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簪缨问鼎txt > 长风欲起一(第2页)

长风欲起一(第2页)

李长定显也是吃准了主审官的心思,接着辩道:“况三司已经查验过漕运勘合,更当明白,工部交付漕运的确是三万五千石粮。二月初十,漕船于真定县境内遇骤雨侧翻九艘,打捞未果,损三千六百石粮。二月十六日,漕船抵通宁河工所,向仓场移交工粮三万零八百七十四石。三方盖印勘合丶漕运日志丶沿途水驿登记册以及当日所有漕运船夫证词皆可为证。御史台要污工部贪墨,实为无稽之谈,诸位都是我朝股肱之臣,定有明鉴之能,必不会偏听偏信,被一面之词所误。”

堂审又一次陷入僵局,徐涣再次啓声:“三轮堂审,久无进展,薛侍郎仍不刑讯寻突破口,是在等待什麽?是畏惧董尚书之威,还是在待户部再次拨粮,漕船再次沉没?”

“徐相教训得是。”薛向略一拱手,掷签命行杖刑。

不出二十杖,李长定这文弱书生已然晕厥过去,堂审不得不中止。

“刑求五品官员至此,刑部此举实是斯文扫地!”董弘霍然起身,先一步拂袖而去。

堂审既歇,衆官员皆陆续离去。

崔述并未急着走,待围在徐涣身侧寒暄的官员都散了,才起身往外,同徐涣拱手道礼:“徐相希望严惩此事?”

徐涣反问道:“你不希望如此?”

崔述默然不语。

徐涣面容沉重,叹道:“你心中在想什麽,瞒不过我。此已是历朝积弊,顺宗朝後期尤甚,此次不查,便是默认昭宁年间亦要维持此定例,数十年下来,又是多少民脂民膏。然而不只工部,这是所有部曹的通病,若一击不胜,衆部必然视挑事者为眼中钉,往後朝中路可就难行了。”

崔述称是:“多谢徐相提点。”

“我能提点你什麽,这些道理你又不是不懂,可你偏是个执拗的性子。”徐涣轻轻在他肩上拍了拍,语重心长地劝道,“身在此位,没有一个决定是轻易做下的,你要想清楚。”

又提起另一事:“说来,小女下月生辰将至。”

“徐公厚爱,本不当辞。”崔述换了私下称呼,“但徐公亦清楚,前路难行,圣上态度未明,实是风险重重,万不敢祸及令嫒。”

徐涣一笑:“也好。先前你虽为朝堂新秀,又有崔家门庭做後盾,但还不算太过招眼,成姻亲之好并不会起太大波澜。如今你受圣上看重,这般年纪便获准入政事堂,倒是我徐家不敢高攀了。”

“徐公此言折煞我,只是如今两家若再结姻亲,私下易被非议,万不敢辱徐公官声清誉。”崔述再拜致歉。

徐涣一笑置之,先行离去。

崔述正要提步,却听役吏来请:“崔少师留步,薛侍郎有事想请教。”

再入刑部内署,却已是客,衆人皆待他客客气气,薛向迟来盏茶功夫,歉然道:“实是怕李长定那弱书生死在狱里,不得不赶紧交代延医问药,故耽误了些功夫,还望崔少师见谅。”

崔述开门见山:“薛侍郎为何故意中止今日鞫谳?我在刑部待过两年,堂审之时,为获证词,役班会令犯者痛不欲生,却绝不会不到二十杖便将人打昏过去,显是获堂官授意方敢如此。”

“断逃不过崔少师火眼金睛。”薛向道,“下官有惑未解,刑讯无益,但碍于朝臣皆在,不敢徇私,故出此下策。”

“薛侍郎乃永定侯府长子,出身高贵,官途亨通,自从调迁入刑部以来,听闻做事颇有些雷霆手段,私底下被刑部小官戏称作鹰吏,怎今日会惧区区一个工部尚书?”

薛向不屑道:“我如何会惧一介老匹夫?我敢放狂言在此,即便今日堂下受审之人是你崔少师甚或徐相,既落到我手里,该打的板子我也一下不会少。”

崔述没忍住笑了一声。

薛向这才道:“今日暂停鞫谳,请崔少师留步,实是因为此案难断,想请崔少师相助。”

说着捧出一沓卷宗,同崔述道:“行船漂没近一成,实是巨大损耗,然确如李长定所言,无论是漕运勘合还是漕运日志,乃至真定县报案记录,皆可证明此言不虚,确因沉船漂没三千六百石粮。”

“凡有贪墨,至少应当有贪墨之物存世,然百般查访,却无一丝踪迹,若非真湮没在了漕河里,这三千六百石粮,装船尚需九艘,难道还能长了翅膀凭空消失了不成?”

薛向手抚在卷宗上,鹰隼般的目光逼视着崔述:“除非问题出在崔少师所辖的户部。若当初户部拨粮,本就不足三万五千石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