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由于城中流民越来越多,很多原本平静度日的庶民在粮价和动乱两重冲击下,迅速变成了流民,街头插着草标卖身的男女和被丢弃在庵堂前的弃婴顿时多了不少。
和庐江不同。
庐江由南方九州精心设计,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展示给北方看的一幅美妙画卷,所以朝廷的采风使还有馀力潜入,扎根设置庙宇丶慈幼堂等,非但能安抚民心,还能救济穷困。
宜城不行。
这里是南方全然掌控的地盘,朝廷没有馀力在这里做更多,自然也没有什麽成气候的慈幼堂之类。
街边有许多饿的面黄肌瘦的孩童,看着还未成人,十分可怜老实,但实际打起交道来,就会发现他们早已抱起团来,分为数个团体,甚至各自划分了领地,偷抢劫骗无所不为,比那些成年的乞丐还要麻烦。
景昭就被他们堵住打劫过一次,她撂倒了为首的两个大孩子,其馀人一哄而散。
景昭对此,唯有无言。
那些孩子身上固然有极坏的一面,可若是不这样做,他们无力谋生,又争不过成年的乞丐,只怕早就饿死了。
想要给些钱,又不能贸然开这个头。
城中太乱,他们拿了钱也无法安定下来,多半是挥霍之後又重操旧业,说不定还会盯上景昭,一次次出门时有许多眼睛盯着,做事也足够麻烦。
于是景昭出门时留意几次,挑中了其中一个团体。
这个团体里不止有女孩儿,还有几个年幼孱弱的幼儿。景昭见过两次,发现这些幼儿虽然孱弱,但在乞丐群里,能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有些乞丐帮派往往会弄来一些孩子,将他们的手脚弄断丶眼睛弄瞎,带在身边乞讨,企盼唤起人们的同情心,讨来更多钱。
景昭就给了他们一把钱,要他们分作三五队,每天换陌生面孔去梧桐巷子外面盯梢,有情况及时汇报,即使没有情况,每日还能再得一把钱。
反正她换了粗布麻衣,遮住头脸,这些孩子即使出卖她,也没什麽威胁。
把盯梢梧桐巷子的任务分出去,馀下的事苏惠带着积素完成,景昭就在街边瞎逛,逛了几日,倒将过节的东西采买齐了。
这一日梧桐巷子那边传来喜报。
有一辆驴车趁着清晨天没亮驶入院子里,不久又离开。盯梢的那三个孩子很机灵,女孩抱着一个幼儿继续在不远处乞讨,男孩则跟上驴车。
驴车最後没入人群中,不见了。
但梧桐巷子里那间旧宅,一整天都没有人进去过。
直到天色快黑了,景昭路过他们的据点城隍庙,顺便听取汇报,才得知这一点。
听说还有两个孩子在那里盯着,景昭又给了他们一大把钱,自己在路边买了个小推车,假装若无其事地从巷子外路过。
不需苏惠,她自己就能凭着刑部轮转的经验确定,驴车车辙有了轻微变化,进去的两道更深些,出来的却轻微些。
那辆驴车送了人进去。
第二天,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驶入宅子,很快离去。
这一次苏惠亲自跟上。
那辆车途中倒手四次,进了消金坊,再没出来。
到了这一步,衆人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消金坊便是掳掠的最後一环。
那些被掳来的人送进了消金坊,为什麽没有出来?
。
八月十三,客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本地名门李家大房少夫人,带着三十名侍女,抄着钢刀,气势汹汹杀进了客栈後的小院。
中午太热,大家都在午睡,忽然听见院後传来惊天动地的巨响,全都披头散发冲了出来。
穆嫔连外衫的带子都没系,以为流民冲进来了,拽住景昭就要跑,结果发现是李少夫人的陪嫁丫鬟抄刀砍烂了後面那间小院的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