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人声当中夹杂一阵犬吠。
裴曜稳住心神后,急匆匆出门去请接生婆。
他身量高腿长,跑得很快,眨眼就没了人影。
接生婆家就在赵李村,姓赵,这几年颇有名气,人利索稳重,经验多,还懂一点医术,陈知上个月就跟对方说定了。
东厢房。
油灯、蜡烛全点上了,火光映出炕上的情形。
长夏出了一身一脸的汗,阵阵疼痛袭来,他只能大口喘气。
陈知和窦金花看过他情况,确实是要生了,还好,情况瞧着较稳,眼下看起来没什么险兆。
裴有瓦被打发进灶房烧水,他添一把柴火,见火苗腾一下窜起来,烧得很旺,他在灶前坐不住,就出来在院里团团转。
裴灶安也在院里,院子点着灯笼和火把,火光照在两个人满是焦躁担忧的脸上。
家里十几年没有过小孩。
十几年没有生产的事情,因此哪怕以前经历过,这会儿他爷俩还是有些六神无主。
“水开了烫剪子。”陈知出来吩咐一声,就到门口张望去了。
裴有瓦连忙去取剪刀。
陈知没敢在外头多耽误,听见长夏的哭声,连忙又回来。
“别怕别怕,还没到用力气的时候,先忍忍。”陈知连声安慰。
窦金花坐在炕沿,拿了手帕给长夏擦脸上脖子上的汗。
这会儿只是疼痛,其他征兆还没来,没到生的时候。
陈知嘴一张,原本想让裴有瓦煮些红糖水,又怕他拿不住量,太甜了齁,太淡了没味,干脆自己去放糖,嘱咐裴有瓦好生看着泥炉。
白狗和老黄狗在院里走来走去,时不时看向东厢房,眉头都皱起来。
它俩之前在房门口打转,人进进出出绊腿绊脚,就被陈知撵到一旁。
陈知听到老庄子那边有狗叫,此起彼伏不止一只,连忙出来看,果然,没一会儿,裴曜背着稳婆跑回来了。
幸好幸好,赵婆子在家,没有被其他人请去。
前段日子他就跟裴曜提过,要是真没请到赵婆子,就上曲水村请另一个有了点年纪的稳婆,对方家在哪里住,他还特地带裴曜去了一趟,就怕路不熟跑错,白耽误工夫。
“婶子。”陈知扶着赵婆子下来,两人脚下匆匆,没有停留就进了东厢房。
赵婆子一看还算稳,又摸了大致的胎位,拿帕子擦擦汗说:“胎位正,不要紧。”
陈知和窦金花都松了一口气。
家里就他们两个能进产房,陈知顾不上别的,说:“娘,快去杨家,找赵琴和她大儿媳来,还有柳哥儿,都喊来,你跟我爹一同去,别自个儿出门,这会儿不着急,走慢些。”
窦金花答应一声,一出来,裴灶安手里已经提了灯笼,两人匆匆出了门。
生产有时需人抱住腰,擦身端水这些活,他和窦金花两个人恐怕忙不过来。
村里其他人家有媳妇生娃娃时,无论白天还是半夜,只要来人喊,他都会去帮帮忙,轮到他们家了,自然也能喊到人。
裴曜胸膛起伏剧烈,他从奔出家门就没停,见赵婆子进了屋,下意识就要跟上,却被裴有瓦拦住,只好站在外头。
听到里头长夏偶尔发出的声音,他眉头紧锁,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呆呆站在原地。
裴有瓦将杵在门板前的儿子拉过来,不满道:“堵着门做什么?”
说完,见裴曜一脸的呆愣,也不好再训斥。
他动了动嘴,有心想宽慰两句,可自己也提心吊胆的,根本说不出劝慰的话。
长夏意识很清醒,知道阿爹在跟前,稳婆既然来了,那裴曜一定也回来了。
心安定下来。
听见阿爹和赵婆婆的声音,他忍耐着,没有乱喊乱叫,攒下力气等待。
屋里的烛火虽亮,但不比太阳的白光那样清晰,昏黄中透着一种朦胧之感。
像是幼时被卖掉的前夜,娘点的那盏油灯,恍惚、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