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坊密码,阴阳刻痕
苏州府的雨比京城绵密,打在“磐石坊”的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裴照站在石坊门口,玄色锦袍的下摆已被湿气浸得发沉,腰间的匕首硌着髋骨——那是从京城带来的,此刻却不如手中这半块残碑更让他心惊。
残碑是从石坊後院的废石料堆里翻出来的,断口处还留着新鲜的凿痕,显然是最近才被打碎的。碑面上刻着半朵忍冬花,花瓣的阴刻里藏着极细的阳纹,凑到光下看,能辨认出“李”“魏”二字,像两条纠缠的蛇。
“这石坊的掌柜,十年前是不是叫石敢当?”裴照问旁边颤巍巍的学徒。这孩子约莫十五六岁,双手布满老茧,显然是常年握凿子的。
学徒吓得脸都白了,缩着脖子点头:“是……是师父说的,老掌柜在天啓六年就走了,说是回北方寻亲,再也没回来。”他指着後院的一间小屋,“那是他以前住的地方,东西都没动过。”
小屋不大,靠墙摆着张石匠工作台,上面散落着凿子丶墨斗,还有个磨损的木盒。裴照打开木盒,里面没有金银,只有几枚刻废的石章,章底的纹路很奇特——不是寻常的篆字,而是由无数细小的直线组成,像某种密码。
“这是什麽?”裴照拿起一枚石章,对着光细看。石章的侧面刻着个极小的“枢”字,是天枢的标记!
石敢当是天枢的人?裴照的心头猛地一跳。天枢是先皇後暗中建立的密探组织,负责收集百官动向,王掌柜丶秦老郎中都曾是其中一员。这麽说来,汪直当年查漕运,很可能是受先皇後所托,而石敢当,是天枢安插在汪直身边的眼线。
工作台的抽屉里,藏着本泛黄的凿刻图谱,最後一页画着幅奇怪的示意图:一块石碑被分为阴阳两面,阴面刻着花草,阳面刻着文字,注解说“阴阳相照,方见真章”。
“阴阳相照……”裴照忽然想起那半块残碑,转身冲回废石料堆,将残碑翻过来——背面是阳刻的云纹,云纹的间隙里,果然藏着几个字:“宫墙西,秘道通”。
宫墙西。裴照的呼吸骤然急促。皇宫西侧是废弃的御花园,据说那里有通往宫外的秘道,是先帝为防兵变所修,早已被封死。难道李嵩和魏庸当年,就是通过这条秘道传递消息?
雨越下越大,石坊的学徒忽然指着门外:“官爷,您看那是不是……”
裴照擡头,只见雨幕中站着个穿蓑衣的人,手里提着个包裹,帽檐压得很低,却在看到他时,缓缓摘下了帽子——是苏妄。
“你怎麽来了?”裴照的语气里带着惊讶,更多的是担忧。清玄观刚遭袭击,她不该离开静心苑。
苏妄走进小屋,抖了抖蓑衣上的水珠,露出里面月白色的布裙,裙角的忍冬花沾了些泥,却依旧挺括。“藏真阁的手札找到了。”她打开包裹,里面是几本手札,最上面的一页用朱砂画着与石章相同的密码,“魏家馀党没拿走,是故意翻乱,想让我们以为丢了。这密码,是母亲自创的‘星图码’,用北斗七星的方位对应文字。”
她指着手札上的星图:“你看这组‘天枢’‘天璇’的位置,对应着‘李嵩’‘魏庸’;而‘天玑’‘天权’指向‘御花园’‘秘道’——和你在残碑上看到的一致。”
裴照将石章与星图比对,果然严丝合缝。“所以,李嵩和魏庸当年通过秘道勾结,用漕运粮款贿赂宫中势力,构陷父亲和汪直,而母亲的天枢,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
“不止。”苏妄翻到手札的最後一页,上面画着个婴儿的襁褓,襁褓上绣着半朵忍冬花,与石坊残碑上的正好互补,“母亲在手札里说,我出生时,她怕我遭人暗算,让石敢当用星图码在襁褓上绣了我的生辰八字,藏在忍冬花里,说是‘唯有石匠之眼,能辨骨肉之亲’。”
石匠之眼。裴照忽然看向工作台的铜镜,镜面蒙着灰,却能映出石章的纹路。他将石章放在镜前,阳光透过石章的纹路,在墙上投下光斑,光斑组成的图案,竟与苏妄襁褓上的忍冬花完全吻合!
“石敢当知道你的身份。”裴照的声音沉了下去,“他留在石坊的密码,是给你的线索。”
苏妄的指尖抚过石章上的“枢”字,忽然明白:“他没回北方,是藏在苏州,继续用石匠的身份监视李嵩和魏家的馀党。那些刻废的石章,不是刻废的,是他藏的密信。”
雨停了,阳光透过石坊的窗棂,照在两人手中的手札与石章上,阴阳刻痕在光线下交织,像一张被解开的网。裴照看着苏妄专注的侧脸,她的睫毛上还沾着雨珠,眼神却亮得像星,忽然觉得,所谓创新,或许不是离奇的诡计,而是这些藏在石缝丶字间丶岁月里的坚韧——先皇後的隐忍,石敢当的坚守,苏妄的执着,还有他自己从未动摇的追寻。
“去御花园。”裴照将石章和手札收好,玄色袍角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该去看看那条秘道,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勾当。”
苏妄点头,跟着他走出石坊。苏州的雨洗过青石板,露出干净的底色,像被擦亮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