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随手指了指外面,道:“你可知道,这些大臣之中,哪几位是有女儿的?”
童小言眼神微微一闪,迅疾便明白了常乐的意思。能够成为新帝的心腹。自然不会是蠢笨之人。
当下,他便为常乐一一介绍起来。
“新任礼部侍郎,家中一女,年方二八,听说极为美貌端庄。”
“工部侍郎,有一幼妹。生的窈窕多姿。”
“林将军家中也有两女,也是貌美如花,据说还是双胞胎。容貌秉性都一般无二,是京城极为耀眼的一对姐妹花。”
“啊,还有梁大人,王大人,丁将军……”
童小言如数家珍。一一说出这些家里有待嫁女的大臣的名字和身份,末了微笑道:“说来也巧。这会儿反对声最大的也正是这几位大人。”
常乐看他一眼,会心一笑,随即摆摆手。
“行啦,太极殿是前朝议政之所,本宫乃是内妃,不宜久留,等皇上下朝,你跟皇上说本宫来过就是。”
童小言应道:“是。”
常乐也不再多说什么,带着红璃等人便离去。
童小言目送她们一行人出去,再听前面大臣们潮水一般的反对声,便不再如此前一般觉得严重了。
这些大臣们,懂得什么,皇上和贵妃娘娘早就有默契了!
“娘娘,咱们怎么办?”
隐没于太极殿配殿一隅,银心向傅月环发出了询问。
这些大臣真是太可恶了,皇上一个月来来不了淑妃娘娘这一次,他们居然还撺掇着什么选秀充实内宫。现在只有一个顾常乐,淑妃娘娘尚且如此受冷落,再多几个女人,皇上岂不要把淑妃娘娘扔到脑后去。
可是另一方面,银心和金珠又觉得,也许内宫多几个女人,也能打击打击顾贵妃的气焰呢。男人总归是喜新厌旧的,有新人分走贵妃的恩宠,总归也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傅月环微微皱着眉头,也正在思索。
朝臣们请议充实内宫,她其实也有所心理准备,毕竟这是历届皇帝登基之后都会做的一件事。她的心思,正如银心和金珠猜测的一般,反感期待交杂。
她得好好想想,也许这也是她的一个机会。
而相比于傅月环的犹豫不决,常乐却是干脆利落就有了决断。
一回到丹阳宫,她便一连发出了几道指令。
第一,是让小铃铛准备出行事宜,她要出宫前往清平山,看望太皇太后和太上皇。
第二,是让红璃策划一个官员内眷的名单,名单的要求有如此这般的几项。
第三,是让喜鹊整理一份账簿,账簿的要求也是如此这般的几点。
第四,是传话尚宫局和尚仪局,将大庸开国太祖皇帝立下的一部《大庸律典》搬到丹阳宫,贵妃娘娘有大用。
发布完这些命令,常乐像个浑身都燃烧着斗志的拳击手一样,将紧握的右拳砸在左手手心上。
困难和阻碍都已经出现,这次的敌人是整个官员集团,这个集团的强大是怎样高估都不为过的,连皇帝有时候都不得不屈服于这个集团的意志。所以,想要说服他们,她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万全准备。
要做内宫独一人,就必须堂堂正正,既然要战,就毕其功于一役,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154、清平山之行
庸京城最近又多了一个新鲜话题。
皇上居然不肯选秀纳妃,只保持现在两个妃嫔的内宫编制。皇帝自己不想要多多的女人,大臣们却不肯答应,搬出各种理由,非要皇帝广纳美女不可。
然后不仅大臣们不肯,连宗室勋贵们也都加入到反对的行列中来。
天子脚下,首善之都,庸京城的百姓历来是离皇室和朝堂最近的,比起地方上百姓对皇权和官员的敬畏,庸京人民显然要见多识广宠辱不惊得多。这些天,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都是关于这件事。
有说皇帝不会享福的。
有说大臣们多管闲事的。
也有猜测宫里的两位娘娘是不是国色天香到惨绝人寰,将皇上迷得五迷三道,竟不想纳别的女人的。
当然还有更多的流言,是说贵妃娘娘狐媚惑主,不肯让皇帝纳妃。这种论调是最有市场的,尤其庸京城中的宗室勋贵,对这一点最为认同,只差明着骂顾常乐是红颜祸水了。
只是却不知,为什么倒没人提起另一位淑妃娘娘。
大庸的婚姻制度,并没有限定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女人,当然也更没有提倡男人娶妻纳妾多多益善。事实上,户婚律上面明文规定,一夫只能一妻。正如中国古时历朝历代的律法一样,对于正妻其实都是有规定的,所谓三妻四妾,其实有两妻并不是正室,而是侧室或者平妻,平妻虽然受法律保护,但地位跟正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古到今,论到“妻”,历朝历代都是一夫一妻制。
至于妾。那就没有限制数目了。
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男子,总是会有一些妾室的,连同正妻在内,两三个算正常,四五个算富裕,七八个的倒是已经算比较多了。
而人们印象中,似乎皇帝就应该比普通男人拥有更加多的女人。
新皇帝却对拥有两个女人就满足了,这自然让人好奇。
不过百姓们对于官员请议天子广纳后宫,却并没有一致的态度。赞同和否定的都有。本来么,皇帝讨几个老婆,跟普通老百姓一文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流言随风转换。渐渐的,所有的舆论都开始指向了丹阳宫中的贵妃顾常乐。似乎人人都认定,就是顾贵妃给皇帝灌了迷魂汤,想要专宠六宫,才会让皇帝说出不再纳妃的大不违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