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流民之光他每天画饼txt > 39 离经叛道(第2页)

39 离经叛道(第2页)

言及此处,他目光微转,落在谷星身上,语调略微一顿,复又问道:“那麽,问题便来了。

“谷星,于你而言,《大事件》究竟是何定位?”

“纵观小报首刊初稿,内有风月趣闻,亦有严肃社论,既谈文化艺术,又载人物专访。”

“你意图广纳受衆,可是否曾想过,若内容包罗万象,未有侧重,最终会不会……反倒失去了明确的读者群?”

谷星蹙眉神伤,她不是没想过此事。

不如说,她一直深受此事苦恼。

《大事件》并非凭空而生,它的原型乃是一本诞生于1991年的英国杂志《bigissue》。

当时英国正经历严重的贫富差距,公衆对流浪汉的态度大多嗤之以鼻,视其懒惰不堪,碌碌无为,然亦有仁人志士认为,贫困并非天生,而是环境使然。

正因如此,《bigissue》的成功不仅仅是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内容的优质,更是借着时局之势,顺应了世人对流浪汉生存之苦的关注。

但这一切皆是建立在那片土地丶那时风气之上。

若将此事生搬硬套到这古礼森严的世道中,你叫这跪天跪地,跪皇帝为天子的百姓,去明白“衆生平等”的道理?

实属痴心妄想。

她在这书中世界中短短一月,便在那律法之中,处处可见歧视。

若你为流民,便无立足之所,亦无正途可行,甚至连安身立命的资格都被剥夺。

世人对流浪之人,唯有避之不及,嫌恶有馀,怜悯不足。

由流民立刊,为流民谋生,其志虽善,其路却难。可这刊物若想得以存续,其购买者却是这些对流民嗤之以鼻的百姓。

……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若她一开始便执意照搬《BigIssue》的套路,径直刊载社论,剖析世道不公,揭破流民疾苦,那便是死路一条。

非但刊物无立锥之地,恐怕还会被人视作离经叛道之物,连流传的机会都无。

甚至萧枫凛会第一个遣阿信来斩她。

因此小报初期,必先立稳脚跟,方能谋求长远。

她深知小报创办之初,所能倚仗的唯有两道收入:其一,乃是售卖之利;其二,则是商贾的广告投放。

至于慈善捐助……至少短期之内不可妄想。

即使有,也只能逮着萧枫凛这个冤大头来薅上一薅。

因此刊物初期,风流趣闻丶坊间逸事,才是主心骨。

此类文章,百姓皆喜,老少咸宜,方可借此博人谈资,使刊物稳固市集声势,渐渐渗入社论,使其如针线般穿插于字里行间,待影响铺开,再图改变策略。

待世人对刊物的印象改观,便可逐步增添社论篇幅,吸引那些富商权贵丶名流士绅之目光,借其名望与捐助,为刊物开拓更广阔之路。

而要改观世人的想法,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便是攻克未来的学子。

这是她苦心筹划之事,亦是她谋求将小报送入国子监的原因之一。

她要将《大事件》,植入世家贵胄丶未来官员之眼,令其成为讨论之事,借由他们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一种“风气”,一种“趋势”。

如此一来,小报便非单薄之纸,而是撬动世道的一柄利刃!

待想通一切,谷星重重地叹了口气,“我知你心中所忧。”

她沉吟片刻,终是定下结论:“风流趣闻板块,控于六成,文化艺术占二成,社论与人物专访,各为一成。”

“至于广告商,便从百姓最关注的‘食’字入手,寻那藏于市井巷陌丶未曾大红大紫的酒楼食肆,助其名声渐扬。”

言至此处,她略微蹙眉,语气亦透出些许遗憾:“只是可惜了首刊里的‘长云寺秘闻’……萧枫凛不许刊登,说有损天子形象。”

李豹子闻言,微微颔首。

倒不如说,此事本在他意料之中。

长云寺一案,若真登载小报,势必能引起百姓热议,销量大涨。然而如今《大事件》方立根基,若在此时招惹官府,只怕祸福难测。

心神微顿,耳边却又听谷星语出惊人:“虽失去那头条,但萧枫凛许我一专访。”

李豹子微微一惊,“那你想问什麽?”

谷星摸了摸脖子,略显无奈。

问他什麽?总不能问他殿试心得,应试技巧,学习方法吧?殿试已近尾声,即便她再快马加鞭,也赶不上这趟东风。

“还能问什麽?问他择偶标准,问他可曾暗许哪家娘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