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皇太妃是皇上的什么人 >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身在漩涡之中的人是(第2页)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身在漩涡之中的人是(第2页)

薛丶梁二位丞相对视一眼,馀光瞟了瞟低头领命的柳希声,又看了看耷拉着眼皮的苏维桢,心领神会,一语不发,只随大流拜下去。

一出宫门,梁尚书便派随从回家去给楼夫人递了口信,等到晚间他归家时,楼夫人守在院门口,一见他便急急地问:“怎麽就要和离了?”

梁尚书先不答话,只重复道:“你表姐夫的事不要想了,让你表姐赶紧和离吧。”

楼夫人的表姐姓曾,过去在闺中感情极好,後来楼夫人高嫁梁家,曾娘子性情平和柔顺,家中担忧她出嫁受人欺辱,于是为她择了一个相貌俊秀丶书香门第的普通士子嫁了过去。

那士子仕途不很得意,好在有些家底,曾家又疼爱女儿,所以曾娘子出嫁後日子过得一直不错,夫妻感情不说情深义重,也算举案齐眉。

前些时候,曾娘子突然哭哭啼啼地写信给表妹,说自己的夫婿被抓了,现下危在旦夕,偏生连探望都不许,求楼夫人帮忙。

于是楼夫人将此事告知丈夫,让他想办法帮帮忙。

梁尚书一问,发现这位不幸被捕的表姐夫正是司州某县县令,因为卷进了大理寺寺丞卓业稷失踪案,被抓走至今还未释放。

与那些听风就是雨的普通官员不同,梁尚书位至尚书,加文华阁丞相衔,固然有家世助力,更多的还是靠脑子。

他压根没把这件事当成小事,卓业稷已经救回来了,温和光根本没有理由继续扣押朝廷命官,甚至徘徊在外未曾立刻归京——以他的阅历,立刻猜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甚至连卓业稷失踪都可能是假的!

梁尚书没忍心把话说死,只含蓄地对妻子道:“现在劝你表姐析産别居吧。”

析産别居比和离说出去好听,还能给曾娘子保住一份财産。更重要的是,倘若真有那麽万分之一的机会,曾娘子的夫婿没事,他们还能继续过日子。

梁尚书非常佩服自己,竟然能想出这麽一条中庸之道。

“现在析産别居是不行了,财産就别想了,他犯了大事,你表姐全身而退都困难——名声顶什麽用,立刻和离才是正经!”

楼夫人懵了:“不是,你倒是跟我说明白啊,要不然我自己还是一头雾水,怎麽劝她和离?”

只要不是机密政务,梁尚书不会瞒着妻子,于是一五一十将今天朝会上的事说给楼夫人听,末了道:“别的都好说,太女一提吏部待堂官和萃英司,我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所谓‘待堂官’,指的是头上顶着虚衔,等待分配实职的官员。有的是因为丁忧丶守孝,有的是名门子弟凭借父母得到荫官,有的是各地凭借德行丶才华丶家世举荐的荐官。

所谓‘萃英司’,建元二年设置,专门用来筛选拣拔才德出衆的女子。由于女子不能出仕的旧俗延续日久,这些被拣选出来的女子过往在家里接受的教导往往比兄弟要少,萃英司下又设置了萃英学,其目的是快速填补她们没能得到的那部分学问。

但无论待堂官,还是萃英司,以这种方式拣拔官员,本质上还是沿袭了过往千百年的选官制度,选出的人才绝大部分出身高门望族,说是以学问德行为标准倒也不错,问题在于家世贫寒的年轻男女,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标准覆盖的范围。

庶民要想在这套沿袭千百年的选官制度中崭露头角,除非天资聪颖生来夙慧,资质远胜常人,且运气极好,不被埋没。

——但这种天赋运气兼备的天才,普天之下又有几个?

梁尚书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现在的待堂官和萃英司女官十有八九出身官宦贵胄之家,天生便有依仗,只等着得到实职,大展拳脚。

那麽,像这样家世才学兼备的男女——很大一部分还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一旦占住了空出来的官位,难道会心甘情愿再交出来?

即使他们情愿,他们的父母也不可能情愿。

想也知道,三法司派出的巡按使节只要说某些地方官可能有问题,顷刻间就会有无数虎视眈眈的人加一把力,让那些官员把位置空出来给自己的儿女,并且还要确保他们再也没机会拿回自己的位置。

梁尚书为官多年,见惯大风大浪,此刻稍稍一想,便遥遥窥见了不久後的种种恶斗,心底不寒而栗。

到那一步,只怕各地都要洪水滔天,溺死无数官员。

一种诡谲的冰冷,沿着他的後脊悄悄爬了上来。

为官多年的经验使得他心底警意大作,以至于手足近乎冰冷,仿佛眼前已经呈现出了异常可怖的局面。

身在漩涡之中的人,是无法掌控洪水走向的。

这场风暴未必只限于京外各地,身处中央机枢丶朝廷部院的京官们,难道就能隔岸观火吗?

即使是官至尚书丶位列丞相,难道就能保证自己绝对可以置身事外,不沾麻烦吗?

梁尚书合上眼,长叹一口气。

他之前怎麽会忘了呢?

——这等高坐云端,把玩局势挑动物议,将百官作棋子,以朝局作棋盘,冷眼静观血流成河,再以雷霆之势连根拔起,杀得人头滚滚的作风,分明是御座上那位天子用惯了的手段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