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截胡高小琴 > 第955章 狂人李达康前途不可限量(第3页)

第955章 狂人李达康前途不可限量(第3页)

要想让农民走出农村,方便去城市求学、务工、经商,从而摆脱贫困。

要想让农村的农副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运送出去,卖出好价钱。

农村就必须修路,而且还要修好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汉东省已经基本实现了,高速覆盖主要市县、各县都有柏油公路、村村通上水泥公路。

他们还升级改造农村电网,避免经常停电,建基站铺光缆,让农村也能通讯畅通、观看有线电视和接入互联网。

除了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之外。

他们还想方设法,为农民减税降负。

比如取消了征收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取缔了超生罚款,为困难家庭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为农村大学生提供无息贷款和奖助学金……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贫穷,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收。

既然农村种地,不仅辛苦还挣钱少,那么进城打工,便是一条好出路。

龙国对外开放经济,大规模吸纳西方的中低端产业,无数的纺织厂、电子厂、服装厂、玩具厂等等,吸引了上亿的农村人进厂。

再加上掀起大规模基建浪潮,允许各大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适度超前建设,允许房地产行业可控发展,又吸引了上亿的农民工。

这些从农村涌入城市的上亿年轻劳动力,不仅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自身家庭增加了收入,更加速了龙国的城镇化进程。

不过……

打工,也不是谁都可以打的。

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很多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三四十来岁的,也基本是小学文化,就这还是当年强行搞全民扫盲,硬推义务教育的结果。

而没什么文化,年龄又大,那么工厂、酒店、餐馆等都不容易进,去工地上打工,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只能出卖劳力。

可又有多少人,能靠出卖劳力挣钱呢?

尤其是那种,大半辈子都习惯了种地,也只会种地的老农民。

让他们进城打工,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况且城市也没办法,提供九亿工作岗位给农民。

所以就必须要想办法,让这九亿农民,在农村也能多赚钱。

为此。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变成了首要选择。

比如水源丰富,又比较靠近城镇的农村,就完全可以改种蔬菜水果。

而山地多、平地少,气候却还挺不错的偏远地区,就可以改种药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民们没有资金投资?

那就利用扶贫政策、利用乡村振兴基金,发放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农民们没有技术?

那就组织动员科研技术人员、农牧业相关公司,下乡进行技术帮扶指导。

在发展起步阶段,各地还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奖励和补贴之类的,降低负担、激发动力。

而且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蔬菜、水果、水产、禽类等消费量,越来越大。

只要农村地区把特色农业搞好了,也不缺销路。

新闻图片中。

有一张便是沙瑞金认真旁听,林城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技术员,培训农民们如何科学养殖水产品。

看技术员手里拿着的‘水产’,好像是一种叫龙虾的生物。

这玩意儿在殴州,甚至整个西方都没什么人敢吃、愿意吃。

可是在拥有上千年美食文化的龙国。

人们发明了很多种有关于龙虾的吃法。

每年都有很多人吃龙虾,自然养殖龙虾,也成了一条致富路。

当然。

要脱贫致富,最根本的手段,还得是教育。

相比于其他任何手段,教育是最大的普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