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想要再说些什么,但这时一名侍卫进入大殿内,将一份军报递到了杨笑的手里。
杨笑打开军报,看过里面的内容后又把它交给众人传阅了一遍。众人看过军报上的内容后,无不面色一变。
原来是狄戎族人已经分出一部分人马往岫阳府而去。现今,狄戎族人跟潘族人的中间就隔着一个岫阳府,一旦岫阳府被拿下,二者便可合兵一处,到时候横扫关西平原将不再是难事。那时,两面夹击之下大散关不攻自破,西梁城深陷重围,孤立无援,整个西梁境就全完了。
杨笑把军报往桌上一丢:“好了,不要再说了。敌人的动作比我们要快,立刻按计划行事。”
众将闻言,立时抱拳道:“遵命!”
…………。
砾谷关外。
台阶山内还是金秋时节,而台阶山外却早已草木枯黄。蔚蓝的天空和苍黄的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片无边的蔚蓝和苍黄中,一支队伍正缓缓的前行着。他们赶着一辆辆牛车和一群群牛羊,目的地是天际边的群山峻岭。
这些人从千里之外而来,一路上风餐露宿,走到这里早已人畜皆乏。
队伍里最年轻的是一个约么四五十岁的中年汉子。汉子手搭凉棚看了看天边的太阳,那太阳低低的挂在天边,就像烧红的铁块一样通红耀眼,但明明红的耀眼的太阳照在身上却并不能让人感到温暖,相反的,随着红日西下,气温却越的冷了起来。
走了一整天的路,早已人困马乏,又冷又饿。那汉子喊了一声:“长老,就在这儿歇一歇吧,反正明天也到不了。”
一个正在牛车上打盹的老者闻言看了一眼天边,又扭头看了看地平线上的夕阳,点头道:“也好。”
老者说着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指着前面的一处地方说道:“就在那里歇一晚吧,多少还能避一点风。”
很快,一行人就在一道土梁下停了下来。土梁并不大,只有一房高,二十来丈长,看样子行雨季节的时候土梁下边应该还会形成一个浅浅的小池塘。这里背风向阳,是一个过夜的好地方。
“都手脚麻利点,赶在天黑前把牛羊圈好,把火生起来。”
老者下车后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一边说着一边向身后的小土梁上走去。其余的人则忙着把牛羊赶在一处,把牛车圈成一圈挡在外面,然后就是生火造饭。
等众人忙活完,饭也热好之后,那老者才从土坡上一步一步的慢慢走下来。
刚在火堆旁坐下,身旁的汉子就把热好的稀饭和一包肉松递了过来。老者接过来后一边吃一边慢条斯理的说道:“这周围我都看过了,没什么不妥当的,明天再赶一天路,后天中午前后应该就能到了。”
有人附和道:“长老看过的那肯定稳妥了。”
那老者喝了口稀饭后又说道:“等把这些牛羊还有粮食都送到了,咱们部落要缴纳的那一份也就缴清了,到时候大家都回去也算是能安心过个年了。”
这时有人说道:“哪能安心呐!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句话让众人全都陷入了沉默。
老者抬眼看了下身边的族人。他们这些人里最年轻的也快五十了,部落里的年轻人全都被拉去打仗了,就只剩下他们这些老头子还要一趟一趟的把家里的粮食和牛羊送到打仗的地方。这个年又怎么能过得好呢?
“不是说有神人相助吗?孩子们应该会没事的吧?”过了一会儿,有人打破了这份沉默。
“可我怎么听说青铜峡的战事进展的并不顺利?”有人说道。
“不会吧?不是说在神人的帮助下,西梁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吗?”
“我也听说了,好像是被一个叫大散关的地方给挡住了。还死了好些人呢。”
“你听谁说的?”
“就是上次那个……。”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最近听到的战事。
“都别说了,快睡吧,明天还要接着赶路呢。”老者吃完饭后,打断了众人的议论声。然后找了个合适的地方,躺下后又叮嘱道:“在这里说一说就行了啊,到了别处,一句话也不许多说。”
众人都答应着。然后便收拾了一下,躺下休息了。
很快便响起了鼾声。
虽说身子骨还算硬朗。但毕竟是年过七十的人了,这一路走来,也是又累又困。见众人都睡着后,老者也终于抵挡不住困意,嘟囔了一句:“天知道这该死的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后便也进入了梦乡。
……上了年纪的人睡眠就比较浅。睡到半夜里,老者忽然听到身边的牛羊有动静。他猛地睁开眼睛,仔细的听了听周围的声音,在呼呼的寒风中似乎是有什么东西正在黑暗中靠近这边。他赶紧招呼起族人:“起来起来,快起来,都别睡了,有东西。”
被惊醒的众人立刻警惕了起来。
“是狼吗?”有人问道。
“不知道,听动静不像。”有人回答。
“不会是西梁军吧?”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怎么可能?西将军怎么会到这里来?”有人反驳道。
等他们引燃火把的时候才看清楚,周围已经被密密麻麻的西梁骑兵给包围了。
很快,一众狄戎族人便被五花大绑的丢在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