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北京往事谈 > 第 26 章(第2页)

第 26 章(第2页)

这说明涂芊并非一家之言,她考虑的都是实际困难,蒙头推进,可能是做无用功。朱青很苦闷,助手小五让她放弃,去做点讨巧好卖的剧,朱青不愿意。她在青芽图书公司就意识到,从大局来看,如今是非常微妙的角力时刻,文娱産品的规则还没定下来,各方都在试探,哪怕不迎合,不参与,不表态,都等于把制定未来规则的权利拱手让人。

谁的声音最大,资本就倾向谁。如果遇到困难就退却,把文娱産品只当成赚钱的生意去做,久而久之,就很难看到想看的小说丶想看的影视作品了,不能被别人的声音代替自己的意志,朱青跟小五说:“此路不通,我们就努力去把它走通。”

涂芊不能代表观衆,也不能代表平台,凭什麽断言《三十难立》不能做?朱青想到杨树提及的卫视采销部副主任夏停。如果连夏停都说走不通,就把《三十难立》搁置下来,去做新项目。这个主题不过时,谁知道哪天市场风向变了,又能做了。

杨树能打听到夏停的私人邮箱,但素不相识,夏停可能不会看,杨树打上《瓷缘》总编剧李峻的主意,由李峻递交,大纲才会被善待。

杨树斟酌措辞,先在文档里打了草稿,再点开李峻的微信头像,请他给自己和同事捣鼓的剧本大纲把把关,李峻让她发去电子邮箱,这两天看完就和她交流。

下班回家,秦朗破天荒在家,他刚忙完一个项目,这几天终于能按时下班了,歪在沙发上看电影。丁盼兮在做饭,杨树聊起《三十难立》大致故事,丁盼兮匪夷所思:“这都不能写?”

剧本大纲里有个细节,已婚女人生了孩子再没睡过完整的觉,两三个小时就被孩子吵起来喂奶,她抱怨丈夫不管事,不婚女让她提要求,已婚女人说提了也白搭,丈夫说他不知道把奶水热到什麽程度才对,而且孩子那麽小一点点,他不会抱,怕摔着。

已婚女人的婆婆退休返聘,周末才来替个手。已婚女人请她帮着教丈夫,但婆婆说男人都这样,叫她学会包容,还建议她注意方式方法,男人都吃软不吃硬,平时得多撒撒娇,哄着他干活。丁盼兮听得火大,这是曾经的她,但回想起来,多麽卑微,何至于这样卑微。

秦朗到厨房拿瓶可乐,听两人聊天,不时插话,从小到大,他都见过戏里讲述的那三个代表性的女人。杨树刮目相看,女人戏他居然也听得下去,但秦朗不认为影视剧有很明确的男人戏和女人戏,他偏爱的罪案题材,很多女同事也喜欢看。当年《金枝欲孽》流行时,他陪他妈看了几集,觉得很好看,只要是好故事,他都看。

杨树终于等到《瓷缘》总编剧李峻的电话,李峻对《三十难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它是很成熟的大纲,没什麽硬伤,话题剧最不怕的就是争议,越犀利越精彩,没人议论才是出大问题了,他主动问:“要不要我拿给别家试试?”

杨树问:“您能不能帮我发给夏停夏主任?要是平台肯买,公司就肯做了。”

李峻一口答应,还让她别灰心,这几年政策收紧,行业形势变化很大,从业人员不得不谨慎,但是好东西总是好东西,多投石问路,总有肯为它排除万难的资方。

杨树安心等李峻反馈消息,把精力都花在《瓷缘》和找IP上。李峻很快带来好消息,夏停来北京出差,约她和编剧面谈。

夏停行程很赶,只能给杨树两个小时,杨树喊上朱青和编剧们,次日下午赶去夏停住的酒店咖啡座碰面。

一行人到得早,先聊了起来,两个编剧对《三十难立》抱有巨大期待,都有些紧张,朱青接连碰壁,心态倒是淡了些。

夏停和助理准点来赴约,她穿着很休闲,长发扎成马尾,走路大步生风,一看就是那种喜欢晨跑和登山类运动的女人,神采奕奕的。服务员送来咖啡,夏停喝一口,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大纲我看了,写得不错,有没有考虑把人物的年龄调整到40岁左右?”

衆人都愣了,朱青最先反应过来,原来夏停也认为现阶段做《三十难立》条件不成熟,她建议把主角年龄整体往上调,是在教衆人规避审查风险。30岁女人面对的问题,40岁的女人也可能有,现有剧本大纲很多桥段都能得以保留。

杨树也懂了,40岁的女人没有30岁女人那麽重的婚育压力,基本都尘埃落定了,渴婚的渴不到现在,不婚的也不好再劝了,完全能绕开了跟“回归家庭”相悖的导向问题。

朱青说:“我觉得可行,很多40岁女人也会有困惑和挣扎。”

夏停笑道:“那我们就顺着40岁讨论,你们会想到哪些困境?”

