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北京往事谈 > 第 52 章(第1页)

第 52 章(第1页)

第52章

作为责编的杨树,经常和编剧讨论《西北年轻人》和《北宋宫事》的情节发展;作为制片助理的杨树,频繁出差,陪同姚澈和美术总监为《北宋宫事》勘景,辗转于横店丶无锡和河北等地。

《北宋宫事》拍摄地点虚实结合,外景实拍,内景需要搭景和改景,再创作的比例很高,这在大剧里很常见。杨树考察现场,每日都有进益,心里分外踏实。

深秋的横店气候宜人,有天杨树刚回到酒店,祁宁联系她,他看到杨树发到朋友圈的照片,才知道她来了横店。

杨树一行住普通连锁酒店,私密性不行,但时间不早了,祁宁没让她出去,开来一辆越野大车,两人坐在车里交谈。

《大清行商》定于下个月开机,祁宁和一衆演员都已陆续进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剧本围读会,因为故事生活在广东,几个主要演员还得学习粤语。主演们的定装照已于昨天拍摄完毕,祁宁有点不好意思地摘下帽子,让杨树看他的光头。杨树看得咯咯乐,难怪这人大半夜又是戴帽子又是裹围巾的。

祁宁不大适应光头,把帽子戴上了,悻然道:“别人看到都会摸一下,从昨天到现在,不知被摸了多少回。”

杨树又笑,原来他刚才把头伸过来,是以为自己也会摸一下。相识快两年,祁宁不再是初见时腼腆羞涩的模样,性子活泛了点,话也多了些,说完他的工作,转而问起杨树的近况。

得知杨树当上了制片助理,祁宁开心里带着埋怨:“怎麽不早说?我好准备准备。”

杨树指了指手边的甜品:“已经准备了,不准再送贵的。”

甜品是祁宁的助理发掘的宝藏,据说极美味,他不碰甜食,但他留意过杨树的口味,他说甜品不算,而且两人说好了,送礼物要大大方方,杨树举手讨饶:“朋友要礼尚往来你知道吧,我是穷人你知道吧?”

祁宁微笑看她:“你给我机会,就是回礼。”

杨树挠头,她是真想让祁宁演她负责的项目,可她只是责编和制片助理,对演员人选只有建议权,不敢拍胸脯对他承诺什麽:“我们公司项目挺多,我尽力。”

祁宁仍笑,目沉如水:“我不是这个意思。”

杨树没反应过来,祁宁正色:“机会是不期而遇的,也可能峰回路转,就像我拿到现在这个角色一样,对吧?”

杨树就又跟他聊了聊这部戏,从她收到祁宁转发的现有剧本来看,有几场大戏写得不算好,得靠人擡戏,她让祁宁找公司要到《瓷缘》的粗剪素材,男主角也是商人,演员跟导演合作无间,把角色演得很准确,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祁宁应了,杨树向他告别,秦朗生日在即,她定了上午的航班,回北京给他过生日,得起大早赶去义乌机场,祁宁为她拉开车门,她拎着甜品下车,刚好能当明天的早餐。

车就停在酒店侧边的空地上,杨树没让祁宁送到门口,自己慢慢走回去,回头一看,祁宁靠在车边目送她,他个高腿长,穿着风衣倚在夜色里,看上去无比寂寥,像一帧老电影海报。

夜风清冷,杨树心随念转,以祁宁现在的造型,如果能演个黑色电影,阴鸷的光头杀手什麽的,一定很迷人。但电影和电视剧是两套体系,她前後待的两家公司都只是偶尔参投,她不认识什麽人,想想罢了。

回京後,杨树给秦朗换了车。上半年,《瓷缘》和《战朝阳》开机,她拿到了与之相关的全部酬劳,给《西北年轻人》和《北宋宫事》当责编,也拿到一些钱,是丰收的一年,可以给男朋友送个好点的生日礼物。

