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远原本想要参考《明报》的模式和市场定位。
但后来想了想,《明报》虽然影响力大,但读者数量并不算最高的。
而且,严肃类大报往往需要数年的积累,才能取得一定的影响力,不符合他的短期利益。
于是,刘志远将目光转向了香江发行量第一的报纸《东方日报》。
“沈主编,我之前跟你说过,我希望的报社不涉及左右,只为市民发声。”
沈宝新点头应和。
刘志远接着说:
“所以,新报纸的目标读者,要以香江普通市民为核心。
社会阶层覆盖范围要广泛。从基层劳工、家庭主妇到中产阶级均为其受众。
所以,新报纸要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长期保持高性价比,吸引普通的读者购买。
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化运营,聚焦香江本土议题。”
刘志远为了更加形象的说明,提前将《东方日报》1976年的一版,经过删减后打印出来。
“沈主编,你可以看看我模拟的报纸。”
沈宝新看到报纸的那一刻,便被其中的排版给惊到了。
香江现在的报纸,主要以新闻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分类也只分了香江和国际两大类。
而老板拿出的报纸,分别设置了港闻、国际新闻、财经、娱乐、体育、马经等栏目。
整份报纸清晰明了,可以让读者轻松找到想要的内容。
但沈宝新沮丧的发现,如此好的排版,新报纸恐怕用不上。
“老板,我们的新闻来源有限,很难模仿这张报纸的排版。”
刘志远笑了笑,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港岛的新闻,我们可以重金组建记者团队,扩大采访范围。
同时,还可以积极向外征求新闻稿件,每个提供重大新闻的人,报社可以给予重奖。”
刘志远将后世港娱对狗仔的奖励政策,进行了一番讲述。
后世香江的狗仔为什么如此疯狂?
因为他们一旦获得了重大的新闻,往往会一夜暴富,
例如,拍到明星婚变、丑闻或罕见露面的照片,狗仔队可能获得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元的奖励。
这种激励机制,促使狗仔队不择手段地追踪目标,甚至采用非法手段。
刘志远摘取其中的核心内容——利益驱使,对沈宝新进行了讲述。
沈宝新听完,感觉自己的三观被刷新了。
新闻征集还能这么玩?
“老板,花销会不会太大了?”
刘志远摇头,进行了一番解释。
“具体奖励多少,毕竟是由我们决定的。所以你不用太过担心。”
随着两人的交流,新报纸的雏形一点点浮现。
聊到最后,提到了印刷问题。
刘志远原本想要采用彩色印刷,可是当他了解当下的技术后,直接放弃了。
1958年,彩色印刷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早期阶段,设备昂贵且工艺复杂。
根据沈宝新估算,彩色印刷成本约为黑白印刷的3-5倍。
这一差距主要源于高昂的彩色油墨和专用印刷设备,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
例如,一台四色印刷机的购置价格高达三四十万美金,哪怕1969年诞生的全自动四色印刷机,也需要二三十万美金。
而且彩色印刷对纸张质量要求更高,进一步推高报纸的成本。
“那就选择黑白印刷吧!”刘志远无奈地说。
他记得前世的网文中,有一部的主角,在五十年代成立的报社,采用的是彩色印刷。
但现实却告诉他,彩色印刷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