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名伶刘喜奎简介 > 第五十章 两派的约定(第1页)

第五十章 两派的约定(第1页)

第五十章:两派的约定

武北第二次出现在博物馆巷口时,湘江镇刚下过一场枇杷雨。青石板上落满了淡黄色的花瓣,被晨露浸得发软,踩上去像踩着块化开的蜜。他的斗笠边缘还沾着长虫山的雾气,三个随行的牧灵人背着竹篓,篓里露出半截桃木剑,剑鞘上刻着的“茅”字符咒在阳光下泛着浅金——是茅山派赠予的,用来加固山墓的结界。“文海小子,借你家枇杷叶用用。”武北的声音比上次洪亮,带着股松快的调子。他摘下斗笠时,赵文海发现他左眉骨的月牙疤淡了些,像是被山墓的晨露洗过,“山墓的尸脉清得差不多了,掌门让我来送个信。”小黑蛇从赵文海的袖管里窜出来,对着竹篓里的桃木剑“嘶嘶”叫了两声。剑鞘上的符咒突然亮起微光,与蛇鳞的磷光産生共鸣,在花瓣上投下交错的光影。武北的目光在蛇身上顿了顿,突然笑了:“青儿以前也养过条黑蛇,说‘蛇比人靠谱,不会背信弃义’。”赵文海关上博物馆大门时,指尖碰到门环上的铜锈。那枚玄铁令牌还挂在门内侧,令牌背面的山海墓地图在晨光里若隐若现,山墓的红点已经淡成浅粉,海墓的空缺处却多了道浅浅的绿痕——是黑水河入海口的方向,和上次驱瘴粉布袋里的纸条标记一致。“进来说吧。”他往书房走时,闻到武北身上的味道变了——除了山墓的泥土味,还多了些艾草的清香,“是用还魂草和艾草熏过?”“你爹的法子。”武北摸着腰间的令牌,竹篓里的桃木剑轻轻颤动,“他在《十二位风水秘术》里写‘山墓潮气重,用长虫山的艾草熏棺,能防尸毒回潮’。我们在聚灵殿的地砖下,果然挖到了半筐晒干的艾草,是你爹当年埋下的。”书房的紫檀木桌上,那本《十二位风水秘术》还摊开在“血毒辨识”章,赵文海补写的字迹旁,枇杷花的朱砂蕊被晨露浸得发亮。武北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过,突然停在“茅山符咒可辅助净化”这句批注上:“你娘的道袍碎片,我们就是按这个线索找到的。”他从竹篓里取出个油纸包,解开时发出“簌簌”的轻响。里面…

武北第二次出现在博物馆巷口时,湘江镇刚下过一场枇杷雨。青石板上落满了淡黄色的花瓣,被晨露浸得发软,踩上去像踩着块化开的蜜。他的斗笠边缘还沾着长虫山的雾气,三个随行的牧灵人背着竹篓,篓里露出半截桃木剑,剑鞘上刻着的“茅”字符咒在阳光下泛着浅金——是茅山派赠予的,用来加固山墓的结界。

“文海小子,借你家枇杷叶用用。”武北的声音比上次洪亮,带着股松快的调子。他摘下斗笠时,赵文海发现他左眉骨的月牙疤淡了些,像是被山墓的晨露洗过,“山墓的尸脉清得差不多了,掌门让我来送个信。”

小黑蛇从赵文海的袖管里窜出来,对着竹篓里的桃木剑“嘶嘶”叫了两声。剑鞘上的符咒突然亮起微光,与蛇鳞的磷光産生共鸣,在花瓣上投下交错的光影。武北的目光在蛇身上顿了顿,突然笑了:“青儿以前也养过条黑蛇,说‘蛇比人靠谱,不会背信弃义’。”

赵文海关上博物馆大门时,指尖碰到门环上的铜锈。那枚玄铁令牌还挂在门内侧,令牌背面的山海墓地图在晨光里若隐若现,山墓的红点已经淡成浅粉,海墓的空缺处却多了道浅浅的绿痕——是黑水河入海口的方向,和上次驱瘴粉布袋里的纸条标记一致。

“进来说吧。”他往书房走时,闻到武北身上的味道变了——除了山墓的泥土味,还多了些艾草的清香,“是用还魂草和艾草熏过?”

“你爹的法子。”武北摸着腰间的令牌,竹篓里的桃木剑轻轻颤动,“他在《十二位风水秘术》里写‘山墓潮气重,用长虫山的艾草熏棺,能防尸毒回潮’。我们在聚灵殿的地砖下,果然挖到了半筐晒干的艾草,是你爹当年埋下的。”

书房的紫檀木桌上,那本《十二位风水秘术》还摊开在“血毒辨识”章,赵文海补写的字迹旁,枇杷花的朱砂蕊被晨露浸得发亮。武北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过,突然停在“茅山符咒可辅助净化”这句批注上:“你娘的道袍碎片,我们就是按这个线索找到的。”

他从竹篓里取出个油纸包,解开时发出“簌簌”的轻响。里面是块淡紫色的绸缎,边缘已经腐朽,却能看到上面绣着的符咒——是茅山派的“净身符”,针脚细密,在符咒的末端还绣着个小小的“漓”字,用的是殷家特有的朱砂,与母亲玉佩上的纹路同源。