秦朗开辆十万出头的车,杨树不懂车,但车贵一点,性能好一点,安全系数也高点,她让梁卓参考,买了一台新车,秦朗不出差和加班就接送她上下班,她也受益。秦朗美滋滋地接受了,他早就想好了,等明年底杨树买天津的房子,他赞助首付费用。

旧车卖了二手,秦朗勒令圣诞节不能再送礼物,杨树说到做到,真没送,但平安夜,秦朗送了她一件品牌羊绒大衣,虽然北京的深冬穿不住它。丁盼兮嘲笑两人一送礼物就成了老夫老妻,秦朗搂着杨树喊媳妇,但两人这几年正拼事业,结婚的事没提上日程,不急。

圣诞节正值周一,杨树处理完公事,赶去祁宁朋友的会所跟他见面。祁宁约的本来是平安夜,杨树说秦朗订了餐厅。电话里,祁宁语气低落,约的还是以前谈凌汐事件的地方,杨树以为又发生了类似的事,带上一瓶威士忌,她酒量好,可以陪他消愁。

祁宁给杨树叫了车,杨树赶到会所,是日暮时分。祁宁把自己扔在窗边的沙发里等她,戴着帽子,微微垂着头,天光将暗未暗,他颓唐得像一句残诗。

杨树心一紧,快步走近,坐下问是不是剧组的老演员对他不利,祁宁笑得苦涩:“是倒好了。剧组上周解散了。”

杨树大惊,祁宁从头说起,剧本策划之初,出品方就拿出去探路,综合衆人意见做出剧本,但拍了半个多月,资方紧急喊停。题材敏感,还是不碰了,终止虽然亏本,总比拍完卖不出去强。

杨树快速地回想看过的剧本,祁宁的角色生于乾隆年间,其父独立创建洋行,清政府实施全面海禁政策後,仅馀包括男主角家族在内的十三家洋行,合法进行外贸生意。父兄先後去世後,男主角接管了家族生意,从容游走于官府丶同行和外商之间,因乐善好施而赢得声誉。

官商身份赋予了男主角天然的垄断优势,但软肋也在于此,兴衰成败都系于官方态度和政策,随着钦差大臣林则徐南下,男主角的命运被改写。家族的洋行并不涉足鸦片贸易,但他们禁不住担保的外商胡作非为,而且外商们的非法行径,其实是被地方政府纵容的。

男主角被动卷入多方势力,虎门销烟後,道光皇帝下令关闭对外贸易,洋行生意中断。紧接着,英军攻城略地,清政府战败,要求行商们承担《南京条约》涉及的外商债务,男主角首当其冲,为国出资。

《南京条约》签订第二年,男主角病逝,广州十三行也逐渐衰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後,英军的炮火摧毁了珠江沿岸的各家洋货行,广州十三行成为历史的尘埃。

整个故事波澜壮阔,是乱世中的一曲悲歌,它不是安全题材,但当初多方论证能做。出品方本身不是小公司,有人脉有资源,还找了若干顾问保驾护航,然而政策风向不好说,平台不敢买了,拍摄终止了。

这是祁宁第一个男主角,他为它推了几部人设不错的男二号,片酬也比这边高,经纪人柳艳不知多烦他,他咬着牙,想把角色演到他能给出的最佳水平,但事与愿违。

停拍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因为闭关锁国,因为割地赔款?但男主角和故事是有原型的,他能存在于史书中,为何不能是影视剧里的角色?祁宁茫然地盯着面前的柠檬水,答案永不可知。

杨树沉默不语,这种失望到极点的无力感,她体会过不止一次。最早可能要追索到大学四年级,国考考了并列第一,但那家单位录用的是男生,理由是男生不娇气,能吃苦。

有些事你撼不动。祁宁做到了他目前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但也没什麽用。杨树打开威士忌,给他倒了一杯,推过去:“很好闻。咱俩把它喝了,其馀的事,都去他的,歇几天再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