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杀了沈扬那一天,数到十一颗珠子之时,萧权便明白皇帝为何赐他女人用的白玉十八子串。
阴阳颠倒,需要拨乱反正。
而那以香草为坠角,便是暗示萧权可放心在文人中下手。
十八子。
十八人。
宋千汶、沈扬、朱衡已成,还剩十五人。
来日方长,摸清帝皇之意,萧权有了底,安安心心考完会试,静候结果。
十天后,会试便是公布考试成绩。
太常寺的官员们为了批阅卷子,忙里忙外。
长安殿,知义堂的大同公主求见皇帝,正跪在殿外等候。
马公公微微一笑,弯下腰,慈祥地道:“公主请稍等,陛下正忙着。”
“公公,不急。”大同公主面纱之下的脸娇艳无比,眼眸神韵飞扬,听闻她是西域一等一的美人,可惜来了大魏之后入乡随俗,整日黄纱覆面,没有人见过她的真容。
黄色,乃至尊之色。大魏本国的公主都不能戴黄纱,大同公主却可以,可皇帝对其十分看重,比亲妹还要过之。
大同公主平时主要在知义堂,极少来皇宫走动,若要传什么消息也是有专门的信使跑腿。
一来,公主嫌弃皇宫乏闷。
二来,皇帝一直有心给公主选夫婿,她能避就避。
大同公主是西域五公主,是西域皇后的嫡女,身份无比尊贵。若她能与大魏联姻,两国交好,能让两国边境长治久安。
奈何大同公主眼光高,大魏世家子弟挑了个遍,未有一个符合她的心意。
皇帝为了此事,甚头疼。
大同公主前来大魏,并非是和亲,而是文化使者。若是来和亲,皇帝就能直接收入后宫,便不会这样烦忧她的婚事。
娶大同公主的人,得身份尊贵,却又不能太尊贵。若是和皇族之人联姻,此人若是有谋反之心,必然会联合西域攻打大魏。
有兵权之家,亦不能娶她,道理同之。
于是,刨去皇族和将门,皇帝一直在各大世家子弟中找,找了一圈又一圈,大同公主皆是摇头又摇头。
太阳落山后,宫殿外起了风,马公公命宫女献上一件大氅:“如今深秋,公主贵体万不可受寒,还请披上裘衣挡挡这寒气吧。”
“多谢公公。”大同公主行了礼,顺了他的意披上了大氅。
“公主一直在等,可是有要事?若是着急,老奴进去请示陛下?”马公公眼神一直好,今日公主来,必然是有事求陛下。
“不必。”大同公主脸一红:“等等也无碍。”
青园书房。
会试第二天,参加会试的京都举人,不管中不中,只要蒙受过青园书房教诲的人,都会来答谢掌管青园书房的文教谕。
京都的举人非富即贵,家里珍贵玩意众多,他们随手拿一样东西出来,都是平民百姓可望不可即的玩意。
他们站在文教谕的书院外候着,奴仆们抱着精挑细选的礼站在一旁,谁来了,他们目光就定在那人身上,再打量一番那人的礼,心里暗暗较量一番。
最为心高气傲的便是太常寺杨乐的儿子,杨诸。
杨诸体态宽大,脑满肠肥。杨乐为九卿之首,老来得子,对杨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平民百姓连吃口饭都成了奢侈的时候,大魏能收刮到的山珍野味,都进了杨诸的肚子。
只要杨诸往那里一站,就得占两三个人的地儿。
杨诸和朱衡关系不错,却比朱衡低调得多。杨乐常常教导儿子,京都卧虎藏龙,杨诸身份显贵,万不能高调。于是,杨诸在饮食上放纵些,性情倒比其他世家子弟沉稳得多。
往日朱衡招惹萧权,杨诸虽知晓,却不掺和。一个小小的寒门举人、一个活在秦家底层的姑爷,不值得他杨诸抬起高贵的手来教训。
不过再沉稳也是装出来的表象,饱满的食欲,养出来的是浸入骨子里的骄傲和自以为的金贵。
萧权一看这圆柱身体上那微微高昂的头,便知此人不是善茬。
萧权一出现,大家的焦点从杨诸身上移走,杨诸略有不悦,板着手站着,一点点眼神都不给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