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大声喝道,继续说道:“立刻叫邺儿过来,告诉他不能重审、不许重审,明白吗?”
说着,他剧烈地喘息着,双手更是无力支撑身体,再度倒了下去。
婉宁静静地看着他,没有采取行动。
“父皇,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过去的错误负责,我们也不例外。”
前世,她陷害忠良、敛财害命,最终落得死无葬身之地。
而太上皇,也是因她而死。
这一世,她不再害人,但太上皇的所作所为却是不争的事实。
“父皇,已经来不及阻止了。”
她看着太上皇愈发阴沉的脸,再次开口:“皇上已经开始审理大约两个时辰了,现在应该已有定论。”
听到这话,太上皇伸出颤抖的手,再次开口:“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你叫邺儿过来,马上……”
婉宁看着他,不禁苦笑。
“父皇,”婉宁声音平稳而坚定地说道,“往事不能追,但真相不容掩埋。李唯意大将军及其家族为我们大燕朝尽心尽力,却落得如此下场,若不为他们正名,我等又如何面对天下人?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闻言,太上皇的呼吸急促,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慌乱和恐慌。
他试图从床上挣扎起身,但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做太多激烈的动作。
他的目光转向殿外,似乎在寻求最后的帮助。
婉宁继续说道:“今日重审,是为了还原事实,让冤案得以昭雪。这不仅是对李家一个交代,也是对大燕朝律法的一次尊重。儿臣此后或许不在京城,但儿臣相信,大燕朝的江山社稷,需要的是清正廉明的治理,而非阴谋诡计。”
太上皇的身体颤抖着,他终于意识到婉宁的话中之意。
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有些无力:“你……你早已计划好了一切?”
那些人当然对李唯意做的,就是太上皇授意的。
当年,李唯意在西境屡立战功,战绩显赫,太上皇是怕他功高震主,危及自己的威名,所以默认了宣威将军等人将未开刃的兵器送去支援。
后来,西境落败,李唯意战死沙场,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死了。
仅仅只剩下几人。
曾为李家军千总的陆杨。
沦落为扶风县杀人疑犯的守备。
小斥候百晓生。
被平宣王监禁的副军师。
还有一心为李唯意鸣冤的前户部郎员外齐为之。
现如今,他们齐聚朝堂之上,为那起多年前的陈年旧案申辩。
哦,还有八年前那封至关重要的书信。
那是安成侯用来与她进行交换的物品。
回忆起她收到信件的那一刻,她曾仔细翻阅过李唯意的每一封书信,坚信它确实出自李唯意之手。
然而,在某一个夜晚,她发现了一些异常。
书信被巧妙地篡改了。
虽然字迹无疑是李唯意的,但它们却是从别处剪裁而来,逐个粘贴上去的。之后,还在其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纱,使得纸张看起来更为厚重,然而却难以察觉这并非出自李唯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