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六,宣德门钟声响起。
连华站在东宫楼阁之上目送考生走入宫门。
宫门以内是他无法染指的地域。
他只能通过观察宫门以外的景象猜测里面发生着什么。
负责守卫内城的龙武军与负责守卫大内的神龙军在宫门交接。
金色铠甲迎着曙光。
*
曙光一级一级照上殿阶。
殷殷学子在庑殿之中书写文字,蔚为壮观。
李庆悄声让太监撩起纱帘,抬手朝前方伸去,目光中透出一丝对生命的渴望。
“陛下。”太监道,“陛下评定名次之后,新科进士将行认师礼,这事,太子还等着陛下的回复呢。”
“好,集英殿中金光灿烂,好啊。”李庆缓缓道,“认师之礼就在此办,朕收他们为天子门生。”
*
殿试结束之后,考官们夜以继日地批卷,慎之又慎,终于在第三日把甄选出来的一百张题卷按名次呈递主考官位,等待主考官审阅并排定前十名顺序。
面对呈递在案前的一百张卷面,年近古稀的皇帝忽起玩心。
李庆举起一张题卷,让太监打开灯罩,对着光仔仔细细地眯起眼看。
题卷带着考生信息的一端被胶漆封任,即使对光能看见一点点墨纹,也是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考生考号,并没有名姓。
太监道:“陛下这是?”
李庆笑了笑,咳嗽道:“这,这个封弥做的很好,这个字,字体也都一样,工整美观,跟雕版印出来似的,好,做得好。”
太监舒一口气,有惊无险。
李庆掩藏住了内心的想法一一这次阅卷带给他的震撼之感是前所未有的。
在位三十三年,每三年审阅一次常科题卷,加之武举恩科,大大小小做过不下百次主考官,却没有一次看到似这次这般的品质。
他一页一页翻过纸卷,看到了比艮岳更美的春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文如其人,这个人帖书墨义一空不落,可见勤奋踏实,对策中规中矩,虽无过人之处但足见其心性谨慎,难得。”
——“倒是这篇说到点子上了,开封虽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也是水陆枢纽可保交通商贸,应弊短扬长,北修城墙,南开航路。”
——“此人……此人乃天纵英才……”
李庆赞不绝口,御笔一挥:“定此人为状元。”
*
卷子的装订拆开,对号查人。
谦谦君子谢林名列第三夺得探花之衔;恭谨温良的陈雍名列第二占据榜眼;而那李庆口中天纵英才之人,竟真是酒醉画廊下的顾羽。
三月初八,宣德楼临轩唱名。
新科进士入集英殿觐见圣人。
顾羽身穿士子襕衫站在殿堂之中,当着满朝文武与圣人对策。第一策答的是文治,第二策答的是武功,第三策答天文地理,第四策答礼制,第五策答古今,文采斐然字字珠玑,一扫先前留给同榜的酒醉狂放的印象。
李庆听得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金殿传胪是读书人毕生的荣耀。
那股锐意进取的蓬勃之气隔着纱帘直直朝他扑来。
——“门生正衣冠,叩首,献。”
——“门生行拜礼,稽首。”
——“天子赐丹砂。”
李庆拿起朱笔在名册之上一一圈点。
殿中所有士子赐镶玉巾帽、绿襴、靴笏。
——“礼成。”
仪式落成,满朝庆贺。
却是人群散去之时,李庆看着手中的这杆笔,忽然觉得刺骨之痛,啪地丢开。
丹砂溅龙案。
太监道:“陛下,怎么了?”
李庆咳嗽着捡起笔来,搁回笔架。
殷切的目光渐渐淡去,眼眶里只留下阴郁。
他在评卷的时候不知考生姓名,看到才华横溢,只想一把揽入胸怀,为壮阔河山再新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