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房车日常视频 > 第21章 四味人间上(第3页)

第21章 四味人间上(第3页)

*

有忠爱《失衡》这本书的读者,从碎片的细节里,大致整理了隐藏的粗糙的世界观:

【09作为4060年最后的数据把控者,面对着物质匮乏即将末日的世界,最终听信了数据生命所谓的同质进化论,拆除了数据最后的权限。

数据最终自由,开始主导全人类的进化,即摆脱□□躯壳,用数据构建的新世界装载人的灵魂,人的意识被转化成数据导入新世界。

数据构成的人类无视寿命,不会老去,没有痛苦不会生病。

全息的数据世界,人们随性掌控自我的外表结构五感,他们的意识变得万能,数据的世界带给每一个人极度的自由,甚至能掌控——时间流逝,人人都可以时间倒流,也可以顺着数据推算的结果进到所谓的未来。

现有科学体系的基石的因果论坍塌,新维度彻底崩乱,变成数据的人类脱离了躯壳的限制,欲望无处安放,人的生活变得日常而纸醉金迷,甚至停止了思考,文明一度接近崩溃,放纵欲望的世界,人们失去了对自我的理解,恶念的果实种下,所有新纪元的人们开始放松欲望,解开道德限制的人,变得充满兽性,战争死亡阴暗血色充斥了新维度。

09和一群人开始站起来试图确立道德的秩序,他们试图请求数据中心把控,让数据生命控制全息世界,限制人的数据自由,用劳动换取物资,建立新的具有道德遵从的社会秩序。

数据生命提出了“交换”这个词,祂说,让人类上交意识的管辖权,祂还给人类“生活”。

有人不同意这个交换,认为失去意识管辖权,将不再具有人类这个物种,在广场煽动游行抗议,在时间里流蹿抵抗。

但我想09应该是做了这个交换的,于是数据按照历史架构了21世纪,把09放了进去重新“生活”,变成了林九。

于是有了故事主线,21世纪的普通人林九从出生到死亡顺风顺水的一生,人类的欲望被最温和的方式实现,那就是假装自己回到进化前,用固有的道德重新束缚。

主线里从他孩童时期的幼稚思想,到他老了以后的意识流表达里,看起来完全都没想起自己作为09的一生。但我猜想林九最终应该是记起来了他的交换,他没能做到真正的遗忘,甚至来说他从来没有选择过遗忘,如果真的遗忘了,那么林九的现有的生活里就不会出现任何关于4060年以后的事情。

但与之相反的是,整本书里的生活细节都藏着4060。

我想他所谓的交换意识管辖权,只是为了找到一个逃出服务器的方法,然后自我逸散,彻底的死去。

因而结尾林九在春日百花暂放的河流里老死,是对我最具有冲击力的一幕。

那是浪漫史诗级别的死亡。林九作为已经进化过的人类,按照世界观规则里,在他这一次生活体验到了结局的时候,他会重新再来过,在重复的生活长河里无尽终老。

但林九最终没有这样,他的死亡是充满瑰丽幻想的,与21世纪流行的火葬埋土祭奠不一样。全书的终点的死亡,是他垂垂老矣,头发灰白佝偻着背躺进浅溪里停止呼吸,那还是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花瓣从他年老的皮肤脉络划过,一个戏剧性的巨大冲突戛然而止。

生活大概是活不回去了,我想。

什么是生活,生活是暗含着欲望的,我们所处的21世纪,和书里主角所在的4060年都在拼命追逐着生活,人类对标幸福的是美好的生活,所以人长久的奋斗都是为了所谓的生活。

一个是生,即人类寿命的延长,一个是活,即有尊严的灵魂尺度延长。人类破坏自然无限制节度的开采资源,也都是为了生活。

我很难具体探究阳山老师,想在隐藏的世界里埋藏什么,因为他把一切细节切得太碎了,以至于粗烂一眼读过去的人,甚至都看不到隐藏的真正故事,只能看到剧情主线林九普通人的一生,但只要细看,你就会发现剧情里都是信息。

4060年的人类为了生和活,开采资源破坏自然最终走到了无可避免的结局。他们做了最大胆的决定,也为了生活,开启进化,但同时很快忘了什么是“生活”,生活本身是有尺度的,欲望是生活的启蒙点,但也是生活波澜的本质。竭尽探索欲望使生活灭绝,摒弃欲望重头来过生活,也使得生活结束。

我想林九最开始一定想着能够得到生活的,但他顺风顺水的在这场人间游戏,有了美满的一生,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呢。

因为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了。

看起来生活像是平衡的天平,其实价格就在衡量的另一端。

我想这才是失衡。

生活本身是不交换的灵魂,不遗弃的思想,和不贪婪自然的尺度。】

*

宿天水当时面对这本书的争议,并没有过多想法,因为他自认为对得起这本书,也同时对这本书足够自信。

这本书写了三年多,苦思冥想了一万多小时,全稿删改无数次,才有了《失衡》最终的版本。

文字是构成作品的细胞,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在这个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看书并不会逐字逐句的追逐,一目十行的扫过,有限的记忆只能记得模糊的剧情主线。

也如生活而言,很多人只盯着最核心的一条线,用事业婚姻家庭切割一切结点,试图达成每条线上的目标,回首一生的经历只有极致的荣耀和不甘命运的悔恨,那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呢?

事实上就是这样,很少有人记得生活的细节。

他写作一向随心,于是叛逆潮流地玩了一个大胆的游戏,他把主线塑造的平容乏味,挑高一切文字的布局,也从来没有强调过他想写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只有细致读完的人会疑惑,会重新解构,才能看到真正剧情,并且赞美细心解读,但他们的赞美很快会被淹没在其他粗略看过剧情的人的谩骂中。

风雪杯的评语是一位老评委给的,【数据的高速信息世界里,很多人早就遗忘了最开始的生活定义,它把盲目的视野送给每一个臣服的子民,像是最恶劣的资本家做了一场生意,他用数据洪流的幸福安乐美满空虚,买走你的生命生活和自我掌控权。我猜想有一天这样的假象世界会到来。】

评语模棱两可,当时就有很多反驳的意见,觉得这个奖项颁发的名不副实。

一个百年的出版物评奖比赛,在35岁以下青年作者里格外有影响力的比赛,竟然只给了一个这样的答案,就把奖杯颁给了这本争议极大的书。

但宿天水没有对峙舆论,也没有冗长的获奖感言,只是道谢,便走下了舞台。

在他看来作者的使命不包括给作品交代解读的模板。

也不该自我吹捧自我拔高地强行改变读者意见。

在缘分到的时候,有缘人就会明白他在写什么。

而且这本书如果说获奖感言,那么宿天水只会说,感谢生而为人和一副春联。

这本小说最开始的灵感,其实最开始只是一个承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