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都搬上了车,今儿这自助火锅种类比较多,准备的过程也复杂些,因此尹遥决定跟着一道儿去,把一切打理妥当再回来。
她回屋换了身胡服,套上一双小皮靴,又改成了男子的发式,冷不丁一看还真以为是哪家的俊俏小郎君,惹得罗珊娜和七娘都凑到了侧屋,围着她瞧了又瞧。
尹遥扭头交代两人:“你们两个好好帮舅母洒扫,别让她一个人忙活,我一会儿就回来,要检查的哟!”
两人点头如啄米:“放心吧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儿干活。”
她交代好便出了门,结果在坐车的时候,几人却又犯了难。
许家兄弟丶陆之远丶尹遥四个人,许二郎赶车,车辕上还可以再坐一人,车厢里也可以坐两个人,本是正正好好的座位,但……
只见陆之远一脸为难:“这……某跟尹娘子两个人坐车厢里,怕是不大妥当吧。”
对面许大郎一脸不屑:“你怎地如此扭捏,不过半刻钟路程,一道儿坐了又能怎样?”
“那守默兄你坐?”
“……我不坐。”
两个人推来让去,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後还是尹遥嫌这俩书生罗里吧嗦丶没完没了,干脆直接跳上了车辕,把他俩轰到车厢里去了。
一路到了四门学,许大郎掀开车帘,朝看门的老翁道:“老丈,是我,我们要回院里取些物件,可否放行一二?”
今日是岁除,看门老翁都已散漫了八分,他原本已是昏昏欲睡,这会儿才睁开眼睛。
许敛和陆之远他认得,每日午时都会推着个板车进进出出,还会时不时给他递些银钱丶送点下酒菜之类的,既说是回去取东西,老翁便睁一眼闭一眼,任由他们把车赶进了学院。
在许大郎的指挥下,驴车直接停在了小食堂门外,几名男子留在外面,负责将东西从车厢里搬下来,尹遥则率先走进了小食堂。
现下不是饭点儿,除了尹遥外空无一人,她便缓缓打量起来。
这里虽然被叫做小食堂,但也有五丈见方,算下来两百多平的样子,足够留守的百馀生徒一同就餐了,而且空间还很大。
不同于坊间盛行的胡桌胡椅,此间摆的仍是长条形的局脚食桌,每张食桌能坐十馀人,吃饭时要跪坐于两侧,食物摆在中央桌面上。
见其他三人已将东西搬了进来,尹遥便指挥他们,将其中八张食桌凑在一堆儿,每四张摆成一排,这两排桌子便足以坐下八十个人。
去後厨中取来十六只小火炉,每张食桌上摆两个,里面填满木炭。再翻出小砂锅丶小陶瓮之类的炊具,一一洗净架在火炉上,再指挥三人将碗筷碟子一一摆好。
另拖三张食桌到另一侧一字摆开,取数个大汤碗放在桌上,碗底铺上一层干净的树叶,再将带来的食材按照种类一一摆进去,看着新鲜又美味。至于调料,则直接把竹筒的盖子打开,整齐地摆成两排,到时可以随意取用。
见她不过半个时辰,就已把这几十人的宴席布置妥当,许家兄弟和陆之远都一时回不过神儿来。
瞧见他们几个的傻样儿,尹遥笑了一声:“这才哪到哪,还没结束哪!”
只见她又从旁提起一个食篮,掀开後里面是一块块儿平首束腰,形状有些像银铤的粉红色糕饼,上面好像还刻着什麽字样儿。
许二郎瞧着有些眼熟:“三娘,这可是前些日子,你让我帮你刻的模子?”
尹遥点点头,用筷子将这些糕饼小心地夹到每个人的碟子边:“没错儿,这是我制的定胜糕,上面刻的是‘定胜’二字,如今春闱在即,给大夥儿取个好兆头。”
一听这话,许大郎轻哼一声,尹遥擡头瞪他:“哼什麽哼,你和陆郎君也有的,晚点儿我给你们送过去。”
听说自个儿也有份,许大郎方才舒坦了,“纡尊降贵”地伸出手:“我帮你分吧。”
尹遥倒是把手缩了回去没给他,这定胜糕是用糯米粉混了红曲粉,中间又包了豆沙馅儿,用模具定型後蒸制而成的,吃着很是松软香糯,不过夹的时候也很考验手艺,这许大郎笨手笨脚的,一不小心再给夹碎了,岂不可惜?
不过她干着活儿,其他三个人也不能闲着,尹遥又开始安排,让他们去把汤底盛到各个锅子里。今日共拉来了三个瓦罐,除了鸡汤丶菌子汤两种锅底外,还有一锅热饮子。
四门学的学子一向禁酒,即便是年节时分也不例外,有食无酒确是有些无趣儿,回想起来洛阳的路上,在潼关夜市喝过的杏酪浆,尹遥便也试着用甜杏仁儿丶米浆和饴糖熬了一锅,尝着很是香甜可口,便暂且凑数充作酒水罢。
把杏酪浆摆在调料竹筒旁边,又放了一支长柄的提子在侧,供人盛酪浆用。
尹遥环顾了一圈儿,满意地点头:嗯,井井有条,搞定收工!
刚走到门口,她便一拍脑门:不对,差点忘了一件顶顶重要的事儿。
赶忙折回去,从怀中掏出沓写好了字儿的纸条,一一贴在碗侧丶碟子旁丶竹筒上等各处显眼的地方,这才心满意足地扭头走了。
在场的其他三人,眼睁睁瞧着她这让人眼花缭乱的一通操作,互相看了看又都摊了摊手,完全摸不着头脑。
还是许大郎先反应过来,凑上去拿起其中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字体十分工整清秀,不过这内容嘛……
他颇有些无语地逐字念道:“沈记出品,糕饼,私房菜?”
门外又传来尹遥的声音:“你也多跟同窗宣传宣传,便说你那擅长厨艺的‘表妹’,最近在南市新开了食店,待春闱过後,欢迎大夥儿前往品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