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皇太妃是皇上的什么人 >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还朝(第1页)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还朝(第1页)

第102章第一百零二章还朝

一场秋雨一场寒。

最後一场秋雨落尽,冬天到来。

整座京城表面平静地度过了大半个建元十年,水底下那些涌动的浪潮不会轻易被百姓们查知,太後的死终究还是悬在所有人心里的一道忌讳,即使大着胆子热闹,也不敢过分。

但第一场冬雪落下之前,气氛终于发生了改变。

谈国公犁庭扫xue,大败荆狄,这个消息由于对南方的行动,从初春到如今足足压了大半年。而今,这个消息不需要再掩藏,迅速风一般地吹遍了北方十二州。

人人欣喜若狂,人人奔走相告。

街头巷尾间,尽是狂喜的民衆。

许多人家自发将压箱底的红绸取了出来,甚至有新婚的小夫妻裁了盖头挂在家门口。

城北刘大户一扫往日吝啬,打开仓库将今年的存粮全都取了出来,又拿出大笔银子,在家门口开起流水席来。

道观寺庙里更是人山人海,城外坟头旁站满了人,哭声震天,祭拜着僞朝之乱中死去的亲人们。

当年荆狄慕容氏南下,以极为残暴的手段控制北方十二州,遭遇血洗的又何止名门豪族,简直堪称家家皆哭人人带孝。

女郎会被糟践,幼童会被摔死,老弱干脆一刀杀了,壮年男子稍有举动便可能被扣上意图谋反的帽子,凡是荆狄所过之处,或是早早没了性命丶或是被掳掠为仆,或是勉强保全性命,却又要在苛捐杂税下艰难喘息。

说是血海深仇,并不为过。

皇帝诛尽慕容氏,固然使得北方十二州百姓心底仇恨稍解,却不能尽数抚平五年来无尽的梦魇与恐惧。

而今大军凯旋,荆狄授首,北境残馀异族望风而逃,边境大患终于消失。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北方百姓们怎能不欢呼雀跃,怎能不潸然泪下?

谈国公坐在马背上,看着路边夹道欢迎的京城百姓,听着耳畔震耳欲聋的敬仰呼声,神色和蔼地向百姓们挥挥手。

他的骏马异常雄壮,他的身躯仍然高大,坐在马背上就像个巨人,仿佛身体里涌动着无穷力量。

但他慈霭的面容又削弱了杀气,使得他看上去显得平易近人了些。

路旁百姓们看着这位传奇名将,心底生出无尽钦佩敬仰,很多人甚至涌出泪水,透过朦胧泪眼执着地望着谈国公,仿佛在看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谈国公说道,“圣上就是那座最高的山。”

自古光耀世间的名将,功勋越是耀眼,战绩越是瞩目,便越容易淬炼成一把双刃剑。

功高盖主以至招致君王疑忌的例子,史书上从来不缺。

按理来说,谈国公大败荆狄,立下的乃是不世之功。

他的功劳越大,对皇帝的威胁也就越重。当世人只称颂名将而忘记了御座上的皇帝,那就意味着其中一方必然会落得个凄惨身死的结局。

然而从边境回京,大军沿路皆是夹道相送的百姓,热泪盈眶地称颂将军声名时,皇帝的威严却从未被隐没。

会被臣子的不世之功掩去光彩的皇帝,多半平庸。

对于圣明的皇帝,臣子的功劳只会装点君主的声名,成为他们知人善任的最佳佐证。

没有人会忘记,十年前收复北方,诛灭荆狄慕容的主帅,是当今圣上。

他从不亲自出战,但战局的每一步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某种意义上,他端坐在帷帐里,便已经算尽了一切大势。

谈国公平静听着百姓们的呼喊,说道:“我不清楚南方的具体形势,但听说太女殿下亲临军中慰问之後,朝廷甚至未曾有一兵一卒渡河,南方局势便渐渐平息,可谓传檄而定。”

谈照微道:“我明白父亲的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