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多时,杜青棠打开门,俯身抱起君姐儿。
郭迁低头一瞬,再擡起时满面含笑:“青棠何时赴京任职?”
顾泰围观全程,在心里啧了一声。
杜青棠揩去君姐儿下巴上的晶莹,声线清朗:“九月之前抵达夏京即可。”
随後郭迁又问了好些关于夏京的问题,杜青棠心情不错,逐一回答。
过了一会儿,傅辞穿戴整齐,抱着杜青棠为她买的十六本题册走出客房:“可以走了吗?”
“走吧,到书院差不多也要上课了。”顾泰上前一步,捏捏闺女长着肉窝窝的小手,“君姐儿,爹去书院了,你乖乖的。”
君姐儿不爱听这话,哼唧一声,把脸埋进小舅舅的脖子里,丢给老父亲一个冷漠的後脑勺。
顾泰:“。。。。。。”
这闺女不能要。。。。。。算了,还是留着吧。
谁让君姐儿是他的宝贝疙瘩呢。
近一年顾家的那些个亲戚明里暗里地催他再生个儿子,顾泰一概不理。
一是心疼夫人怀胎十月,饱受分娩之苦,二是真心疼爱君姐儿,不愿再生一个孩子,分走属于君姐儿的宠爱。
借用小舅子的话,优生优育才是最好。
君不见有些人家生了十个八个儿子,人人都说是有福之家,长大後要麽碌碌无为,要麽不学无术,把爹娘气个半死。
何必自讨苦吃。
傅辞将父女二人的互动看在眼里,吃吃地笑,上前逗君姐儿:“青棠我走啦,有时间再来看你。”
青棠重要,学业同样重要。
倘若真如青棠所言,今年将开恩科,她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保证一次过。
“去吧,好好学习。”杜青棠随口道,又同郭迁和顾泰点头示意,抱着君姐儿进了竈房。
杜青竹已经去杜记小食了,杜青菊也去医馆坐堂,杜青梅和杜青兰这会儿正在竈房里做卤味。
昨晚杜青竹去郭家和顾家叫人,顺路去了张屠子的肉摊,买了几斤肉和猪蹄丶猪下水。
猪肉做成下酒菜,十来人吃个精光。
今早杜青梅和杜青兰商量了下,趁还没去琼英文社教姑娘们读书识字,抓紧时间把猪蹄和猪下水卤了,大人小孩都能吃。
“呀,棠哥儿起了。”
“早饭在里锅,还热乎着。”
杜青棠嗯了一声,把君姐儿放地上,任由她抱着自己的小腿,一边往碗里装炒饭,一边问:“琼英文社最近怎麽样?”
昨晚忙着喝酒吃菜,谈天说地,她都没顾上问。
杜青梅往竈膛里塞一块木柴,笑吟吟说道:“这几个月又来了二三十人,有未婚的姑娘,也有已经嫁为人妇的。”
杜青兰接过话头:“青棠你还记得张小雪吗?”
杜青棠当然记得,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却有着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勤奋且刻苦。
“正月里她爹娘知道她偷偷在文社读书的事,把她关在家里,还来文社闹了一通,孟妹妹大怒,恐吓了他们一顿,救出小雪,还顺势断了亲。”
“自那以後,好些人家聘请社员教导她们的女儿,我跟五姐被聘请了,现在人人都称我们为女先生呢!”
这件事杜青棠早在真定县就已经知道了,但她没有打断杜青梅和杜青兰兴致勃勃的叙述。
杜青兰笑道:“青棠你知道吗,我教的那位黄小姐乖巧又聪慧,前阵子偶然得知,她的外祖父竟然是李家私塾的那位李先生。”
李先生?
杜青棠没记错的话,李先生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李薇。
一晃六年,本该悬梁自尽的李薇也已为人母了。
“黄家不仅聘请我教导黄小姐,黄夫人还加入了琼英文社,如今和我们一起教导不识字的女子。。。。。。”
杜青棠安静听着,一碗炒饭下肚,卤味也出锅了。
杜青棠把碗筷放进盆里,缓声道:“回乡途中经过真定县,我听说许多地方都成立了琼英文社。”
杜青梅和杜青兰又惊又喜。
“如此一来,将会有更多女子有机会读书识字了!”
杜青棠不置可否,又道:“她们是听闻了你们救出张小雪的事迹,这才生出成立琼英文社的念头。”
杜青梅和杜青兰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只是见不得张家作践小雪,没想到竟阴差阳错让更多人知晓琼英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