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还是好苦!”
陈临二人跟在後头,背篓装得满满当当的,上头还卷着几张草席。
陈鹏看着前面的小孩,低声问,“如今城里还不能交易麽?”
若是还乱着,谁敢冒着生命危险去叫卖啊。
陈临用了两亩水田充当池塘,交税的时候粮税还是得交两亩,以前他一个人吃住。两亩稻子刚好够他一个人吃喝,池塘的藕带丶莲子丶莲藕都能卖钱,除了抵粮税,还有不少富裕。
如今多了两口人吃饭,去岁冬天莲藕就没怎麽卖出去,最後剩下的大部分都只能制成莲藕干,今年要是再卖不出去,怕是粮税交不上了。
陈临解释说,“鹏子,我和你交个底,叫粮税的银子我今年还够。”
陈鹏点头,“行吧,有什麽事记得开口。”
挨个送了乔小圆他们回家,陈鹏也拿着藕带分开了,陈临牵着梁归往家里走。
……
地上的柴火多是枝丫不多的树枝,这样的柴火方便平时炒菜煮饭用,而且也比稻草耐晒许多。
加上枝丫少,一捆柴火烧上一天多是足够的。
显然砍柴火的人是下了心思的。
乔岳一手提着柴火,一手拿着锄头进屋。
方初月刚好在院子里淘米,米白色的淘米水盛在木盆里,他站起身,“回来了,怎麽还砍了柴火回来?”
乔岳跟着他走进竈房,将柴火堆在墙边,“是大秦特意砍来的,见到是我跑得草鞋都快掉了。”
方初月将米放进瓦煲里,泥炉已经提前生好火,盖上了盖子。
“该是答谢秧苗的事情。”快要育苗的时候,乔岳提前与大秦说了一声,说今年会帮他们一块育苗,让他们过来跟着学。
虽然乔岳也是半桶水,跟着方父学的,但不妨碍他喜欢“授人以渔”。
乔岳说,“那几日他不都已经答谢了嘛。”
大秦跟着学了几日,就往山里跑了几日,日日砍了柴火送过来。
连方父那边也不例外。
“今日被你看到,明日他肯定不过来了。”方初月笑着说。
俩人说着话,便快速将苦竹笋给下锅炒了。
烟囱炊烟升起,蒸腾而上,香味从里头飘散出来,铁蛋和奇哥儿俩个在院子里也不跑了,站在院子里用力吸着里头的肉香。
肚子起起伏伏,奇哥儿捂着嘴小声说,“蛋,要小力一点吸哦,不然肉肉香都被吸走了,就不香了。”
铁蛋用力到一半,立马屏住呼吸,又大力松开。
“哦,好的好的。”铁蛋张着嘴巴,呼一下又吸一下气。
看似悄悄,实则俩个豆丁抱在一起站在竈房前,一动也不动。
叫人看了都笑起来。
“哎哟,小圆我回来了。”乔小圆声音刚落下,人已经出现在门口“咦,铁蛋你们在玩什麽啊?”
“你们等等我。”
乔小圆脸蛋红扑扑的,冲进竈房里,“大哥小哥,我回来了。”
乔岳问,“不是说去摘莲蓬吗?莲蓬呢?”
“莲蓬被我吃光了,”乔小圆踮着脚尖,将怀里的藕带放桌子上,“这是藕丶藕带,归归说炒腊肉,临叔叔还说可以凉拌,非常脆甜的。”
“这就是藕带?”这可是个稀罕的东西,陈临将水田改成池塘的事自然不可能悄无声息,村子里不少人都觉得他在瞎搞。
奈何人还真种出来了,只不过村子里多是在秋冬的时候过去用几文钱买上几条藕回来。
这藕带只听说过,倒是没吃过。
“对啊对啊,这是好吃的藕带,”乔小圆把陈临说的话复述一遍,又举着水囊晃了晃,“小哥,我喝完了哦。”
“好。”见方初月点头,乔小圆忙不叠跑出去,和铁蛋他们吹嘘起今日去池塘的经历。
铁蛋他们哇来哇去的时候,方初月将苦竹笋炒肉片盛起来,看着桌子上的藕带有些束手无策。
“这藕带要不要还回去,还是拿些银子买?”
乔岳想起之前乔兴盛因着在游记里看到一首关于藕丝的诗句,便在家中说起想尝一尝。
周氏他们自然二话不说就想应承下来,结果跑去陈临那边一问,一斤藕带别人卖到三四十文。
若是正好遇上有人抢购,五十文也极有可能。
这藕带,自然是谁也没吃上了。
想起这事,乔岳就说,“拿一只竹鼠过去吧,我之前还收两只进卡牌里,拿一只出来送过去,毕竟这藕带好像几年前就卖到三四十问一斤了。”
“多少来着?”方初月手里的藕带险些掉在地上,心脏吓得直跳,“三四十文?一斤藕才两三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