“在山墓主棺旁的淤泥里找到的。”武北的指尖抚过“漓”字,声音低沉了些,“符咒下面还压着根桃木簪,簪头刻着‘茅’字,和牛爱花那支一模一样——你娘当年确实学过茅山术,还是牛爱花奶奶亲传的。”

赵文海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突然想起母亲腐尸在海墓说的“我吞了它”,想起她掌心的绿汁能中和血毒——原来那不是单纯的血脉之力,是茅山术的净化之力与殷家血脉的压制力,在她体内形成了完美的循环,这才让她能与血毒共生二十五年。

“难怪她能净化血毒。”他的指尖捏着道袍碎片,绸缎的纤维里还沾着点枇杷花蜜的甜香,“是茅山术的净化,加上殷家血脉的压制,两种力量缺一不可。”

武北突然从竹篓里拿出个陶罐,放在书桌上。罐口的软木塞一打开,就飘出股熟悉的味道——是山墓聚灵殿的青铜鼎香,混着淡淡的还魂草气息。“这是从主棺旁的香炉里刮的香灰,能感应尸脉。”他倒出些香灰在掌心,香灰遇到空气,竟凝成个小小的山形,“山墓的活俑都成了普通尸骨,香灰不会再变颜色了。”

赵文海看着香灰在他掌心慢慢散开,突然想起父亲信里的话:“守的不是墓,是念想。”他转身从博古架上取下个青瓷瓶,里面装着海墓的淤泥,是母亲腐尸消散的地方:“海墓的水粽子也沉了,这淤泥里的血毒,用还魂草汁泡过三次,已经能养花了。”

两人站在枇杷树下交换信物时,花瓣刚好落在陶罐和青瓷瓶上。武北的山墓香灰与赵文海的海墓淤泥,在晨光里泛着相似的微光,像两颗被岁月打磨过的星辰。

“以後山墓归我们守。”武北的手指在玄铁令牌上摩挲,令牌背面的山海墓地图,山墓的位置已经用朱砂填满,“牧灵人会轮流在聚灵殿值守,每月初一用香灰检测尸脉,有异动就摇响铜铃。”

他将令牌举到赵文海面前,令牌的“守”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令牌你留着。海墓要是有动静,就用它敲三下长虫山的望夫石,石缝里的铜铃能传到山墓,我们半个时辰就能到。”

赵文海接过令牌时,指腹被边缘的磨损硌了下。那里的纹路和武青木牌的缺口依旧严丝合缝,像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提醒着他们守护的代价。他转身从厨房端来个陶罐,里面是新酿的枇杷蜜,蜜面上还浮着层金黄的泡沫:“这是漓……我母亲最爱喝的。”

他用竹勺舀了些蜜在武北的茶杯里,蜜液顺着勺壁往下淌,在杯底凝成朵小小的枇杷花。“她总说‘枇杷蜜能中和尸气’,每次父亲从山墓回来,她都会冲杯蜜水。”茶杯的边缘有个细小的缺口,是母亲当年不小心摔的,却被父亲用金箔补得严丝合缝,像在守护这份温柔。

武北喝了口蜜水,喉结滚动着,突然放下茶杯,对着枇杷树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三个牧灵人也跟着鞠躬,斗笠的边缘几乎碰到青石板:“替我们谢谢殷漓前辈。山墓的香灰里,我们闻到了还魂草的味道,是她净化了最後残留的尸毒。”

赵文海的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母亲腐尸在海墓化作的绿点,想起父亲信里的“种棵枇杷树”,突然明白所谓“两派的约定”,从来不是冰冷的协议,是带着前人的守护,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

武北离开时,把那罐香灰留在了书房。“香灰里混了还魂草的粉末,能当墨用。”他指着《十二位风水秘术》的空白页,“以後记尸脉变化,用这个写,能镇纸。”三个牧灵人背着竹篓往巷口走,竹篓里的桃木剑偶尔碰撞,发出“叮叮”的轻响,像在和博物馆告别。

赵文海站在枇杷树下,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长虫山的方向。武北的斗笠边缘还沾着片枇杷花瓣,像带着湘江镇的印记。他低头看了看掌心的玄铁令牌,令牌背面的海墓空缺处,绿痕又深了些,像有什麽东西正在靠近。

回到书房时,小黑蛇正趴在香灰罐旁打盹,尾巴扫过罐口,香灰被扬起细尘,在空中凝成个小小的符咒——是母亲道袍上的“净身符”,与牛爱花留下的《阴阳眼用法》封面上的符咒一模一样。

赵文海突然想起牛爱花临走时说的“夺灵人馀党在湘西”。他将玄铁令牌挂在密室门口,与父亲的《十二位风水秘术》并排,令牌的“守”字刚好对着书页上的“茅山符咒”批注,像在确认某种联系。

夕阳落在书桌上时,香灰罐里的粉末突然泛起微光。赵文海用指尖沾了点香灰,在《十二位风水秘术》的最後一页写下:“山墓安,海墓宁,两派共守,念想永存。”字迹旁边,他画了半朵枇杷花,另一半的位置空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