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确乎不曾见过昭王殿下如此愁苦的模样。
是因为储位之争吗?顾宁熙迟迟不问便是忧心于此。可依她素日所见,他们兄弟间似乎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窗外月光隐隐约约漏进来,勾勒出面前人如玉一般精致的面庞。
见他依旧是毫无察觉的模样,眸中蕴着真切的关怀和困惑,陆憬心底叹息与自嘲交织。
不知道也好,这本就是他见不得光的心思。
事实上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竟会落入如斯境地。
“殿下?”
“是有一桩进退维谷之事,”陆憬最後只是付之一笑,“本王会让它过去的。不必担心。”
……
天高云淡,冷暖相宜,甘露殿外铺陈的宴席颇为气派。
文武臣工皆列席上,此举并非有多麽看重突厥的始利可汗,更是为了彰显大晋一统山河的气魄,故而准备已久。
始利可汗为突厥三位小可汗之一,掌管西面疆域。此番突厥遣使来朝,他便是使臣之首。
不同于寻常宴饮的歌舞升平,宴席酉时开始,中央搭建了一座比武台。
突厥人尚武,以骑兵横行中原。突厥使团有意要与大晋将领切磋一番,点到即止。
大晋没有拒绝的道理。以演武取代了一时的歌舞,双方各选人来战,一共比七个回合。
顾宁熙瞧昭王府的将领上阵不多,武安侯与甄世子都只是在席上安坐。
原因无他,比武是淮王殿下一手安排,大晋将官的人选也都是他定下。
大晋过去对突厥称臣,然始利可汗的座次仅被安排到了右首第一席,次于左首的太子。
左首第二席空着,昭王殿下昨日在社稷坛祭祀,未能及时赶回。
顾宁熙是第一次见到始利可汗,在看清他面庞後,头无端有些疼。
天色渐暗,甘露殿前灯火通明,照亮了场中激烈比试的二人。
“顾大人,请。”
旁席敬了顾宁熙一杯酒:“顾大人神色不太好,可是近来有些劳累?”
“非也。”顾宁熙笑了笑,与他轻碰杯,“我只是担心场中的比武罢了。”
第一回合大晋的将军惜败,第二回合似乎也落于下风。
同为大晋子民,他们自然希望己方扬眉吐气。
顾宁熙满饮了杯中酒,压下了心中毫无缘由的不安。
右首次席,淮王陆忱命侍女斟酒,神色不悦。
他的不悦不单单是为了比武失利,更是因朝中近来的动向。
他与突厥蛮人斡旋半月,将给突厥的岁贡压到了往年的五成。分明是功劳一件,但朝中人却又想到昭王,道是昭王殿下扫清了中原,大晋对突厥谈判才更有底气。
陆忱闻言登时气上心头,突厥人贪得无厌,他与之周全劳心劳力。既不可让和谈破裂,又不能失了中原气度,谈何容易。
他殚精竭虑一月有馀,平白无故却让昭王跟他一同出了风头。
至于昭王的军功,纵然他善于用兵,但如此功绩不过是时势造英雄罢了,正巧天命落在了他头上。
若非举全国之力,他能轻而易举灭了郑丶夏两国?
偏世人只能看到明面上的功劳,全然不知皇兄与他在京都的不易。昭王在外征战,是皇兄调度钱粮,筹措军资,让他没有丝毫後顾之忧。
昭王名满天下,一人占尽风光,让他如何能心服?
席上珍馐未动多少,演武六个回合,大晋负四胜二,最後一个回合已经没有再比的必要。
始利可汗得意之色尽显,高声笑道:“本汗今日算是领教了。”
顾宁熙坐于席上中段,今夜不过碍于情面喝了两盏酒,酒也不烈,头却疼得厉害。
灯火耀目,顾宁熙闭了眼。半醉半醒中,脑中浮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仍是始利可汗放肆轻狂的话语:“皇後娘娘寡居三年,本汗亦新丧可敦。不若你我二人结秦晋之好,两相圆满,何如?”
文臣武将齐齐凝了神色,突厥自恃兵精将广,突厥可汗言语轻挑,当衆求娶文帝遗孀,此乃中原的奇耻大辱。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尊位上的华服女子,受此屈辱,却是云淡风轻:“中原的佳酿醉人,可汗切莫贪杯。”
那一瞬顾宁熙仿佛能读懂她的想法,大晋宗室内乱方平,国力空耗得厉害,暂时不可与突厥交恶。
银杯中酒水轻晃,一幕幕画面在脑中跳跃似地闪过,顾宁熙只觉自己头疼欲裂。
她以两指抵住当阳xue,好一会儿缓过些劲来,以不胜酒力为由先行离席。