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变革总是伴随着鲜血,但此刻各党派已经没有再内斗的决心,因为在这一年来,从共和派到立宪派,那些进激的人士早已被一个又一个送上断头台,断头台的鲜血早已深深浸透巴黎的泥土。
&esp;&esp;他们再经不起一点折腾。比起阴狠狡诈的卡罗纳先生和强迫征兵的拿破仑,路易十六这个温和的国王被衬托得更加让人喜爱。
&esp;&esp;至少这个国王并没有太多过错。
&esp;&esp;历史仿佛是个轮回,又回到巴黎最初的,好像这几年经历的变革不过是个笑话。
&esp;&esp;面对国王的上台,巴黎人们前几天还感慨一下拿破仑的不幸,但日子总要过去,也没有人记着那个被流放荒岛的英雄了。
&esp;&esp;历史虽然重演,但在这一年,黛玉早已成长许多,她发现,路易十六经常毫无忌惮向她求各方面的看法。
&esp;&esp;尤其是政治方面,她发现自己的父亲似乎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年幼无知的公主了。
&esp;&esp;
&esp;&esp;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敲响之际,迎来新的一年。
&esp;&esp;黛玉在巴黎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国王照例忙碌着国家的各种事物,当然国王也没有太多权力去决定国事。
&esp;&esp;都是共和派和立宪派讨论好后,再由国王做下最后的决定。
&esp;&esp;众人都知道在对战拿破仑的战役中,黛玉的指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先前灯泡推广和天花等事,各党派越发对黛玉另眼相看。
&esp;&esp;于是偶然有些国家的大事,他们也会略让黛玉帮忙谋划,让她略指点一二。
&esp;&esp;但也只仅限于略些这个范围。
&esp;&esp;这一日,有位商人进宫汇报,说是遥远的东方有位女孩要把盒子里的东西送给国王。
&esp;&esp;各党派都以为是商人的恶作剧,想命侍卫把他轰出去。
&esp;&esp;听见东方一词,国王又忍不住想起他自己的小女儿,虽然国王能保证她的女儿是欧洲人,但她的行为和容貌都带点东方的感觉。
&esp;&esp;或许她的女儿知道这盒子里面是什么,于是国王命商人把东西放下,让仆人送到黛玉的房间。
&esp;&esp;此时黛玉又在案前看书,自从日子稳定下来后,她就经常在房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很少出门。
&esp;&esp;黛玉本就喜欢清静,不喜热闹,因此王室以及上层社会的各种晚宴她都一并拒绝。
&esp;&esp;先前黛玉是因为迫不得已才要参加,但如今她成了个带点实权的法兰西王室公主,自然有底气去拒绝她不喜欢的舞会和晚宴。
&esp;&esp;因为日子安定,她和奥斯汀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当然黛玉仍没有向奥斯汀暴露自己的王室身份,她害怕奥斯汀是那种畏惧王权高位的人,若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怕许多事情都不会向她述说。
&esp;&esp;如果朋友之间小心翼翼,那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esp;&esp;现在的奥斯汀似乎有了心上人。
&esp;&esp;黛玉从她的信中优美的辞藻嗅出一丝恋爱的味道。
&esp;&esp;奥斯汀在信中问她,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esp;&esp;黛玉面带微笑摇摇头,在回信上说自己也不知道。
&esp;&esp;女仆轻轻敲响黛玉房间的门,她这从信中的内容回到现实,让下人进来。
&esp;&esp;只见女仆小心地捧着盒子,对黛玉说:“国王让一个下人把这东西交给公主殿下。”
&esp;&esp;黛玉没有回头,只是让女仆放在桌上。
&esp;&esp;女仆应下,略环顾四周的房间,发现这位公主似乎和另一个公主不一样。
&esp;&esp;房间里面的各种金银珠宝装饰都被黛玉撤下,换上从皇家温室带来的几株绿植,以及一些木质家具。
&esp;&esp;柜子上垒着满当当的书本,桌上经常铺开好几卷羊皮纸,偶尔会有几张看起来华贵无比的宣纸。
&esp;&esp;房间里原本的奢华气质多了一层别的房间未有的书卷气。
&esp;&esp;案上放着前几日歌德送来的第二部诗集,名字就叫《山海集》
&esp;&esp;这诗集的内容比上一部的风花雪月多了一些磅礴大气,但不变的仍是诗歌的风格,语言清丽雅致,让人口齿留香。
&esp;&esp;这本诗集再次热销整个巴黎,欧洲诗坛也慢慢注意到这个后来之秀的诗人。
&esp;&esp;席勒在日报上用一版的篇幅来赞美黛玉的诗词,说这诗歌远胜过那些所谓的皇家赞词以及贵族的无病呻吟。
&esp;&esp;已经有诗坛开始讨论这个笔名的真实性,有人说这笔名的背后是一名女子,但是没有人在意诗人的性别,他们只是想知道能写出这样的诗歌是个何等的人物。
&esp;&esp;安尼的身份藏得极其深,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esp;&esp;即使有心人努力想找到安尼这个人,但安尼从交稿到出版,从来没有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