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如今只不过是生病,就像一颗破损棋子一样被扔出棋盘,被随意抛弃!
&esp;&esp;愤怒就像是爆发的山洪,经过三十多年的积压终于倾泻而出,山呼海啸中,滔天巨浪对准了自己在内心早有不满的母亲:
&esp;&esp;“母后今日为了八皇子放弃朕,焉知来日会不会被其他人一样放弃!”
&esp;&esp;“八皇子亲近您,但更会亲近自己的孩子,等他有了亲生的皇子,来日我的承香殿皇子就会是今日的冷泉!”
&esp;&esp;“早知道都是为弟弟作嫁衣裳,朕还不如将皇位让给源氏!反正父皇的遗命已经违背了,就不差再一次违背旨意,恢复他的皇籍了。”
&esp;&esp;感受到母亲逐渐加重的愤怒喘息,朱雀心中涌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意,也许在他的幻想里,这样对母亲拍案吵架的场景,已经发生了无数次。
&esp;&esp;“作为皇帝,朕要下旨,让朕那好弟弟源氏回京,册封他为亲王,之后继位!”
&esp;&esp;朱雀摸索着案桌上摆放整齐的笔墨,窸窣之间砚台倾倒,在他白色的绸衣上留下点点墨痕。
&esp;&esp;八皇子算是什么?如果一定要让年长的弟弟继承自己的位置,还不如让给那个自己无数次羡慕嫉妒又愧疚、夺走了父皇全部疼爱的、一定会让母亲愤怒的源氏!
&esp;&esp;“我意已决,你准备退位吧!”皇太后起身踢翻了落到她脚下的砚台,苍白着脸离开。
&esp;&esp;夕阳余晖下,朱雀帝的双手紧紧抠着案桌的一角颤抖。矮矮的桌子撑起了他消瘦的身体,留在墨痕斑驳的竹席上的影子就像是一座颤抖的山。
&esp;&esp;清凉殿中畅快肆意的大笑逐渐转成了绝望哀伤的嚎哭。
&esp;&esp;在宫人的报信下,从前左大臣家找好水军马仔、拜访归来的淑子静静伫立在门外,对这从来没有拿过大主意的帝王,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esp;&esp;“我来看您了,陛下。”
&esp;&esp;“您,不欢迎吗?”
&esp;&esp;刀锋之下,我即胜利
&esp;&esp;三日后的大朝会,太政大臣家的公子们不顾守孝,以已故太政大臣的名义召集了所有官员,众人齐聚在商议重大事情的紫宸殿,等待着陛下的到来。
&esp;&esp;“这是怎么了?难道是有什么意外吗?”远处的殿上人和小童们窃窃私语,靠近御座的众多公卿惶惶不安。
&esp;&esp;眼见到了时辰,陛下却迟迟不来,群臣的议论此起彼伏。
&esp;&esp;“皇太后驾到——”报名的藏人加大声音,随着皇太后缓缓在御座后的竹帘里落座,紫宸殿变得落针可闻。
&esp;&esp;“如今天灾频繁,陛下又久病未愈,他时时自责于福德不足,因而准备退位,让贤给有能之士,由我作为皇太后代为宣旨。”
&esp;&esp;病程更久的皇太后睁眼说瞎话,母慈子孝又干脆利落地把儿子的脸面都扯了下来。
&esp;&esp;她已经等不及了。
&esp;&esp;“众卿可有推举之人?”皇太后环视下方。
&esp;&esp;大臣们还没有从皇太后这个后宫之人走上高台的惊吓中反应过来,就被她放下了一串大雷,一时间晕头转向。
&esp;&esp;“等等——”有反应快的大臣发出疑问,迅速抓住重点。
&esp;&esp;“就算是陛下病到无法起身,也不能仅听皇太后的一面之词!”有正直又讲究礼仪的的老臣提出异议。
&esp;&esp;此时皇太后以女子之身出现在朝堂都不是重点了,重点是这份所谓的改朝换代的口谕的真实性。
&esp;&esp;“历朝历代,病体沉重的君主不是没有,他们的旨意即使无法亲自书写,也会有内侍司管理圣旨的女官代为执笔,也会有藏司殿司的分管长官向下传达,也会有陛下亲近的王公大臣作证。”
&esp;&esp;“如今女官衙门无人露面,也无近臣作证真伪,恕老臣无法按照您的旨意选贤举能。”这刚正的臣子头铁上奏。
&esp;&esp;“太宰帅言之有理,况且宫中不是没有皇太子,先帝已经留下旨意,怎么能抗旨不遵?”其他觉得皇太后的话不妥的臣子们也跟着领头羊附和。
&esp;&esp;“哦。”
&esp;&esp;皇太后冷漠地挥手,右大臣家中的年轻公子和门口的侍卫突然亮出了不允许带到大殿的刀剑,将刚刚出声反对的几人在武器的挟持下丢出了殿外。
&esp;&esp;“刷刷刷”
&esp;&esp;拔刀的声音传遍了紫宸殿,看着这些公子侍卫手中的武器,大臣们明白这里已经被皇太后控制了,只能闭口不言。
&esp;&esp;“冷泉年纪尚幼,不便登基处理政事,他会和退位后的陛下一起生活。日后我会好好教导他。”
&esp;&esp;“承香殿皇子聪明伶俐,也自会有名师大儒教导。”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