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唐胡女浮沉录 青溪客免费阅读 > 第42章 42天宝十五载元日(第1页)

第42章 42天宝十五载元日(第1页)

第42章(42)天宝十五载元日

瓣纹银碗里盛着五只馄饨,热腾腾的,面皮莹洁白亮,所裹的馅子亦各各不同。崔妃取过了银碗,亲手递到李俶面前:“你吃一碗馄饨罢……我看你从昨夜到今日,在宫中都没吃什麽吃食。”

李俶取下了头上的进贤冠,但尚未脱掉那身属于郡王的朝服。他微微前倾身体,手肘靠在凭几上,透出几分倦极的漠然。红烛光里,绛纱单衣色泽深艳,那一种漠然,似乎也就越发漠然。

崔妃便要示意宫人将碗取走,忽又止住动作,仍旧轻声道:“昨夜守岁的时候你就没吃,何况今日还有大朝会,累了罢新年宫中事多,你吃一些,不要耗劳身体。”

李俶摇着头,嗅到沉香和檀木的气味。那是他的衣衫上传来的。宫中除日守岁,依例燃烧沉香檀香,他们在宫中待了一日一夜,衣上香馥已深。这是他所熟悉的香气,他在这种香气中长大。这是宫廷的气味,也是新年的气味。然而他突然烦躁起来,用力扯下了单衣,丢给宫人:“开窗!”宫人觑了觑崔妃,趋至窗前,推开窗扇。一股冷风旋了进来,挟着阶前梅花的冷香,室内的暖意和沉檀气息一时俱为之一洗。崔妃打了个寒噤,继而皱起了眉。方才那样温柔存问的姿态,原就不是她所习惯的,况她自己也累了一个昼夜。困乏之际,她自也没什麽好的声气:“你做什麽”

李俶半闭着眼睛,细辨梅香,没有回答。银灯的光焰在风中不住摇摆,影子投在案头的碗沿,跳成一朵朵舒卷的花。

“是因为我姨母劝阻陛下不要亲征麽”崔妃看不得他这副懒得与她说话的样子,索性单刀直入。

她知道他想上阵杀敌。她也知道,陛下亲征,阿翁身为太子全权监国。于阿翁和他而言,都是再好不过的事。她也尽力了啊,她劝了阿娘和姨母,叫她们不要插手。但她们到底听了从舅的话,冒死劝止陛下:阿娘和姨母怕陛下一旦亲征,她们就要受制于阿翁了。她们求得哀切,陛下大约也不是当真有意亲征,便不去了。

然後,半月以来,他再也没有笑过。可她又能怎麽样阿娘姓杨,姨母姓杨,从舅姓杨,她却是李家妇。杨家的事,她管得了麽

李俶张了张嘴。他想解释:不是因为这个——他只是,只是忽然受不了了。

他受不了那种香气了。

他生于开元十四年。自记事以来的几乎每一个除夜与元日,宫中的仪礼都是一样的。除夜的殿中,丝竹管弦之声终夜不绝,灯烛高照,皇帝与官员们一同守岁,共饮柏酒,殿内和庭中爇烧沉香,热气丶亮光和暖香冲出梁栋,上接云天……每一次守岁之後,他的衣衫和肉体都染透了沉香和檀木的气味。然後,迎着东方的彩霞和初升的曙日,他们又要依照次序,走入正殿,开始每年最为隆重的一次朝会——元日的大朝会。

可是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叛贼已经到了潼关!潼关啊!宫中和城里处处人心不安,岁末官员们的冬集未能按例举办。至于他的皇帝祖父,也显然更老了,更疲惫了。一成不变的,好像只有除夜的沉香气味——可是,凭什麽呢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了的时候,它的不变并不能令他稍稍安心,而只是显得十分虚僞,使他厌恶极了。

但他无法解释这些。他自己也没有想清楚。于是他平静道:“你就当是这样罢。”

崔妃反而说不出话了。她接过一件裘衣穿上:“倘使能让你做你想做的事……我也愿意衔土请命的。”

她的贵妃姨母口里衔着土石,在陛下面前以性命相求,使陛下放下了亲征的念头。如果她那麽做可以收效,那她也愿意为李俶哀恳任何人。

李俶思及贵妃的行止,便觉得焦躁,当即冷笑:“哪怕将土石咽下去,也不见得就会死。”

崔妃看他一眼,裹紧裘衣,起身走了出去。李俶微觉後悔,却没多说,只对宫人道:“撤下去。”一指面前的几案。几案上,那碗馄饨已冷透了。

“又没写好。”狸奴瞪视着纸上的字迹,伸手就要把纸团起来扔掉,又硬生生顿住了。这里是佛寺,她可不能做浪费纸张的事。

她将自己写的那张纸甩到一边,拿起她所临摹的那张来看。那张纸上的书体工稳雅正,筋骨遒逸,走的是虞世南的路子,写的则是鲍照家信中的一段: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

她败在了“岩泽气通”的“岩”字上。这个字她再怎麽用心写,最後落在纸上的,总是老鸦般厚重的一大团墨迹。如果说有什麽进益,也无非从老鸦变成小鸦罢了。她盘坐在案边,托着下巴,信手在纸上的空白处写下几行大字,边写边唱:“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

她唱着歌,忽听门外有人轻咳。相熟的小沙弥隔着门道:“檀越,杨处士来了。”

狸奴直起身,未着袜子就跳了起来,奔过去打开门,又是笑又是责备:“不是叫你这几天都不要——”

夕阳斜斜照进房舍,立在夕照中的人却不是杨炎,而是他的父亲。他才一瞥见狸奴的脚,立即转过脸。

狸奴不知杨炎的父亲为何来寻她,迅快退回室内,穿了袜子,又抿了抿鬓发,迎到门口:“杨……公请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