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935
1935年2月,上海法租界
林烬坐在明德书店的窗边,手里捏着当天的《申报》,报纸上关于红军在川滇边境活动的消息被缩在角落,标题印得模糊不清,只隐约能看见“共军窜扰黔北”几个字。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几行铅字,心里暗自思忖——按传来的零星消息,红军怕是还在川滇边境打转,国民党的报纸天天喊“围剿胜利”,真假谁也说不清。
窗外传来一阵刺耳的哨声,几个日本浪人挎着刀招摇过市,瞥见路边绸缎庄挂着“国货绸缎”的招牌,突然发了疯似的冲过去。
卖糖炒栗子的小贩慌忙收摊,铁铲在锅底划出刺耳的声响。林烬皱了皱眉,把报纸折起来塞进袖口。
“又看什麽新闻呢?”程添锦从身後走过来,手里端着杯热茶。他今天穿了件靛青长衫,衬得整个人清俊挺拔,只是眼下隐约有些青黑,显然又熬夜了。
林烬接过茶,顺势拉住他的手:“没什麽,就是看日本人最近闹得厉害。”他拇指在程添锦手背上蹭了蹭,“你昨晚是不是又没睡?”
程添锦推了推眼镜,镜片後的目光温和而疲惫:“译些东西。。。。。。从英文版《密勒氏评论报》上摘的,关于红军长征的片段。”话没说完,突然被门外一阵骚动打断。
顾安大步跨进书店,西装革履的打扮与这古旧的书店格格不入。
他手里拎着个牛皮纸包,往柜台上一扔:“刚出炉的蟹壳黄,用的是租界配给的洋面粉,比杂粮面稀罕。”
林烬掀开纸包,甜香扑面而来。
他掰开一个递给程添锦,转头问顾安:“今天怎麽有空过来?”
顾安扯松领带,冷笑一声:“老头子非要我去参加日本商会的酒会,半路溜了。”他从怀里掏出盒香烟,在指尖转了一圈,“看见虹口那边又在搞演习,装甲车都开上马路了。”
程添锦闻言眉头紧锁,镜片後的目光陡然锐利起来。林烬知道他在想什麽——闸北的工人夜校离日军宪兵队驻地太近了。
“对了,”顾安突然压低声音,从西装内袋摸出张纸条,“老秦让我转交的。”
林烬展开纸条,上面是秦逸兴歪歪扭扭的字迹:「纱厂停工,李阿曼带着望儿回娘家了。闸北日本宪兵队查得紧,老地方暂时不用了。」
程添锦接过纸条看完,沉默地划了根火柴把它烧掉。灰烬飘落在砚台里,像极了窗外阴沉的天空。
“听说永大纱厂资金链断了,”
顾安靠在柜台边,漫不经心地把玩着打火机,“日本人的东洋纱厂趁机压价收购,三百多工人马上就要喝西北风。”
林烬和程添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这年头,工人失业就意味着全家挨饿。林烬突然想起秦望那孩子前几天还趴在他膝盖上,咿咿呀呀地要糖吃。。。。。。
“我有个主意。”顾安突然直起身,眼底闪过一丝精光,“顾家仓库还堆着去年积压的棉布,正好借这个机会。。。。。。”
他话没说完,街对面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
三人同时转头,只见方才那几个日本浪人正在砸绸缎庄的橱窗,嘴里叽里呱啦地吼着,分明是在咒骂“国货”。店老板跪在地上不停鞠躬,却被一脚踹倒。
程添锦的手猛地攥紧,指节发白。林烬悄悄按住他的手腕,摇了摇头。
“妈的,”顾安啐了一口,突然把烟头狠狠摁灭在砚台里,“早晚有一天。。。。。。”
窗外,日本兵的狂笑声混着店老板的哀嚎飘进来。
林烬望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突然想起21世纪那个和平年代——那时候他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还总抱怨外卖送得慢。
现在想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添锦,”他轻轻唤了声,在桌下握住程添锦冰凉的手指,“晚上我去夜校替你吧,你休息一天。”
程添锦摇头,反手与他十指相扣:“一起去。”他声音很轻,却坚定得像在宣誓,“我答应过要教完《千字文》的。”
顾安看着他们交握的手,突然嗤笑一声:“两个傻子。”
他转身往门外走,却在门口顿了顿,“明天我让人送几袋面粉去老秦那儿,就说。。。。。。”他回头冲林烬眨眨眼,“就说爸爸疼你。”
林烬抄起砚台就砸过去,顾安大笑着躲开,西装衣角在门框一闪而过。
程添锦望着晃动的门帘,忽然轻声问:“他最近是不是来得太勤了?”
林烬正弯腰捡砚台,闻言差点闪了腰:“程教授,你该不会。。。。。。”擡头看见程添锦镜片後闪烁的目光,顿时乐了,“又吃醋啊?”
程添锦淡定地推了推眼镜,从袖中取出怀表看了看:“该去夜校了。”
林烬笑着凑过去,在他唇角飞快地亲了一下:“走吧,程老师。”
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落下雨来。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是某种无声的警示。林烬望着远处日军驻地飘扬的太阳旗,默默攥紧了拳头。
1935年3月,上海法租界
林烬站在明德书店门口,手里攥着刚送到的《申报》,报纸上关于红军的消息被压在社会新闻栏最下方,只潦草地写着“共军流窜黔北”,连具体动向都含糊其辞。
他眯着眼睛读完那几行字,心里稍稍安定——至少没看到“围剿得手”的假消息。
“哥!”林时风风火火地冲进书店,额头上还带着汗,眼睛亮得惊人,“你听说了吗?复旦和同济的学生今天要在外滩集会!”
林烬心头一跳,立刻合上报纸:“什麽集会?”
“抗议日本人往华北增兵!”林时兴奋地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油印传单,上面赫然印着“反对增兵华北!”“誓死保卫平津!”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