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簪缨问鼎txt > 莺时惊变五(第2页)

莺时惊变五(第2页)

齐应愣了片刻,方笑道:“你二人的供词倒相去甚远。”

崔述没有追问,只是接道:“蒲柳之姿,遭逢家变,沦为孤女,叫人不忍,为报其恩,臣与其同行入京。陛下可还记得,臣返京後,曾搬过一次宅院,便是因替其延医,险些被致仁查到。”

“难怪那时让你就随我居于潜邸方便议事,你明明身无牵挂,却再三推拒,给平日往来添了不少麻烦,原是有佳人在侧。”齐应恍然大悟。

崔述默认,又说:“但臣不久便将她送回家中,由家母代为照料。後陛下御极,臣搬回府中时,她已投名报考女官文试,算来并未相处太久,绝非臣有意送她入宫。其入宫後的去处,臣更无半分打点,能入景和宫做事,是她有幸得中宫青睐。”

“你果然知道朕在意什麽。”

“储君年幼,陛下无非担心有人在殿下身边安插别有用心之人。但一来,臣为殿下师,若要带坏殿下,何须费这功夫,四五载光阴,良木亦堪朽。陛下数年未更换太子少师人选,便是信任臣之品格,既如此,便不会担忧臣做这种事。二来,殿下虽为储君,但既未监国,又不能左右陛下心思,臣监视殿下有何意义?”

齐应嘴角含笑:“倒难得见你说这麽多话,连为自己辩上两句都懒怠,却肯为一女子解释如此多。句句不求情,却句句是开脱和保全。”

“如实禀告而已。”

齐应手掂着那两本抄获来的书册,道:“你这人尊师重道,老师毕生之心血,肯将原稿交予她来整理,必是信任至极,恐怕不是简单的‘旧识’二字可以概括罢?”

夜风送来铜铃脆响,其间混着一丝“天下太平”的女声,顺着宫道悠然飘至此间,落入耳中。

崔述身形一僵,凝身细听,那声音果然渐次近了,仔细听来,已有一丝轻微的嘶哑。

齐应明白过来,道:“欺上瞒下,实属大不敬,皇後不过略施小惩。”

“皇後素来宽厚,能惹得皇後动怒至此,恐臣方才没有猜错,应是有人以监视或教唆之名诬告我二人,此实乃无稽之谈。自她入宫以来,品性与行事,陛下虽不清楚,但皇後与殿下皆看在眼里,是非论断,二位心中应当有数。”

齐应接过内侍奉来的药茶,浅呷了一口,没有接话。

崔述默然垂下眼,认真回答他方才的问题:“确非‘旧识’二字可以概括。”

“臣心悦于她,珍之丶重之丶爱之,断不敢陷其于险。”

齐应愕然擡眸。

“即便当真有不臣之心,臣也绝不会选中她,来为此大逆不道之事。”崔述不曾理会方才那话带给御座上的人的震惊,只自顾自地接道。

齐应复又垂下眼,再扫了一眼周缨这耗费心血所誊录的卷册,吩咐道:“寻到那提铃者,命其免罚,不必过来谢恩,只让宫正司转告皇後便罢。”

内侍领命而去,循声追出半里开外,方见着那提铃之人。

孟夏之夜仍带几分寒气,白日里的宫装便显单薄,周缨手上凉得浸人,然仪态仍旧端方,一丝不茍地受领责罚,即便宫正司派来监刑的司正只是远远缀在後面,并不曾有意苛刻为难。

内侍传达上谕,周缨侧头往明光殿内看去,见灯火通明,忽有所感,问道:“可需前往面圣谢恩?”

“陛下正召崔相,不便相见,特命无需谢恩,请回罢。”

周缨沉沉地望向大殿,一时连手中的铜铃都忘记放下。

内侍辞过周缨,返回殿中复命,崔述叩谢:“谢陛下恩典。”

“去镣,赐座。”

崔述谢恩落座,内侍奉上热茶,崔述接过,寒凉的手慢慢恢复了些许温度。

“你若早些坦诚,皇後也不必罚她。”

“皇後用人,所图不过清白与才学而已。若早知她与臣为旧识,即便臣无二心,皇後也许会加以关照,但绝不会用她。她有自己要走的路,不能因我而废其志。”

“你既不愿皇後知晓你二人关系,因何又将此物呈交给我?”齐应指着一旁几案上的那只文竹书盒,“若我生疑细查,恐怕一早便查出是她之笔墨了。”

“但陛下不曾细查。”崔述道,“臣将此物交予陛下,另有其意,与她无涉。再者,臣能断定,陛下心思皆系国事,若非有人蓄意诬告,并不会留意到她。”

齐应执起方才那本参劾奏疏,话锋一转:“说说吧,此六条,你虽懒怠,但总要驳一驳,我才好叫人代笔,以堵朝中那帮人的嘴。”

“一条,昭宁元年,清账肃贪之时,庆丹安抚使魏明成确实来拜会过臣,望臣勿深究兵部贪赃事,以免反而加重军饷被稽留克扣之状,令边关将士衣食无着。臣未受其贿,反将陛下先前赏赐相赠,给将士添冬衣。彼时魏明成虽已任满,但仍自请回庆丹戍边,陛下可遣三法司前往查证。”

“二条,绥宁县事,臣在狱中,密探司书信不达,确不知情,暂无可辩。”

“三丶四条,改吏制军制,废恩荫世袭,严明吏考,不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