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到五月中旬,时间有些尴尬,学期过半丶但距离暑假还有一个多月。
李斯年花了大半天时间去广大办完手续丶领了自己办公室的钥匙。
这个学期已经过大半,不是开新课的时间,学校安排他接替了一个同系老师的选修课,当做熟悉。
再除了一些李斯年本身申请进行的专题研究之外,还需协助学院完成相应的社会福利合作项目即可。
“下周一,槐荫区儿童福利院要开展一个‘遇见科学’主题的讲座,针对6-15岁的孩子们。”系主任姓邹,是个中年女人,一头卷发丶身材微胖,看起来温和好讲话。
“我们学校好几个系的老师都会一起参加,化学部分呢,需要准备二十分钟左右的内容,如果能有几个好玩的小实验就更好了。”
“没问题。”李斯年点头。
邹主任满意地点点头,越看李斯年这个年轻人越是喜欢:“福利院的大致情况丶之前我们专业与他们合作时涉及到的内容我晚点发你邮箱。”
早在年前校长告知,明年有一个年仅27岁的海归博士要来化学系做特邀教授时,她还觉得过于匪夷所思,这年纪未免太轻了。
但当收到李斯年履历後,就明白了丶甚至开始有些不解,他为什麽偏偏要回国做一个大学老师。
这样的天才,老师这个舞台对他而言,有些局限了——
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接连跳级,博一时和朋友一起开了间生物化学公司。
短短两年时间,就研发出了震惊国内外丶颠覆行业的罕见疾病特效药,填补了领域空白丶造福数百万病患。
光是专利就够他们这辈子吃穿不愁。
但次年,李斯年突然却对外宣布暂居二线丶潜心研发,将商业化内容全权交给朋友,继而接受了广都大学的特聘邀请。
偏偏有着这样传奇精彩人生经历的少年人,还是如此一表人才丶温和沉稳的模样。
若非对方刚来,还不熟悉,邹主任都忍不住要问他是不是单身丶想介绍自己的女儿与他认识了。
-
李斯年习惯所有事情都做在前面,尽管收到邮件的当晚才周四,他还是立刻整理思路丶做好了ppt。
等到周一,从实验室里取了仪器和材料,就自行驱车去了槐荫区儿童福利院。
福利院在一处下坡的巷子里,李斯年将车停在大路旁,提着包步行约三分钟就到了。
福利院门侧停着一辆贴着广大横幅的大巴,今天的主题讲座分上午和下午,大巴里零星坐着几个人,大概是其他系上午来做讲座的老师。
李斯年擡手看表,两点十分,距离化学主题讲座开始还有二十分钟,有些准备工作要进行,他快步迈入福利院大门。
福利院的孩子们中午一点至两点是午休时间,李斯年入内时,孩子们都刚睡醒,在摆满床的房间内穿鞋穿衣。
“诶您好,是……广都大学化学系的李老师是吧?”一个中年男护工迎了上来。
他衣服外套着一件深红色无袖马甲,上面印着福利院的名称和公益宣传语,看向李斯年的目光有些惊讶,夸赞道,“诶唷,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啊,都这麽年轻,已经是大学老师了!”
“您过奖了,请问讲座在哪边开展?”李斯年客客气气问。
“这边这边!”中年男护工热情将他往最里面的一间屋引,顺便介绍,“这是我们福利院的小礼堂,一些讲座啊丶节日汇演丶包括大年夜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的,上午的老师用完电脑和投屏後还没关,您连接上电脑就能直接用。”
李斯年应下,将笔记本电脑插好线丶并打开好ppt,有将实验所需的器材码好。
中年男护工在一旁看他忙完了,又提醒:“李老师,还要劳烦您去换一下我们福利院的马甲,等会可能有宣传人员拍些照片的。”
“好,那麻烦你帮我照看一下这些器械,不要让小朋友碰到。”李斯年说完,在中年男护工的指引下去了隔壁的职工办公室。
办公室尽头有一个不大的房间,一侧放着张折叠床,大概是护工们偶尔休息时用的。
折叠床对面是一排收纳柜,三四件公用的红色马甲就挂在柜子旁的衣架上。
李斯年随手取下最右边的红马甲。
马甲的边角已经微微发白卷起,看起来已经用过很久了,但挺干净,应该经常统一清洗。
李斯年套上马甲,转身就拧开门。
门打开的瞬间,屋内空气对流,一阵微风从半开的窗户吹来。
一股非常淡的柑橘香味随着风钻进李斯年的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