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渡魔成圣晋江 > 第125章(第1页)

第125章(第1页)

&esp;&esp;殷无极贵为帝尊,本该镇住大后方,又为何亲入云梦城?

&esp;&esp;谢景行思忖半晌,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不容置疑地道:“百家的帖子都接下来,世家的全部拒绝,凉夜,先去准备一下拜礼,然后随我走一趟。”

&esp;&esp;风凉夜看了看天色,昨夜雷雨,今晨也未停歇,还淅淅沥沥地飘着雨丝。

&esp;&esp;他将名帖折好放进袖子,道:“我立即去翻下师尊给我们带的行李。”

&esp;&esp;离去前,风凉夜似乎有些疑惑,问道:“为何要接百家的帖子?百家对我们儒宗一向看不顺眼,他们又为何在此时对我们示好?”

&esp;&esp;“因为,儒道……不,是整个中临洲,现在必须要拧成一股绳。”

&esp;&esp;谢景行慢条斯理地泼上茶水,将地图抹去,道:“百家之中,已经有人坐不住了。”

&esp;&esp;在他圣人弟子身份曝光,理、心二宗摆出态度,联合拱卫时;在他请开明镜公堂,把墨、法二家与儒宗绑上一条战船时……

&esp;&esp;百家,便望风而动了。

&esp;&esp;风凉夜离去前,已经记不得再“无意”转一遍小师叔的房间了,满心都是即将到来的重要应酬,匆匆告辞离去。

&esp;&esp;从前儒门清净,他甚少沾手这些事务,如今在谢景行的指导之下,他主持几次,很有心得,也与上宗门五家交情颇好,逐渐立起儒宗大弟子温润儒雅的形象。

&esp;&esp;谢景行等他关门走远,才停了一停,走进里间。

&esp;&esp;他方才撩起帘子,还未说话,却被一只手抓住腕子,径直拉进了帐中。

&esp;&esp;白衣青年的身躯与殷无极的胸膛贴合,暖热顿时袭上来,让他满腹的心事都被融了干净。

&esp;&esp;“仙门均势,你前世的策略,放在如今,已经行不通了。”

&esp;&esp;殷无极把他抱在膝上,下颌靠在他的肩上,明明是依赖的姿态,却是掩不住的帝王风度。

&esp;&esp;“道祖、佛宗隐世五百年,如今,也许只有宋东明和了空才知道他们的去向。若是仙门不发生什么大乱子,他们怕是不会纡尊降贵,出来管事的。”

&esp;&esp;“所以,你会做什么?”谢景行眸光如电。

&esp;&esp;“宋澜是仙门的实质掌权者,你问我会做什么,不如问他想做什么?”

&esp;&esp;殷无极匆匆提了一句,就住了口,自顾自地把他冰凉的身躯揉进自己怀里。

&esp;&esp;他低低道:“你觉得我,做的还不错?”

&esp;&esp;谢景行一怔,忽然意识到,殷无极在里间听到了他的话。

&esp;&esp;五洲十三岛不乏大能豪雄,奇闻异事极多,可他不提旁人,却对风凉夜详尽地叙述了殷无极在魔洲登基为帝的功绩,尽是激赏,没有一句贬低,很难说不是因为偏向。

&esp;&esp;“……你这是,在找我要夸奖?”谢景行见他绯眸低垂,平日里莫辨的神情,此时却显出些许紧张不安。

&esp;&esp;殷无极伸手握着他的腰,不语。

&esp;&esp;谢景行忽然意识到,上一世,圣人谢衍在仙门,他在北渊,哪怕私底下夸了他不知多少遍,殷无极也是无法知道的。

&esp;&esp;谢景行失笑,道:“你在怀疑什么?若是陛下做的还不够好,那天底下,就不会有人能够称得上一句好字了。”

&esp;&esp;回答他的,是殷无极越收越紧的手臂,与在他耳畔响起的沙哑的嗓音。

&esp;&esp;“有圣人这句话,这一千五百年,值得了。”

&esp;&esp;百家小会

&esp;&esp;距离第二场大比还有七日,正午过后,谢景行带着风凉夜去有间茶社,赴百家之约。

&esp;&esp;茶社是百家在云梦城的产业,此次腾出,作为学术辩论的场地。

&esp;&esp;送给谢景行的拜帖上,有上宗门五家联合署名,抬头是“圣人弟子谢景行敬启”,明面上是邀他参加学问探讨,实则,乃是上宗门五家做东的儒道内部小会。

&esp;&esp;儒道有名有姓的宗门几乎都会排代表赴约,算是借由明镜公堂开启的契机聚一次,共同商议如何应对世家。

&esp;&esp;理、心二宗势力最强,为儒道双支柱,立场本就倾向主宗。

&esp;&esp;墨、法二家亦然承了谢景行的情,加上明镜公堂更是为他们二开,隐隐有奉圣人弟子为先的趋势。

&esp;&esp;有四家站台,其他儒道宗门自然不会与四家作对。

&esp;&esp;看似只是把圣人弟子捧上这次内部小会的主位,可背后的倾向,却耐人寻味。

&esp;&esp;初秋时节,云梦多骤雨。

&esp;&esp;谢景行与风凉夜抵达茶社时,正是云覆城池,细雨湿流光。

&esp;&esp;车马络绎不绝,身着各宗门服饰的修士垂衣拱手,相谈甚欢。

&esp;&esp;谢景行站在茶社的招牌之下,收起沾水的油纸伞,递给身边的风凉夜。

&esp;&esp;他长身玉立,白衣儒袍,墨玉骨簪束发,不与人交谈时,神情孤高淡漠,仿佛圣人曲水临江。

&esp;&esp;“谢先生留步。”

&esp;&esp;来人声音热情亲切,人还未至,便生好感。

&esp;&esp;谢景行回眸,却见身着锦缎软袍,脑后编着一根小辫儿的青年,正对他笑的一团和气。

&esp;&esp;他天生一副笑模样,眼尾上挑,有些像狐狸,精明狡黠,却又不会教人讨厌。

&esp;&esp;谢景行不与人交往时,神情略显淡淡,但在与儒道百家交游时,兴许是志同道合,他待人接物总是恰到好处,让人如沐春风。

&esp;&esp;“您是?”谢景行哪怕从未见过对方,但短促打量后,他就在对方袖袍与腰间看见杂家的标志,心中便有几分数。

&esp;&esp;他也拱手行礼,温文尔雅地笑道:“‘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若在下没有猜错,您就是杂家的吕梁,吕先生吧?”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