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隋唐演义之后是什么 > 第131章 杨坚篡位(第10页)

第131章 杨坚篡位(第10页)

砾石变成瑜瑾,莨莠化为芝兰。

曩之扇俗搅时,骇耳秽目,今悉不闻不见,莫余敢侮。

《易》曰:‘圣人作而万物睹’,斯之谓乎!”

大意如下:

庄子说“大块劳我以生”

,说的真对,我活了半辈子,终于体味到其中含义,所以写这篇《劳生论》。

我罢官归家,有朋友造访,对我说:“人是万物之灵,而阁下又是九世贵族,有才华,懂礼仪,进退有余,我真羡慕呀!”

我笑了,对朋友说:“人生下来活着就是痛苦,还不如不生下来呢。

从小学习礼仪规矩,长大了又要受到各种人情世故的约束,不能做自己,不能逍遥翱翔于江湖之中,忧愁劳苦不得清闲。

为何?有才能却被愚蠢小吏嫉妒。

我博学强知、口若悬河,不得不内敛,不踏入官场,因为有臧仓、靳尚这样的小人。

我在北齐的时候,政治黑暗,官场那些人唯利是图、追腥逐臭,残害忠良。

后周末年,虽然也有无道昏君,搞得人心惶惶,但毕竟还是可以挽回,还是小场面。

现在隋朝建立,繁荣昌盛,海晏河清,卞随务光都应后悔隐居。

我有幸生在盛世,我还是选择了隐居,和朝云明月为伴,聊聊庄稼干干农活,喝酒唱歌,这是乡下人的快乐。

你或许是羡慕我这方面吧?”

朋友说:“你的想法我知道了,但我也想了解下其他人的经历和想法,再谈谈呗。”

我回答说:“万事万物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事亦然,一想到这一点,我就心酸流泪。

人生百年,白驹过隙,穷通荣辱都不值一提。

但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大多人心浮气躁。

在家里的时候人面兽心,不孝不义;在外面阿谀奉承,厚颜无耻。

这样的风气由来已久,现在更加严重。

天没亮就有人去权贵家里送礼,天黑了还停不下来,胁肩谄笑,直不起腰,个个丑态百出,极尽谄媚。

等到邓通、梁冀这样的权贵倒台,新的权贵又诞生了,之前求官买官的人,又来了。

这些都是衣冠士族,干着无耻的勾当,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天天高谈阔论,表里不一,身心疲劳却不自知。

我就不和他们同流合污,心若死灰,不慕名利,虚心寡欲以告别劳苦。

怎么解决呢?希望有圣明的‘真人’出来治理天下,返璞归真,让有能力的大臣施行文教,彰显国威,任贤举能,让那些势利小人无处藏身。

到时候,砾石变成美玉,稂莠变成芝兰,社会风气好了,天下太平。

这就是‘圣人作而万物睹’的意思吧!”

卢思道通过自己和朋友的对话,表达对北周、北齐官场那些世家大族的不良风气的批判,毫无避讳,尽管他自己也出身豪门望族。

最后,卢思道阐明了政治理想,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圣人身上,希望海晏河清。

卢思道的《劳生论》,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腐朽官场、达官显贵的批判,批判力度几乎是前无古人的,所以,钱钟书先生说这文章是魏晋南北朝的压卷之作。

庾信、颜之推二人读罢,久久不能平静,被卢思道的洞察力、批判力深深折服,自愧不如。

“读了《劳生论》才知道,我等写的不过是个人的悲惨命运,而卢子行写的是天下人的命运!”

庾信感慨着。

“是呀,子行的大作超越了个人喜乐,痛批世人丑恶嘴脸,令我等汗颜;《劳生论》观察深刻,必将超越时代,流芳百世,再下佩服!”

颜之推慎重地向卢思道鞠躬致敬。

三人的奇怪举动,引来了杨坚的目光,杨坚便上前问话。

庾信急忙行礼,答话道:“陛下,我等在拜读卢子行的大作《周齐兴亡论》,因此有所感悟。”

姜还是老的辣,庾信知道,《劳生论》太过尖锐,这种言论是不能让皇帝看到的,否则大家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才推荐了《周齐兴亡论》。

“哦,是么?快给朕说说!”

于是,卢思道便把《周齐兴亡论》呈给杨坚,杨坚阅后赞不绝口,又传阅众人。

《周齐兴亡论》虽然思想深度不如《劳生论》,但符合主流价值观,而且体系化,有理有据,在当时也找不到第二个与之比肩的作品,所以,此文一出,卢思道名冠一时。

只有庾信、颜之推及卢思道本人才明白,《劳生论》才是不朽之作。

本次宴会既是庆功宴,也是对周、齐的批判大会,因此很成功,杨坚取得了预期效果。

4斩草除根

接下来的问题是处理前任小皇帝宇文阐。

十九日,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食邑五千户,为隋朝宾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