反以科举入仕,学识过人,素有才名,如今又简在帝心,除杜太傅外,或为上选。”

原来非但不曾降职,竟还一步登天入政事堂了。

周缨本心摇摇如悬旌,此番平定下来,这日上值之时,甚有闲心地折了一枝绿萼梅带往明德殿,取素陶粗釉瓶置于讲官案上,为略显枯燥的课堂添上一份寒香。

齐延素来稳重,除课业外与周缨交谈不多,今日一进殿却连看了几眼,奇道:“这是哪里来的?这时节竟已有绿萼梅了。”

周缨回说:“永遇门外东侧的夹道里有一株,听宫人说今年花开得比往年要早上大半月,现下已零星地冒了几枝,殿下若喜欢,课後我再折几枝送到景和宫去。”

“好,那就劳烦周女史了。”

齐延年幼,虽位尊,但仍客气相待,周缨自然不敢受,正说话间,一阵雅淡的雪松柏子清香从外间传至鼻尖,周缨猛然擡眼,果见那道熟悉的身影已然进殿。

阔别一月多,他似乎比先前憔悴了些许,周身似有风尘之意,入得殿中,齐延起身相迎:“听闻崔少师昨日方从宁州返回,一路辛苦。”

“殿下久等,此趟差事办得久,拖累了殿下的功课,还望恕罪。”

两人寒暄一番,齐延受过君礼,再向崔述行师礼,而後崔述才将一本线装成册的书籍交给周缨,命其展书。

“按先前议定的规程,四书经义由诸侍讲学士为殿下讲授,臣只为殿下授实录一门课。实录所载,帝命丶政事丶赏罚丶灾祥,巨细靡遗。

“殿下今习先朝诏令奏对,明辨刑赏之度,洞悉征伐之略,以鉴兴衰之由,察得失之故,正储贰之本,立治国之基。殿下治学,当以我朝《太祖实录》为始,以观前代之兴替,明当世之枢机。”

齐延年方九岁,本还不到读实录的年纪,周缨快速阅过手中书简,方知崔述提前下了不少功夫,摘取之段多选自浅显易懂的《训诫》《圣谕》篇,并不过分晦涩,况齐延早慧,若用心研读,亦能明理。

今日所讲乃太祖开国之初的旧事,年已久远,然齐延听得极认真,周缨此前虽也读史,却未系统习过本朝实录,遂将全副心思放在听讲记录上,比齐延还要全神贯注上几分,全然不曾多看故人一眼。

窗外风拂枝叶,明德殿内寒意日盛,周缨手微微发僵,写字不大灵活,偶然留意到一道落在书简上的目光,她低头觑了眼自个儿这依旧长进不大的字,讪讪擡眼去瞧大案後的崔述。

那人却已收回视线,温声命人将她近前的这扇窗关严实,而後慢条斯理地继续往下讲,声线醇和,仿若春日午後,溪流潺潺。

周缨一时有些神思恍惚,眼神虚虚落在瓶中那枝绿萼梅上。

那枝绿萼梅正轻柔地舒展着枝叶,直将清冷幽淡的香气送至鼻尖,令她思绪飘远。

再回神时,已见崔述轻阖书页,同齐延道:“日後此课,每三日进一讲,殿下若有想听的内容,也可派人知会臣,臣好提前准备。殿下聪慧,若勤思勉学,不日当有大成。”

二人告过别,齐延请崔述先行一步,自个儿仍端坐于书案後凝神细思。

周缨候在一侧,半晌过後,方听他问:“方才崔少师所授武清侯之案例,我有些不懂,劳周女史将笔记借我一阅。”

周缨将书页翻至该处,上载“帝忧其劳,着解武清侯提督京营禁军戎政,授金紫光禄大夫。”

她批注的是:“帝外示优容,实内惮其势,乃收其营务,改授散职,以杜专擅之渐。”

齐延阅过,叹道:“制权臣以安社稷,实历代之难事也。”

又将周缨今日所着一一细阅过,赞道:“周女史今日之批注较前些时日又更为精炼,然不失详实。”遂又与周缨探讨了几道诏令,不觉间日已西沉。

殿中光线晦暗,已在屏风後侍立良久的祝淮正要唤宫人上前掌灯,却被章容擡手止住。

二人移至偏殿,章容问道:“这展书官是何身份?”

章容入主景和宫後,命女官谒君与中宫皆称臣。

祝淮按制回道:“是尚仪局本次新擢入宫的女史,臣见她还算伶俐,又出身普通,好学勤勉,做事也格外仔细,适宜此职,故调其来此。”

“这些时日的记注我都看了,确实还算用心。”章容略想了一想,又说,“殿下善思讷言,今日却见殿下愿意多同她交谈几句,多留至此时辰,很是难得。我倒想着,如此敏学好思之人,又新入宫,想来还算干净,若尚仪局中暂无要事非她不可,可令她专事侍读一职,随侍殿下左右,日後殿下开府,亦可随迁至东宫六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