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京中春寒七日花开
二十年前,长安城。
依旧是春日里淅淅沥沥的小雨,有道是一场春雨一场暖,但冬春之交的小雨落下来,更让人切身体会的是“春寒料峭”四个字。
那时榻月刚从剑南来到长安,没有落脚的地方,也是在这个时候,她躲进了一个小亭子下面避雨。
亭子旁边有梨花和红色的山间野樱,这种樱花常见于剑南的山间,对环境挑剔得很,据说人养不活,只有野生的。
但榻月此时不想去思考这株樱花是人养的还是野生的,她只知道若是这场雨结束她还没找到地方歇脚,洗个热水澡,那就得病一场。
恰这时,亭子前面的门开了,一个少年探头望了望,旋即回屋拿了雨伞出来。
“姑娘,要进来避雨麽?”少年声音出奇地好听,像是清泉濯玉的温润,又像是陶瓷出窑的叮咛。
榻月看了看眼前人,摇摇头。
少年笑:“可你已经到我家里了。”
榻月不可置信地回头看着後面竹林的那堵矮墙,那居然算是这户人家的界限。
“来吧。”少年再次邀请到。
榻月这才动身了,面对少年提供的姜茶,榻月解开了手腕上的红绳,那里串着一个绿松石,当作回礼,道:“谢谢你。”
少年没有接过那串手链,而是笑道:“先认识一下吧,我叫苏舜钦。”
“榻月。”榻月擡头看着他。
少年笑笑,道:“你刚来长安,没地方落脚麽?”
榻月点点头。
“正好我缺一个朋友,我给你一顿饭吃,你做我的朋友,如何?”苏舜钦道。
榻月点点头,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不需要我做别的麽?”
苏舜钦想了想:“你要是过意不去,也可以替我洒扫院子。”
榻月答应了。
“我在排的新戏里,缺一个女角儿,你可以做我的女角儿麽?”苏舜钦又问。
榻月摇头:“我不会唱戏。”
“我可以教你。”苏舜钦道,“很简单的,就和水边唱曲儿一样。”
榻月于是答应了,这件事姑且算是两人的相遇。
後来榻月和苏舜钦一起住在听水楼。
榻月後来才知道,苏舜钦彼时已经小有名气,
见过苏舜钦的人都说,那是个天上谪仙,人间难得一见的美少年。长安的女孩们把他传得神乎其神,说他目若秋波流转,音如山风颂歌,身段美妙,天下一绝。
还有传言,苏舜钦在路上走着,只是回头看了一眼,就有女孩为他那一眼忘了看路,撞了路边的摊贩,搞得街上鸡飞狗跳。
故也有这样的说法:“苏卿一顾,花忘归路。”
原本这里的“花”代指的是长安姑娘,谁知道渐渐又传成了:苏舜钦站在花下,那原本要谢了的花忘了掉落,平白多开了几日。
这其中多少错处,难以细纠。只是苏舜钦的确鲜少以真面目示人,但又喜欢在春日花开的时候邂逅女孩子们。
见过他的女孩们都说,那是一张惊世骇俗的脸,是一个温润如玉的人。
总而言之,她们恨不得把天底下最好的词都加给他。
---
听水楼门外有一棵玉兰树,春日刚刚回暖,玉兰就迫不及待地结了花苞。第二日清晨起来,花苞的绿壳就退下,变成小小的白色花苞。第三日,花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