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爱过吧,那里後来会住着谁?不知道了。入睡前,杨树越发烦闷,去厨房拿瓶冰饮料,想把燥气压下去。冷藏室里,果汁丶可乐和啤酒都有,她没来由又心神恍惚起来,在冰箱面前愣怔许久,漫画家从身後出现,把她圈进怀里,呼吸响在她耳畔。
杨树一激灵,重重地踩了漫画家一脚。漫画家伸手去拿可乐,很无辜地问:“怎麽了,我拿可乐。”
杨树把他的手臂扒开了,愠怒问:“你刚才在干什麽?”
漫画家开啓可乐,痛快地喝一大口,语气很平常:“你说我在干什麽。我还想问你,大半夜不睡,有心事?”
丁盼兮作息规律,每天晚上10点就睡了,杨树压低声:“关你什麽事。”然後拿瓶山楂露回屋,言情剧里,这种场面往往是男主角故意接近女主角,女主角的反应一向是脸红心跳,瞪大眼睛,不知所措。
然而这是一种压迫,甚至是骚扰。杨树睡不着,联想起漫画家几次肆无忌惮看她的眼神,她确定自己没想多,只是得找个恰当的方式跟丁盼兮说。
手机突兀地响起,杨树心一抖,她最害怕听到深夜来电,妈妈弥留的那个晚上,爸爸陪床,打回电话,通知她去医院见妈妈最後一面。
屏幕上是陈樟的名字,杨树松口气,只要不是爸爸,就不会有大事,她接起来,那端传来陈樟的声音,他喝了酒,连声唤她:“小树苗,我想你啊。我想见你,小树苗,你回来吧。”
杨树眼眶一红,听他这麽颠三倒四说了几遍後,她按了电话:“我们早就分手了,别再找我。”
伤感漫溢开来,杨树想把陈樟拖进黑名单,最後还是没舍得,两人并未交恶,但往事已逝。她把手机开了静音,吃颗褪黑素睡觉,醒来投入新工作。
整个7月就这样过去了,前助手告知杨树,他代管了两个月的部门後,李伊梦招了新的编室主任,那男人原先在一家企业网站做编辑,是个长得帅的草包。
因为是草包,李伊梦再不待见杨树的嫡系,草包也得哄着他们,不然谁来干活;因为长得帅,八编室主任施严失宠了,他脾气变得暴躁,成天在部门呼三喝四,他手下有两人辞职了。
施严很快约杨树见面,杨树以为他想为陈樟当说客,但施严说陈樟忙着融资,顾不上再琢磨感情。
见面後,施严大发牢骚,张瑞江整天绩效考核KPI,还勒令全体员工在公司10周年庆上表演节目,不表演者绩效考核会被评为最差等级。李伊梦和他沆瀣一气,把所有人都弄疯了。
章嘉敏早就跟杨树吐过槽,杨树懒得附和施严,但施严话锋一转,暗示两人不如齐心协力赚点钱。杨树很受主管重用,连施严都有耳闻,只要杨树肯力荐某小说,主管这关就过了,小说影视版权被长夜影视拿下的几率大。事成後,施严拿到作者给的回扣,必给杨树分一半。
杨树似笑非笑:“李伊梦造谣说我吃回扣,我可不想坐实了。”
施严抱怨她太死心眼,多少人都这麽干,就她想不开,工作累得要死,也赚不到多少钱。杨树拿他以前的话噎他:“我在这边就是个IP买手,说话没你以为的那麽管用。”
杨树没想到,十来天後,施严应聘成功,成为长夜影视剧本部的一员,担任《瓷缘》责任编辑。
《瓷缘》是杨树去年策划出版的,同年11月被长夜影视买下影视版权,进入开发流程大半年仍不顺,责编跳槽去别的影视公司。施严接手项目後,转发了编剧交出的最新版剧本大纲,请杨树也提提意见。
《瓷缘》是家族制瓷的故事,从解放前外婆家族的瓷器作坊,写到改革开放时母亲继承家业,再到电商时代外孙女在网上销售经营,把家族品牌发扬光大,走出国门,扬我国威。
小说女主角是母亲这个人物,以创业为线索,书写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际遇。卫视那边觉得小说写得好,题材也好,他们将会投资这部剧,由长夜影视公司负责承制。
卫视把《瓷缘》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要求长夜影视把它做成精品剧,2018年播出。公司大老板的太太柳艳担任这部剧的制片人,按她的工作计划,今年一整年都是编剧的创作期,2016年拍摄,2017年制作完成,送去卫视和广电局审核,2018年播出,时间上很宽裕。
然而这都是理想状态,开发至今,《瓷缘》已经换了三拨编剧。前两拨都是名编剧,交出的前5集剧本节奏快,转场漂亮,但台词稚嫩,还前言不搭後语,可见是分包制,由名编剧搭框架,做结构,徒弟们填内容。
制片人被这麽折腾两回,小半年过去了。第三任编剧是主动找上门的,他承诺给制片人写剧本,保质保量,分文不取,只为能署名。制片人求之不得,但一个月後,编剧交出的剧本大纲没法看。
绘画丶作曲和打光,都被视为有技术含量,普通人不敢夸口自己也行,但是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写,制片人不把写剧本当成有门槛的事,免费干活的人也不把她的时间当回事,让她多给半个月,保证让她满意。
制片人不想再耗下去,《天作之合》那位女编剧介绍了自己以前的两个搭档,他们都参与过几部剧的编剧工作,但没署名,想要一部有署名的作品,绝对会认真对待这次机会。制片人这次慎重了,要求对方试写剧本大纲,编剧们同意了,很积极地交出第一稿。
两个编剧都不到30岁,《瓷缘》写的却是改革开放30多年间发生的事,剧本部总监能看到大纲优点突出,但这部剧得写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需要编剧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他们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没写出厚重感。
剧本部总监找上杨树:“小说作者也能参与进来吗?”
《瓷缘》的小说作者名叫刘书云,今年64岁,退休前是一家晚报的记者。刘书云长年伏案工作,颈椎不好,还得帮女儿带孩子,退休後她完成这部49万字的小说,已是不易,她没接受杨树的邀请,一是没写过剧本,恐怕胜任不了,二是不想把同一个故事再写一遍。
再去找名编剧大编剧,可能也面临之前的情况,这两个编剧阅历不够,但很敬业,制片人决定就用他们,让他们一边写分集梗概,自己一边去找导演。
在长夜影视公司,制片人是一部影视剧的最高管理者,负责运作层面的全盘工作,从看剧本到找投资,组织拍摄,再到卖出去;导演则是制片人聘请的,负责搭建服道化和摄制组等班底,把剧本拍成成品。
按常规操作,剧本出具大纲,分集梗概,前5集剧本之後,制片人才拿着这些去谈导演和演员。但《瓷缘》是卫视高层定下的任务剧,只要保证剧本是正常水平,播出不愁。制片人凭着这一条件,跟几个导演都谈得顺利,很快选定了一位。
导演从业以来,以执导主旋律电视剧为主,他60多岁了,从年龄和经历上都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剧本创作伊始,就由他把关,正好弥补编剧的不足,制片人如同吃了定心丸,立刻召开剧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