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他乡遇顾栀鹿食酒 > 第23章 初到槐州(第2页)

第23章 初到槐州(第2页)

“我听闻,柳凭逸是谈公公的侄子,也是义子,他若要尽孝,难道是得到宫里来向谈公公晨昏定省?”赵籍是个经历,这次随着顾栀往槐州也只是个副职,所知道的并不比顾栀多,因此,当他得知柳凭逸和谈晋的关系後,只觉迷惑。

顾栀先前受过傅识的点拨,又靠自己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些情况,遂把自己知道的与赵籍说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柳生虽已过继到谈晋名下,但仍在亲父身边侍奉。

柳父单名一个“商”,虽是谈晋胞弟,但因从娘胎里带了病气出生,自幼便身体不好。谈晋未进宫时兄弟二人曾在槐州当地一码头当帮工,柳商身体孱弱,运货艰难,那日又下了雨,地上湿滑不堪。他背着货物时一个不慎重重摔倒,又叫货物压断了一双腿,此後就再未能站起来过,平日只能坐在四轮木车上。

谈晋进宫後,柳家的生活才稍有起色,柳商也托兄长的福娶妻生子。为了报恩,便将长子柳凭逸过继到谈晋名下。然而谈晋毕竟常年在燕都,伺候陛下身侧,因此柳凭逸平日依旧侍奉亲父亲母,更是亲自帮年事已高的父亲更换衣物丶褥子,毫无怨言。

槐州知府遂将柳凭逸的孝行向上奏报,待朝中派人下来核实後对柳凭逸予以嘉奖,于是就有了顾栀他们这一趟公差。

二人紧赶慢赶,小半月後终于到了槐州地界。

他们跟在一队寻常百姓的马车後跟着入城,同样接受守城官兵的询问。

顾栀先前因为科考上京时,也一路途径诸多地方。守城士兵的态度大多算不上温和,偶有几个冷着脸但声调无甚起伏丶不刻意为难百姓的,已经算是“和颜悦色”。

顾栀见前面一队人马在城门下停车,守城士兵很快走上前去,一开口却让顾栀颇为意外。

只见那士兵看到车上下来的应是家中男主人打扮的男子,朝他笑笑,客气地问:“老哥,可是从外地来?”

男主人显然对士兵这样的态度习以为常,于是也很热络地回答:“我们就是本地人,前一阵陪内子回娘家,才从外地回来。”

二人简单交流几句,士兵便将一家人放行。

等轮到他们一行人时,车夫正欲说明身份,顾栀从马车里探出头,向士兵拱手,“军爷,在下是与表弟来槐州探望亲戚的。”

车夫很聪明,听见顾栀这麽说,也跟着点头称是。

见到生面孔,士兵也并未流露出不屑的神情,同样很客气地问了几句後就让他们进了城。

顾栀心下好奇,忍不住又出声询问:“军爷,冒昧一问,不知这负责城门守备的是哪位大人?”

“哦,小郎君从外地来,有所不知。”士兵痛快地回答,“槐州一切军中事务都是柳凭逸柳大人负责,我们也是他的麾下。”

顾栀默然,朝他们拱手道别後很快又钻进了马车里。

话分两头。

今日又是休沐,邓惜本打算着带顾栀再往燕都郊外去,前些日子他去城南跑马场时无意间路过一处风景不错的山间之地,近日恰逢桃花盛开,若是能与他一道在树下溪边畅饮玉逢春,邓惜不知道会有多惬意。

只可惜他刚从杜家窖拎着两坛美酒出来,才猝然想起顾栀已离开燕都半月有馀,此刻应是已入了槐州地界,在当地官驿落脚安顿了。

内心烦闷,可一个人借酒浇愁未免也太凄惨些。邓惜思忖片刻,脚下打个弯,不久之後敲响了傅识府上的门。

他如今几乎是每日按时点卯上值,好不容易在正经休沐的日子顺理成章地休息,反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傅识府上的下人听见他敲门的动静来开门,见到邓惜,堆着笑,抱歉地说傅哥儿不在府上。

邓惜一连吃了两次瘪,心中憋闷,他追根究底一般问道:“那你可知你家哥儿去哪儿了?”

傅家下人搓着手,有些为难,但碍于邓惜的面子,又不好把话讲得太死,只能支支吾吾地跟邓惜打太极:“哥儿一早便出门去了,只说是出去办点事,咱们做下人的,也不好打听主人家的行踪。”

这意思很明显,他知道傅识大概去了哪儿,可实在不方便说。

邓惜倒不是个计较的人,谁还没点不能言说的秘密,就算他和傅识之间,也得保留些分寸。

而若是把人换成顾栀,邓惜倒是不介意和他“坦诚相待”……

下人见邓惜脸色一会儿阴一会儿晴,揣度着定国公的心思,客套地问了句:“定国公,不然您先在府上等着,想必哥儿也快回来了。”

他原就是随意这麽一问,到了其他人那里可能也就摆手作罢,道一声改日来访。可邓惜一不是其他人,而是他着实不是喜欢客套的性子,听见下人这麽说,他当即附和,“如此甚好,那我就等着博闻回来吧。”

下人一噎,但给他多大的胆子都不可能把邓惜赶走,只好在前头带路,引着早就熟门熟路的定国公到正厅等着自家主人回来。

等下人按照傅识出门前交代的时间将晚膳备好端上桌时,邓惜终于等来了傅府的主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