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皇太妃是皇上的什么人 > 第94章 行路难三 他们一起策过马丶聊过天(第2页)

第94章 行路难三 他们一起策过马丶聊过天(第2页)

想到这里,顾白便准备再坚定地说几句,下一刻,肩背被人一按。

顾白察觉到裴令之的意思,话到嘴边又生生忍下,朝着顾嘉一点头,便准备带人离开。

然而他的话虽然没有出口,不服的态度也没有表露,顾嘉却没有打算让他这样轻易的离开。

“站住。”顾嘉喝道。

不止顾白面色不佳,裴令之帷帽下的眉梢也悄然沉落。

他越过下首顾嘉趾高气昂的脸,看向书架旁负手站着的那道身影,感觉好生尴尬。

相处这麽久,即使只是普通同行者,总归有些默契。

何况……那并不只是简单的同行。

他们一起策过马丶聊过天丶杀过人,在深夜的星空下对谈,在官道的尘土中并辔,在江心的夜色里拥吻……这段路程,又怎麽能算普通?

这段关系,又怎麽只算同行?

裴令之不需要看见景昭的脸,已经可以想象出她的表情,那种似笑非笑,仿佛在看耍猴般的表情。

她当然不会把顾嘉当成一回事。

她连王悦都能说杀就杀,区区一个籍籍无名的顾嘉,在她眼里又算得了什麽?

裴令之觉得好生尴尬,仿佛家养的猴子突然发了疯,正在大街上到处上蹿下跳龇牙咧嘴。

真是好丢脸的一幅景象。

帷帽下,裴令之朱唇微啓,便要说些什麽话。

另一道声音从下方传来,是景昭。

“丹阳顾氏诗书传家,名望非凡,顾大郎出言留客,想必是有所指教,正巧,我也想请教,当年顾大家在东都着述《三诗传》,上卷集三家诗之精华,下卷剖析《毛诗序》。请问关于《毛诗序》的篇章中,对于大小序的褒贬,顾大郎以为如何?”

什麽乱七八糟的。

顾嘉一口气噎在了喉咙里。

他是顾晋龄的嫡长孙,别的可以不会,至少要对祖父的着述有些了解,自然听过这卷文章。

可是《三诗传》集鲁丶齐丶韩三家诗之精华,祖父耗竭心血写出来,却未能完本,身体便支撑不住,驾鹤西去。

顾家一代不如一代,论起家传经典,没人敢与祖父相较,自然无人动笔狗尾续貂。

一本未完成的着述,顾家自然不会把它拿出去,这些年来除了姑母生前取走了一份抄本,馀下的都放在顾家书房里。

想到这里,顾嘉脸色忽然一白。

是了!

那些未完成的篇目,并非没有外人看过。姑母手里那一份留在了裴家,还有祖父生前交游广阔,书信往来,据说也与南方许多名士交流过。不提别的,只说《齐诗》《鲁诗》均非顾家家学,祖父必定向他人借过典籍阅看,写出来的着述肯定也与他人一一分享过。

能与祖父互通书信,交换家学者,身份来历又会差到哪里去?

不要说什麽胡言乱语。

《三诗传》以三诗为名,只有亲眼看过的那些人才知道,顾晋龄花费大量笔墨,对《毛诗》的大小序做出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褒贬。

能戳中下卷尽是《毛诗序》这一点,便不可能是什麽胡言乱语。

顾嘉神色微变,意识到自己可能得罪身份地位相当或相近的人,却又碍于面子,不愿说些软话,一时间进退两难。

景昭上下打量他一番,讶然道:“顾大郎不会没读过你祖父的着述吧!”

“……”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别的也就罢了,没写完的文章,顾嘉当然也不会很用心。

读倒是读过。

问题在于,读过和记得是两回事。

过目不忘,又不是谁都有的本事。

顾嘉很尴尬。

依着他的性格,此刻便要发火,哪管什麽顾白与否。

但他能嚣张到今日,自然不是个全然蠢货,该柔软的时候,身段一样可以非常柔软。

比如在他那个排行第七的表弟面前,他谄媚的就像一条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