杨树本能的想法是丈夫出轨,公婆不好相处,父母生病,孩子青春叛逆之类,但这都是在强调女人为人妻母的属性,太司空见惯,现实题材要做的却是寻常人的不寻常之事。40岁女人不仅有生活上的麻烦,她的社会属性同样很值得一写,中年危机不是男人的专属难题。

朱青正在思索,夏停说:“去掉脑子里的直接思路,才是你的创新点。”

编剧说:“40岁的话,事业和家庭一碗水端不平,我想主写职场生活,家庭生活为辅。”

夏停直言自己虽然是40岁年龄档,但对40岁故事思索得不多,她让衆人畅所欲言,一起碰出大致想法,她的助理问:“咱们还做群像吗?”

夏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怎麽不能做?”

编剧叹道:“公司的发行担心不好找演员。”

夏停让她放心,创作者只管创作,其馀的事自有人去操心。在乎地位和身价的演员是不少,但也有些演员更重视内容,剧本写得好,一切就都好说,友情出演个出彩的配角,他们也挺乐意。

影视公司担心演员不演,但平台在演员面前是强势方,再大牌的演员,也希望自己出演的作品在一线卫视顺利播出。朱青定了心:“群像有利于全面观点表达,主叙事视角放在第一主角身上,其馀两人也各有各的难题。”

夏停很同意:“观点互为补充,分散了说,更自然些。特别尖锐的部分,由第二主角丶第三主角去承担。”

编剧笑着说:“我以前写戏,总用反派说真话,既不触线,观衆也不反感,毕竟是反派嘛。”

《三十难立》就此被改为《不惑之年》,夏停让衆人想想,究竟是三个女人,还是两女一男。生而为人,各有各的难处和心酸,男人不用拿重笔来写,但可以有所体现。

两个编剧思忖了一会儿,更倾向写三个女人,花点笔墨给她们的情感对象,就能表达男人的不易了。

杨树说:“做人都很难,但男人的难跟女人的难不能相提并论。”

夏停的助理说:“男人经济实力不行,没钱没地位,被人嘲笑没出息,还得养家,活得也挺惨。”

编剧说:“经济实力不行的女人,更好不到哪里去。”

夏停顺着这句话发问:“你们的第一女主是个怎样的形象,脑子里有想法吗?”

编剧最先说:“都市的中産阶级,外表光鲜,但腹背受敌。”

夏停问:“不那麽精致,就不配当女主角吗?生活里很多女性,都称不上光鲜亮丽,比如工人,医生,技术员,科学家和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但社会少不了她们。”

朱青懂得她的意思,现实题材要基于真实空间丶真实的人物感去展开创作,光鲜亮丽的女人是少数,对于目标观衆来说,主角太时尚,容易産生距离感,用业内的话形容,这叫悬浮,跟生活无关,漂浮在半空中。

既然想把观点传递给大衆,人物就得取最大公约数,朴实才可能实现精准,朱青说:“我们想做专业人士,找个具体的行业把她立起来。”

编剧说:“哪一行我们再商量。”

夏停沉思片刻:“那我们再想想看,一个首尾难顾,四面起火的女人,她会是怎样的性格?”

杨树蓦然想起舒纹做後期剪辑的那部年代剧,宅斗故事很容易写得苦情,但编剧方雯把它写得非常活泛,甚至不乏看似逗趣的桥段,格外有种荒诞感,杨树看得出来,编剧是在批判质疑那个时代的狭隘文化。她脱口而出:“能不能是喜剧人格?”

衆人都没做声,夏停停顿了一下,表达了赞许:“中年女滑头,在市场上倒是罕见。这个人设有意思。”

编剧摩拳擦掌,别说中年滑头了,少女机灵鬼她们都没写过,确切地说,以前也试图写,但制片方对“机灵”的理解有偏差。按他们的指示写出的少女既冒失,又聒噪,演员还把娇俏演成了蛮不讲理,播出後收视率还能看,但口碑不行。

又聊了一会儿,助理频繁看表,赶高铁的时间快到了。夏停长话短说,让编剧们按今天的碰头会弄出《不惑之年》的故事梗概,不用写太长,五千字为宜,先把架子搭起来,交给她看过,再商议往下做的可能。

助理叫的网约车到了,夏停起身要走,衆人也都站起来,要送她出去,她让衆人再讨论讨论,还给了一句鼓励:“好的戏剧一定是在讲价值观,你们有这个意识,我期待你们的梗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