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步履之往晋江 > 第11章 18年夏修订版 部分重写她这一沉(第2页)

第11章 18年夏修订版 部分重写她这一沉(第2页)

里面的人物都用了化名,但在那几千字的描述间,男主人公化名外的其他人物特征非常明显,指向的是做了多年“雷锋”的人民教师步一聪。

民意浩浩荡荡,直抵步一聪的生活,于一瞬间让他领会何为世事无常,乾坤颠倒。

步蘅现在回忆步一聪,通常只回忆他那短暂如秋华的一辈子的前半部分。

前半生他为理想背井离乡,投身教育,他被人称为雷锋,栽桃种李无数。

後半部分她鲜少回忆,因为那几乎全是风雨如晦,纵然法院断他无罪。

**

後来的几十年,步蘅明白两个道理。

其一,舆论和法院断案所用方式不同。

法院断案,谁主张谁举证;舆论断案,先发声者占上风,被指责者要自证清白,证据摆出来,也会因不完美而被反复质疑,更会因太完美而被口诛笔伐。

其二,这世界上最让人深感无力的冤情,是这冤是由被煽动的正义感制造的。

*

当初步蘅进入传媒圈,跟了骆子儒,除了被骆子儒的笔锋吸引,还有很多原因。

骆子儒曾经问过步蘅。

——你为什麽做记者?

——为了争取话语权。

——那你不适合。

——为了教人说真话。

——那更不适合,这行不是测谎仪,更不是道德教习所。

——为了传递真相。

——呵,上世纪课本上的套话,还真信啊。

——因为我适合这个职业。

——你以为这是榫和卯,尺寸合适就能持久?

……

後来,得以进入α,骆子儒教她:“记者是一个记录者。感情丶喜好,可以有,但要藏。被人从镜头里你的面部表情和你的文字间读出这些东西,就会影响别人对你专业性的评价,会牵累你的当事人丶你的同行被人质疑。”

“轻易能被煽动的人,是很难获取别人信任的人。”

这话步蘅还没消化,骆子儒又道:“但是人就会有感情。撇开工作,有时候想骂人也不用忍,认可的人会维护你说你真性情,看你不顺眼的人你不挟带个人感情,他们也会骂你无职业操守。”

他说:“但你心里得有一杆秤,你要知道你说的是人话还是鬼话。每一次报道灾难丶恶性事件丶舆论焦点事件,你往前冲的时候要分得清什麽是出自良知的眼含热泪,什麽是为吃人血馒头癫狂的眼眶发红。”

“因为客观原因産生错误的认知,采集到错误的信息,被当事人欺骗将谎言扩散给大衆,这些都可以纠正,还能有脸去忏悔,去求得谅解;但心里有鬼不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颗黑心能被涮白,我不相信幡然悔悟这件事,那不存在。”

*

是否怀疑过?

步蘅在多年後,问过自己。

流言四起时,步一聪被迫离开学校时,他们住的土屋被人扔进数只死鸡时,她的课桌被人涂写大字时,有没有怀疑过步一聪?

没有,步蘅确定。

这是回想起那满地风雨如晦时,她唯一不遗憾的事。

在报道指出的那个步一聪“犯案”的时间段里,她正跟随他进山打野杏,给尼姑庵山脚下的老伯晒干用。

那个缺心眼,一辈子只教会她一件事:“与人为善”。

後来的年月间,有几件于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陈年冤案被翻案重审。

步蘅想,于那些在绝望和希望间无数次煎熬挣扎的家属们,他们最不後悔的事恐怕就是于滔天声浪中保持初心,相信自己的亲人清白,于艰难险巇间没有放弃求索,坚持讨要公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